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無痛性血尿就醫 檢查竟是「泌尿道上皮癌」

by | 12 月 4, 2019


拚事業,也要記得照顧健康喔!今年72歲的張先生,當完兵後努力拚創業,在龐大的壓力和工作型態下,養成每天抽菸3、4包的習慣,40多年來累積超過116萬支菸,且中年後為了補充體力,自製土龍藥酒於睡前飲用,但沒想到如今事業有成,卻因無痛性血尿發現罹患「泌尿道上皮癌」,人生亂了調,才驚覺健康的重要!幸好,張先生後來積極治療,並在接受免疫藥物療法下,找回希望,目前仍可開著「怪手」工地趴趴走。

為提升國人對於「泌尿道上皮癌」的認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特於3日舉辦記者會,邀請醫師說明防治觀念和病友分享抗癌經驗。
記者會中,病友張先生提到,自年輕時就因為工作的關係,菸酒和檳榔不離身,且有憋尿、察覺快要中暑就喝青草茶解熱的習慣;到了中年發覺體能變差,便養成自製土龍藥酒飲用的習慣,即使一甕成本7、8萬也毫不手軟,每個冬夜一定要喝一杯才入睡。


揮別陋習,積極治療!期盼痊癒帶老婆環遊世界

然而,今年4月,張先生因無痛性血尿就醫,檢查發現膀胱有許多顆小腫瘤匯聚成「一坨」,且右側腎臟遭侵犯40%,確認為「泌尿道上皮癌」後,聽從醫師建議,毅然決然地戒除菸酒和檳榔,並且在醫師評估、大兒子堅持不做人工膀胱和全力扛起醫藥費之下,積極接受免疫治療。

雖然張先生還在治療中,但他聲如洪鐘,生活與常人無異,甚至仍可駕駛「怪手」(挖土機)上工。他說,很感謝醫師的關懷,以及家人的陪伴,希望痊癒後可以帶著相伴多年的「水某仔」(台語:漂亮老婆)出國旅遊。他也以自身經驗鼓勵癌友以輕鬆的心情看待癌症,勇敢且積極地治療,未來才有希望。


台灣泌尿道上皮癌發生率世界第一〔1〕,南台灣尤須重視〔2〕

高雄醫學大學產學營運處產學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吳文正教授表示,泌尿道上皮癌是一種好發於老年人的癌症〔2〕,在台灣,每年有將近4千人確診〔2〕,其中腎盂癌和輸尿管癌因發病位置在上端泌尿道,因此又被合稱為「上泌尿道上皮癌」〔1〕,是特別好發於南台灣的一種癌症〔2〕

調查資料顯示,國人罹患上泌尿道上皮癌的機率居全球之冠〔1〕;且進一步分析,南台灣的發生率8.442〔2〕(單位:每十萬人口),是全國平均值的1.35倍〔2〕,相當驚人,值得關注。


長期抽菸、亂吃中草藥 易增加泌尿道癌變風險

造成上泌尿道上皮癌的原因很多,抽菸、飲用受污染的地下水、長期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1〕,以及經常接觸有機溶劑如含苯芳香胺類等〔1〕,都是危險因子。其中特別要注意的是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1〕

研究顯示,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且會增加上泌尿道上皮癌的風險〔2〕,因此衛生福利部於2003年明令禁用含此成分的中草藥,包括:馬兜鈴、關幕通、廣防己、青木香和天仙藤等。不過,國內研究推估馬兜鈴酸引發上泌尿道上皮癌的時間約7年〔2〕,民眾以前若有自己抓藥吃的習慣,應特別留意,一旦出現肉眼可見的血尿、頻尿或排尿疼痛,可能是癌變的警訊,應盡快就醫檢查和正確治療。


腎功能太差治療難?免疫治療突破化療困境

一旦確診為上泌尿道上皮癌,手術和化療是優先選擇〔3〕。吳文正教授指出,雖然化療有一定的療效,但化療本身具腎毒性〔3〕,患者若本身有服用來路不明中草藥的習慣,或者因腫瘤關係早已切除一顆腎臟,都會加重腎功能的損壞,造成化療藥物必須減量甚至無法使用,影響整體的治療效果。

然而,這類患者近年也因免疫療法的出現而展露曙光。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泌尿部李經家主任表示,免疫藥物治療可透過喚醒自身免疫能力來消滅癌細胞〔3〕,患者若使用後有效,此療效往往會持續很久,有助延長腫瘤不惡化的時間近3年〔4〕

李經家主任進一步說明,免疫藥物治療的方式簡單,不一定要住院,且副作用少,對於合併嚴重腎功能不全,或是較為年長體弱的上泌尿道上皮癌患者,都是不錯的治療選項〔5〕,建議患者不要放棄希望,及早與醫師溝通,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延緩疾病惡化〔3〕

Reference:
1. 台灣泌尿道上皮癌的特色 台灣醫學 2015;19:590-6
2. 105年癌症登記報告
3. 2019 NCCN bladder for patient
4. Arjun V. Balar et al. 2018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 poster
5. Arjun V. Balar et al. 2018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 poster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是個可能遍布全身肌肉、關節、肌腱處的深層疼痛,常常在活動時症狀變得更糟,也會伴隨著疲倦、睡不好、以及記憶和情緒障礙。目前認為纖維肌痛症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無論是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腦部似乎都將這種刺激感知為放大版的痛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