根管治療,我一直都認為是每個階段有其要處理的問題,就像一顆牙齒蛀牙,也許無法藉由活髓治療處理,而進入下一階段非手術性根管治療。
若在經過非手術性處置《牙髓,根管疾病治療》、或根管二次治療、重新根管治療後,仍然有一些不適感;或者是有疑問的牙齒,因一些特殊狀況無法接受非手術性處置,經牙髓專科醫師評估後,是否需要牙髓手術介入。
這一篇,總共有16點,病人常問我的根尖手術後的注意事項,跟您分享。主要目的是讓您了解相關的可能與風險,不是為了嚇唬您。
問1. 根尖手術,翻開牙肉嗎?要切骨頭?要縫合嗎?
答:都要。
這邊我僅用六張圖簡介,根尖手術簡化版的流程。
問2. 根管手術,過程中會痛嗎?
答:極少數會不舒服。
手術過程中,醫師會使用牙科的局部麻醉藥,讓您在手術過程中較舒適、以及幾乎讓您感受不到疼痛。
若過程中有任何不舒服,請勇敢跟您的醫師反應;相信醫師都會替您緩解不舒服的。
然而,有些較特案例〈過度害怕、焦慮、或是感染發炎比較嚴重…〉,對於醫師在手術過程中,用盡了各種疼痛處理方式;不舒服的情況還是可能會多多少少存在。
問3. 根管手術結束後會痛多久呀?
答:會痛。
手術後疼痛的時間長短、程度大小,與您手術當下的範圍大小、手術方式、這顆牙要手術的原本原因、病人的恢復能力、術後的口腔清潔…等,都有關係。
當手術結束後,通常前 3~7 天比較痛;回診拆線後,疼痛以及不舒服感會大幅降低。
但在傷口癒合過程中時,您可能還是會持續 兩三個月感到不舒服、緊緊的、拉扯感、偶而抽痛感,這對於任何外科手術都是正常的。
您的醫生會建議適當的止痛藥以減輕您的不適感;但回務必要依照醫師囑咐的時間回診。
問4. 手術後會一直流血嗎?
答:非常少見。
一般身體健康的人來說,縫合完後,幾乎只會微微血;請注意,我這邊說的是滲血。
有些人會持續微微滲血持續 2~3天,多少會有口水、與傷口些微滲的血水混和著。此時,盡量不要因為噁心而吐口水、也不要用吸管喝水,盡量把混著血水的口水吞下去即可。
滲血比較多的幾個常見原因
●縫線被拉扯到,或是拉扯到脫落。例如,吃東西、刷牙、移除紗布…等的時候。
●因為噁心而一直吐口水血水、用吸管喝水。
●身體的凝血功能有狀況、或是有吃一些特殊藥物、補品、保健食品、食物…等。
流血比較多怎麼辦?
●若有滲血比較多,可以紗布緊咬或加壓止血大約 30~40分鐘後,就幾乎可以止血了。但拿掉紗布時要特別小心,不要讓紗布拉扯到縫線。
●注意的是,有些病人再咬紗布、或加壓的時候,打瞌睡或是睡著,自己以為有壓迫止血,其實沒有正確做到,請再一次確實做到。
●傷口的血塊,不要覺得噁心而刻意剝除;也不要使用吸管喝水、喝飲料,因為使用吸管的口腔內負壓會把傷口上的凝結血塊脫落,又容易繼續流鮮紅色血。
●若確實做到上述止血原則,還持續從傷口「冒出」 鮮紅色的血、或是不時的口內充滿像是我們喝豬血湯的 「豬血」 類似的血塊,建議立刻與醫師聯絡、或前往急診。
問5. 手術後會臉腫嗎?
