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治療「藥」慎選!研究:長期用口服藥降6成肝癌風險、降肝炎死亡率

by | 8 月 1, 2019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約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且肝癌為全國十大癌症死因的第2位。社團法人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高嘉宏會長表示,據調查,全台35歲以上成人中,約有180萬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帶原者約65至70萬人。 因此,為了鼓勵民眾重視肝病篩檢,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持續推動「全民回肝篩檢計畫」,以實際「行動」投入肝炎防治,提供國人B、C肝病毒量檢測活動,藉此提升民眾疾病意識,希望揪出更多潛在帶原者並積極接受治療,逆轉疾病現況。




工程師太拚爆肝?急性B肝發作及早治療救回一命


一名39歲施姓工程師是B型肝炎帶原者。28歲那年常提不起勁,出現食慾不振,味覺及嗅覺失常,甚至聞到平常喜歡吃的食物都會覺得噁心想吐,導致體重在兩週內遽降10公斤。起初認為是工作疲勞才沒食慾,直到開始出現咖啡色尿液,白色糞便,以及全身黃疸的現象時,才確診為B型急性肝炎發作,肝功能指數及B肝病毒數均嚴重超標。好在立即服用口服類核苷酸抗病毒藥物治療,才將病毒數控制下來。服藥至今已超過10年,目前肝功能指數穩定,沒有惡化至肝硬化的現象。他笑說「還好當時及時就醫,才沒讓病情惡化下去,救回一命。」




全國近72萬人有B肝帶原卻不知情! 小心引發肝病三部曲 


B 肝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台灣的B型肝炎約有一半是經由母子「垂直傳染」。自民國75年7月起,全面實施嬰幼兒B型肝炎預防接種計畫,6歲以下兒童帶原率已由實施前之10.5%降至0.8%以下,而孕婦之表面抗原與e抗原陽性率,亦逐年下降,原本分別為17.5%與7%,於民國107年下降至5%與1%以下。 林口長庚肝臟科主任暨長庚大學醫學系副教授許朝偉醫師指出雖我國B型肝炎防治有成,但在180萬B型肝炎帶原中,仍有近40%的患者不清楚自己感染而錯失治療,其中應治療的患者有40% ,但仍有故患者尚未接受治療,故若要遏止B型肝炎持續存在,關鍵還是在於持續提高篩檢率與治療率。

高嘉宏會長補充說明,一旦感染B、C型肝炎病毒,就容易演變為慢性肝炎,若長期忽略,沒有及時治療,肝臟會因反覆發炎,有較高機率演變成肝硬化及肝癌。此外,B型肝炎帶原者肝指數持續異常,將有2%機率會演變為肝硬化,一旦演變為肝硬化,每年將有3%至5%罹患肝癌風險 ,也就是所謂的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B肝治療刻不容緩 長期服藥降低肝癌發生率


高嘉宏會長表示,目前針對B型肝炎最主要的兩種治療方式都有其優劣,醫師會視病患情況,給予合適治療建議。第一種為注射型干擾素類藥物,有抗病毒及免疫調節作用,治療療程短,但須每週往返醫院施打一次,造成患者治療麻煩,且易造成抗藥性,治療期間必須嚴密追蹤;第二種為口服類核苷酸抗病毒藥物,治療原理是直接抑制人體中B型肝炎病毒的複製,預防B肝併發症,改善肝功


能異常,降低肝臟發炎現象,減緩並改善纖維化的速度,但需要長期服用,若有腎功能異常之患者,更需謹慎選藥,才能避免增加藥物造成腎病變的機率。


慢性B型肝炎口服類核苷酸抗病毒藥物治療上市至今已12年,守護許多肝病患者,根據國外研究顯示,針對慢性B肝患者,10年長期使用口服類核苷酸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抑制病毒跟肝功能指數;且肝硬化患者長期使用口服類核苷酸抗病毒藥物治療,可降低60%以上的肝癌發生率,整體肝炎死亡率也有明顯下降。




肝硬化不可逆!180萬B肝感染者應盡早篩檢與治療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教授暨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林漢傑醫師進一步說明,由於長期的肝臟發炎會引起肝纖維組織增加,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肝硬化,嚴重甚至會演變為肝癌。造成肝硬化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慢性B型及C型肝炎,若是還有長期酗酒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變等,都會降低肝功能導致肝硬化。初期的肝硬化患者,肝臟代償功仍然良好,往往不會有明顯症狀,必須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得知,因此慢性肝炎患者,應每三個月定期接受追蹤檢查,如果發現症狀,則須積極診斷與採取必要之治療。




醫呼籲:B肝需長期抗戰 治療「藥」正確助逆轉肝炎三部曲


高嘉宏會長表示,縱使目前B肝仍無法如同C肝般根除,但正確與安全的用藥能有效降低整體肝炎死亡率,治療慢性肝炎就像是一個長期投資,及早穩定用藥能避免患者未來因肝臟發炎而引起的肝硬化,也可以大幅降低肝癌發作率,並減少往後更大的醫療費用支出負擔。


許朝偉副教授進一步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B型肝炎患者身體各組織功能逐漸衰退,腎代謝能力亦逐漸下降,特別是B肝患者肝臟多少有點纖維化,更應謹慎選擇不影響腎功能的口服類核苷酸抗病毒藥物治療,減少腎臟的負擔,此外,B型肝炎為肝癌的高危險群,一定要規律追蹤,每半年抽血、照超音波檢查,才能盡早揪出肝癌而提早治療。


