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預防性治療 維持凝血因子濃度更長效!

by | 11 月 23, 2019


記者:田柏升報導

秋冬來臨,有些血友病患容易關節不適,比天氣預報還要早就能預知天氣轉涼。健保最新統計,領取重大傷病卡的血友病患約有1,200人。血友病分三種類型,A型血友病,缺乏第八凝血因子;B型血友病,缺乏第九凝血因子、及C型血友病,缺乏第十一凝血因子。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周聖傑主治醫師指出,血友病病患關節病變是很常見的狀況,要預防關節病變的發生,建議病患從年紀較小的時候,就應進行預防性的凝血因子注射。

頻繁注射好困擾 長效劑型少煩惱

血友病患日常生活擔心出血,以往採取需求性治療,發生出血時,才注射凝血因子;而更有效的防範方式,是採取預防性治療,定期補充凝血因子維持體內濃度,從源頭避免嚴重出血。
周聖傑醫師說,就算是預防性治療,病人還是需要非常頻繁地注射,以第八凝血因子為例,一個禮拜可能要打到3次靜脈注射,對幼兒病患而言還是蠻辛苦的,也容易遺漏注射,長期下來依然可能有關節問題。現在較新的藥物,像長效型凝血因子,有機會提高病人在平常生活的凝血因子的濃度,並拉長凝血因子在血中的時間,進而減少病人的注射負擔。

近年來凝血因子技術逐漸純熟,滅菌程序也相當完備,新型長效型凝血因子甚至有每3天、4天、5天注射一次不同劑量頻率的選項,拉長注射間隔,更持久保護關節預防出血,提高治療方便性,也增加患者的治療意願。未來也還有更長效型的藥物發展以及基因治療,病友將有更多治療機會,值得期待。

不只治療 檢視病情規劃後續照護更重要

台大醫院1984年成立台灣第一個血友病中心,整合治療資源,推動了血友病醫療的進展;如今,中心除了治療,更重要的是定期檢視患者病情,規劃後續治療及照護方案,如專職衛教護理師全日駐診,提供病友照護與衛教指導、整合台大醫療團隊,降低病友關節損傷及併發症的發生。

周醫師說,如果病友的健康狀況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每一年都會進行整體性的健康評估,以骨關節的健康評估為主;如果病友本身已經有一些關節的問題,則會定期會診復健科跟骨科的醫師提供協助。

血友病醫療更長效 和平共處並不難

血友病醫療已經相當成熟,和平共處不是難題,期盼更多病友能在現行治療下,讓嚴重出血率降到最低,掌舵自己的人生。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發現乳癌時已有肝臟轉移。因為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劉峻宇醫師表示,「對大部分患者而言,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但是大約20%至30%的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會發生抗藥性,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那位年輕患者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後,不到半年便失去效果,後續雖然接受過一線紫杉醇類的合併化學治療,效果也僅約4個月後腫瘤再次惡化,因此在充分溝通後,患者選擇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讓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而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學治療少,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