答:會腫
手術之後的腫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一般正常反應
根尖手術畢竟是屬於較侵入性的處置,醫師會切開牙肉、移除感染的組織。
以一般身體健康的人來說,在 2~3 天慢慢臉腫起來是正常現象,通常第三、第四天是種的高峰期,然後慢慢消腫,大約 7~10 天腫的情況會改善。有些病人會有些微的體溫升高,這也是屬於正常現象。
有時候腫脹的情況,會影響病人張口的情況;病人多半會形容有張口困難情況,但消腫後,會恢復正常。
您必須詢問醫師,您手術後的冰敷與熱敷的使用方式,是否有所不同。
2. 感染
若您的腫有伴隨著,腫到眼睛、腫到吞嚥、呼吸困難、體溫升高 > 38度、腫的地方熱熱的、紅紅的;則可能需要詢問醫師,是否提早回診。
若感染嚴重,而我們身體的自主防禦功能若守不住,就會起的全身性的發炎與感染;這時建議到急診評估及處理。這是手術的風險之一。
至於是否服用抗生素,務必要依照醫師的指示,請勿隨意自行服用!
3.皮下氣腫
白話的說,就是氣體跑到我們皮膚下面的間隙;但這情況非常少見,這是手術少見的風險之一。
可能會出現在臉部、頸部;當您手指去按壓時,會有劈哩啪啦的啵啵聲。
嚴重的時候會影響呼吸、說話的音調變聲。
建議有這些情可以況詢問醫師,是否提早回診,或是較嚴重的時候,需要掛急診評估。
問6. 為什麼我根管手術後,嘴唇、嘴角會脫皮以及腫得像香腸嘴?
手術後腫脹的情況,除了上一個問5. 有說到之外;絕大多數的病人會有嘴唇腫的情況,很多人會描述像「香腸嘴」類似,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因為根管手術過程中,我們會用器械輔助,把您的嘴唇與嘴角如「小丑表情一樣」地拉開;這樣我們才能處理的到手術區域。
因此,嘴唇與嘴角有可能在術後幾天會腫、脫皮的現象;這些都是手術後的正常反應,數天到一兩周後就會恢復了。
問7. 手術後,臉部會有瘀青的現象
答:可能會有。
這是手術傷口裡面的血塊,呈現出的顏色。就像您走路撞到桌角,而瘀血並出現「黑青、瘀青」的現象。
隨著時間,2~3週後,會慢慢散去。至於是否可以使用熱敷,請詢問您的醫師;因為會因為不同的手術方式,有所調整。
問8. 手術後,可以刷牙漱口嗎?
答:在拆線前,您需調整刷牙區域;但個別差異務必要遵照醫師指示。
通常醫師會建議,在尚未拆線前〈5~10天〉,手術區域以短期使用藥用漱口水代替刷牙清潔。非手術區域,仍要依照正確的潔牙方式清潔。
而拆線後,視傷口恢復的情況,大多數的病人可以恢復到原本的口清清潔方式。
請參考:《潔牙懶人包,告訴你牙刷、牙線、牙膏、牙間刷、單束毛牙刷、電動牙刷等工具》
問9. 手術後牙齦會萎縮嗎?
答:可能會。
因為手術會處理到牙齦的部分,牙齦在癒合過程中,會有牙齦萎縮的可能性、以及牙縫變大的現象。
這會依照病人個體差異,程度會有所不同。
對於在意美觀以塞牙縫的您,勢必要先了解這風險。
問10. 聽說,手術後會鼻竇相通?
答:可能會有。
我們上排小臼齒、大臼齒的區域,牙根離我們的鼻竇非常靠近。
當我們,牙根尖的感染、膿腫貼近,甚至直接侵犯到鼻竇;手術過程中會了要移除感染源,鼻竇膜就有可能會破掉。
但請不用擔心,若是小破洞,大多數的病人在幾周後就會癒合;若破洞較大,醫師會視情況有不同修補方式。
問11. 手術後的幾個月,我的傷口一陣子會抽痛一下、癢癢的、拉扯感?
這是蠻多病人會反應的情況,這多半是傷口在癒合與生長;這也許會持續幾個月到半年,甚至一兩年。
若有疼痛,大多是微微的不舒服,通常不會痛到需要吃止痛藥。
不過,還是要遵照時間回診。
問12. 聽說,手術後局部麻痺的感覺?
