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吃蔬果 研究:心理較健康

by | 2 月 27, 2019

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多吃蔬果有益身體健康,甚至也有益心理健康!英美團隊分析4萬名英國人飲食發現,吃較多水果的人,心理問卷評估結果較好。每天額外攝取1顆拳頭蔬菜,和每月額外散步8天的身心益處相當。研究作者,利兹大學博士Neel Ocean表示,蔬果非醫療替代品,卻是改善身心健康的簡單方法。

多吃蔬果好健康 心理狀態也好了

根據《Conversation》報導,研究作者Peter Howley和Ocean撰文表示,他們的研究奠基於2016年澳洲研究,該報告指出,蔬果攝取量增加後,民眾心理健康也變好了。

另外,紐西蘭一項隨機試驗發現,若要求年輕人每天吃兩份額外蔬果,持續兩週,各種心理健康指標,如動力和活力都得到改善。雖然抑鬱、焦慮等情緒狀態沒有變化。

團隊為驗證過去研究,對將近4萬名英國人,進行5年追蹤,透過實際拜訪或問卷,詢問受試者的蔬果量,並利用一般健康量表(General Health Questionaire;GHQ-12),評估心理健康程度。在該研究中,1份蔬果等同於1顆拳頭大小的生菜,或者半顆拳頭的煮熟蔬菜、水果切片。

每天多吃1拳頭蔬果 同每月8天散步益處

《科學日報》報導,研究顯示,增加蔬果攝取量,與較高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有關,這些數據跨越5年,也去除其他干擾因素,如身體健康,收入和其他食物攝取。研究還發現,每天額外攝取1顆拳頭蔬菜,和每月額外散步8天的身心益處相當(每次至少10分鐘)。

但是吃蔬果不代表直接促進心理健康,因無法排除「替代效應」。Ocean解釋,人的食量有限,所以吃更多蔬果的人,就比較少胃口去吃不健康的食物。未來應該將其他食物納入研究,減少替代效應影響。



蔬果可能影響心情 下一步揪生理機制

至於有無可能是心理較健康的人,剛好比較喜歡吃蔬果?Ocean指出,紐西蘭研究顯示,根據一個人蔬果攝取量,可以預測其2年後是否有憂鬱症、焦慮症,然而有無憂鬱症卻難以預測蔬果攝取量。他說,這顯示較可能是蔬果影響心情,而非相反。

未來研究將要進一步加強蔬果與心理健康的因果關係。然而隨機試驗昂貴,可能方向是探索蔬果內物質與生理變化的關係,例如維生素C和E就與憂鬱症相關發炎指標有關。Ocean和Howley共同指出,已有越來越多研究證明蔬果益處,改善心理健康的一個簡單方法就是多吃蔬果。

參考資料:

1. Eating more fruit and vegetables linked to better mental well-being – new study.

2. Fruit and vegetables may be important for mental as well as physical well-being.

3. Neel Ocean et al. Lettuce be happy: A longitudinal UK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and well-being.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9; DOI: 10.1016/j.socscimed.2018.12.017.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針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謝炯昭醫師說,「傳統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必須先要開胸,接上心肺機,並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已成為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利器。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七十多歲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患者,接受第一線治療後一年多又復發,二線治療的效果也不佳。淋巴結腫大到壓迫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兩隻腳腫得非常嚴重,偏偏當時患者的身體狀況又已無法承受更高強度的化療,情況十分不樂觀。」蕭惠樺醫師回憶,「當時剛好有一款突破性機轉的新藥問世,與患者討論後決定試試,結果才打第一個療程,腫瘤就縮小一半,第二個療程後更是幾乎全消,很快速就將淋巴癌控制住!」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