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起手臂的時候,你也擔心自己的掰掰肉太過搶眼嗎?每天花個七分鐘做一點手臂運動,跟掰掰肉說掰掰!
● 畫小圓
打開雙臂往兩側,手肘彎曲,手掌心朝天花板,開始畫圈圈,愈快愈好。這時腳要怎麼辦?隨便你開心啊!放輕鬆就好,不一定要站得直挺挺的,當然喜歡邊跳邊做也可以,平常看電視手沒事也可以隨意練習。
● 畫大圓
這次改成伸直手畫大圈圈。
● 肩部上舉
背部打直,手臂彎曲上舉,兩手手心都朝前,臂往下,背肌內縮,下降兩側手心高度至兩側耳朵附近。再回到起始位置。過程中盡量感覺背部夾緊。
● 祈禱式
雙手手臂在胸部高度手肘合併,雙手手心也合併,維持這樣手心到手臂是合併的狀況往上與往下做活動。
● 推牆伏地挺身
面對牆壁雙腳平行站好,離牆約一個手臂長,雙手出力推牆做伏地挺身,身體要呈一直線。記得你可以調整與牆的距離,愈近愈容易,想挑戰就離牆遠一點。
● 點肩平板
先做掌撐平板式(或說是棒式),放掉右手,點一下左邊肩膀後,再回去撐住,改成放掉左手點右肩。
● 跪姿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時成用膝蓋著地,採跪姿。
● 趴姿後抬手
趴在地墊上,雙手手臂靠近軀幹,讓手心朝天花板或朝向身體,盡量往上抬。
● 貼牆扭轉
側身對牆,右手手肘彎曲呈90度,讓右側肩膀、上臂、和前臂都貼住牆面,身體逐漸往左轉,轉的過程中手臂一樣都貼著牆,感覺前胸的伸展。再換邊練習。
● 三頭肌伸展
身體站直,右手手肘彎曲向上舉,讓右手掌放在後頸上背處,左手從頭後面找到右手手肘,慢慢往下壓,感覺右手後側的三頭肌伸展。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