答:可能會有;大部分是不會發生,極少非常小的機率會有短暫、或永久的局部嘴唇、舌頭、牙齒、周圍皮膚…等,感覺麻木、異樣、怪怪的、敏感。
我們的牙齒周圍、以及手術區域的牙肉、皮膚,其實分布著密密麻麻的感覺神經、以及其末端分支。而在手術過程中,多少會影響到這些感覺神經、以及末端分支、或是影響主要分支。
但我們身體會有癒合能力,大部分在幾個月到半年後幾乎會恢復正常。但,極少部分的病人會局部的永久性麻痺。
這邊我不希望您誤解;簡單的來說,感覺神經是掌管我們的冷、熱、觸、痛…等感覺。
這幾幾乎乎不會影響我們的運動神經,例如:做表情、講話、微笑、咀嚼、嘟嘴…等。+
問13. 根管手術後,飲食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術後當天到拆線前,建議溫和飲食,太燙、太辣、太刺激、太粗糙、酒精…等的食物建議避免。若冰涼的飲食讓您的傷口比較可接受,這也是可以的,但還是需要注意均衡飲食。
拆線後的傷口慢慢在癒合,飲食上也可以漸漸恢復正常飲食,至於上述太燙、太辣、太刺激、太粗糙、酒精…等刺激性的食物能否吃,需要依照您的恢復情況,遵照醫師指示。
問14. 根管手術後,我可以抽菸嗎?
若能戒菸再手術是最好的。因為,菸裡面的一些成分會影響傷口恢復。
有少數病人,因為抽菸的關係,傷口癒合不良、感染…等。
若無法戒菸,至少做到術前、與術後 2~3 週完全不要抽菸;開始抽菸後,傷口恢復程度多少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
問15. 若傷口恢復不良、以及有感染的現象該怎麼辦呢?
答:傷口有狀況的時候,一定要提早與醫師詢問或約回診,請勿亂用偏方處理傷口。
輕微的時候,也許加強有效的口腔清潔、以及遵照醫師指示服用適當的藥物,就會慢慢復原。
極少數的較嚴重情況,也許醫師會重新打開傷口,進行清創、或是給予適當的藥物,並加強有效的口腔清潔,傷口就會慢慢復原。
問16. 手術後,那些活動我需要注意的?
根尖手術後,比較靜態的活動是沒什麼限制的。但需要一直講話的工作與活動,傷口的恢復可能會受影響。
另外,學者建議,牙科手術〈拔牙、牙周手術、牙根手術…等〉 7 天以內,不建議坐飛機或是潛水、及進入外界壓力變化大的地方。不過,有疑問、或特殊情況請遵照您的牙醫師指示喔!
請參看:《坐飛機、爬山、潛水有牙痛時,絕對不要拖到要拔牙時才去找牙醫。警訊!淺談氣壓性牙痛》
問17. 是否牙齒做了根尖手術,就一定會成功呢?
答:不一定。
因為,牙齒的狀況,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選擇。
根尖手術,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階段的處置,若您的牙齒經過根尖手術處置後,仍有感染或症狀而無法保留;那也許應該進到下一階段,也就是拔牙!
結語
上述 16 個問題,是根尖手術病人常問我的問題。請不要誤解,有一些風險,其實是非常少見的。
所以,不要因此而自己嚇自己,本來也許有機會可由根尖手術處理的狀況,最後可能因為您的害怕與不知道,而牙齒最後病入膏肓,需要被拔牙。
當然,牙根尖手術是否適合您,一定需要醫師評估,以及您本身的時間、費用、意願、以及了解相關風險後再做決定;而非人云亦云,或是盲目的堅持!
參考資料
1. Cohen’s pathways of the Pulp, 11th ed.
2. Endodontic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5th ed.
3. Ingle’s Endodontics 7th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