林漢傑教授提到,肝硬化是一個不可逆的結果,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直接治癒,因此,除了配合醫師的治療計畫,積極透過B型肝炎口服類核苷酸抗病毒藥物治療控制,注意日常生活保健、戒菸戒酒等,才能遠離肝炎三部曲。




響應728世界肝炎日 「全民回肝計畫」持續守護您的肝臟健康


今年「全民回肝計畫」持續熱烈報名中,凡30歲以上,未接受B肝抗病毒治療、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以及三個月內肝功能指數(ALT)大於80 U/L,即可進一步免費參加B肝病毒量檢測;另外,C型肝炎帶原者只要符合C肝抗體為陽性,以及肝功能指數ALT大於40 U/L,即可免費參加C肝病毒量、基因型及病毒突變檢測。以上若有任何疑問,皆可至官網「肝炎救星網」查詢 http://www.loveliver.com.tw/,或來電洽詢02-2717-1986,讓我們一起打破肝炎惡性循環,並重拾生活品質。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掉髮、疲倦、發燒、紅疹,紅斑性狼瘡8項警訊!全身上下症狀解析(圖文懶人包)

掉髮、疲倦、發燒、紅疹,紅斑性狼瘡8項警訊!全身上下症狀解析(圖文懶人包)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簡稱SLE)是個自體免疫疾病,代表著我們的免疫系統出了點錯,開始對正常健康的細胞進行無差別攻擊。患有紅斑性狼瘡時,皮膚、頭髮、關節、和腎臟、甲狀腺等重要器官都可能受到攻擊;因此,紅斑性狼瘡是個會讓年輕人、青壯年一身病的棘手問題。由於攻擊範圍很廣,讓紅斑性狼瘡的症狀很多變,遍布全身,也容易會被誤以為其他狀況,包括憂鬱症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多數紅斑性狼瘡患者的發病年齡介於15到44歲之間,女性患者為多,也就是說,紅斑性狼瘡是個容易影響可生育女性的疾病。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究竟哪些症狀可能是紅斑性狼瘡的早期徵象。

小心流失營養、腎性貧血,透析後營養補充重點提醒,腎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小心流失營養、腎性貧血,透析後營養補充重點提醒,腎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80歲的伯伯已經洗腎五、六年,因為牙齒不好幾乎以流質食物補充營養,但近期開始出現腸胃不適的狀況,除了拉肚子外,也吃不下東西,在三個月內體重下降5公斤,結果有一次伯伯從輪椅站起來的時候跌倒,造成股骨頭骨折,目前還在住院治療。」王舒民醫師表示,接受血液及腹膜透析除了排除體內的代謝廢物與多餘的電解質外,胺基酸、微量元素、水溶性維生素,如B1、B6、B12與葉酸等,也可能在透析過程中流失。「後來抽血檢驗發現,伯伯血中的白蛋白濃度已從4.3 mg/dL降到3.5 mg/dL且出現腎性貧血,建議他要適時使用營養補充品。」

減少髖部疼痛,增加髖部活動度,坐姿、站姿、躺著也能練(示範影片+圖解)

減少髖部疼痛,增加髖部活動度,坐姿、站姿、躺著也能練(示範影片+圖解)

我們常說現代人面臨的身體困境中,最常是因為「久坐」而引起的。因此,髖部疼痛、髖部緊繃就成了許多人的日常。

想要改變髖部僵硬、常常髖部痛這樣的狀況,你可以試著增加髖部的活動度與肌力。活動度是我們身體可用的活動範圍,也是運動能力的基礎。你需要有足夠的髖部活動度,才能讓髖部關節好好運作,增加對髖部的控制力,活動上協調、順利。做好這些訓練,你的運動表現會變好,而受傷機會或亂痛一通的機會都會變小。

髖部健康實在太重要了。今天,我們從提供坐姿、躺姿、跪姿、和站姿,總共四種不同姿勢,共十二種動作,你可以隨著自己目前的方便性,

發作一次就可能癱瘓、失明!泛視神經脊髓炎的警訊與治療,神經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發作一次就可能癱瘓、失明!泛視神經脊髓炎的警訊與治療,神經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40歲的女士,剛開始的症狀是手麻、走路不太方便,經過治療後,症狀改善,但是在幾個月後又出現手腳無力,並在3天內就進展到四肢癱瘓。」郭育呈醫師指出,「經過檢查後,診斷為泛視神經脊髓炎,且水通道蛋白(AQP4)抗體為陽性。接受高劑量類固醇與血漿置換後,患者的症狀漸漸改善。」

為了降低復發的機會,患者後續接受了新型單株抗體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患者恢復得不錯,不再需要坐輪椅、拿拐杖,可以自己開車、買菜,也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近視、散光、白內障退散!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適應多種眼睛條件,提升方便與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近視、散光、白內障退散!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適應多種眼睛條件,提升方便與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他是位60歲的男性,高度近視達1300度,且有白內障及黃斑部退化的狀況。」垂楊大學眼科謝旻蒼醫師表示,「由於患者常在夜間駕車,工作上也有較高的中距離用眼需求,所以患者選擇使用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

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能同時幫患者矯正近視、散光,並提升中距離的視覺品質,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都不需要配戴眼鏡。高度近視、散光患者在術後能夠擺脫配戴多年的厚重眼鏡,生活品質與滿意度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