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挺身做起來 研究:可測心臟健康

by | 2 月 28, 2019


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連10下伏地挺身都做不來嗎?注意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針對40歲左右消防員研究指出,能伏地挺身超過40次的人,10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減少96%。哈佛職業醫學專家Justin Yang表示,伏地挺身可作為一種便宜、簡易的心肺健康評估測試。

運動不足增心病風險 醫界尋快速診斷法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版,心血管疾病主要風險因子,除了抽菸、糖尿病和高血壓外,還包含「運動不足」。由於中度以上運動能預防慢性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美國心臟協會早已建議民眾運動來保護心臟。

《現場科學》報導,雖然醫師強調體能與心臟健康有關,但要評估患者的體適能卻不容易。常見方法如問卷調查往往不夠客觀,患者可能會虛報;運動心電圖(Treadmill Exercise Test)雖然較客觀,病人被要求一邊在跑步機上運動,一邊監測心電圖,可以評估患者功能狀態和診斷心血管相關疾病。然而,運動心電圖耗時又耗力,醫界不停尋找更便利的診斷法。

伏地挺身超過40下 心病風險較低

該研究分析了10年(2000-2010年)1,104名男性消防員的健康數據,平均年齡為39.6歲,平均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8.7。團隊測量參與者的伏地挺身最大次數,並進行運動心電圖測量,然後進行10年追蹤調查,由每年健檢來觀察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結果顯示,10年間共發生37例心血管事件,但只有一件是伏地挺身超過40下以上的患者。研究發現,與伏地挺身10下以內的人相比,超過40下以上的人,10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減少96%。Yang指出,結果顯示伏地挺身能力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甚至比跑步測試關聯度更強。

伏地挺身能力 不能單獨預測心病風險


但研究人員也強調,不能單獨將伏地挺身作為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因子,因為可能也與其他因素有關,這些因素也影響一個人伏地挺身的能力,例如年齡、BMI和有氧體適能水平。此外,團隊指出,由於研究注重在中年、健康的職業男性,因此結果可能不適用於其他年齡層或活動較少的男性,女性更不適用。

哈佛大學環境健康所教授Stefanos Kales向《Eurekalert》表示,這項研究強調了體適能對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為何臨床醫生應該檢查患者體能狀況。

參考資料:

1. Why Men Who Can Do 40 Pushups May Have Better Heart Health.

2. Push-up capacity linked with lower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 among men.

3. Justin Yang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ush-up Exercise Capacity and Futur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 Active Adult Men. JAMA Netw Open. 2019;2(2):e188341.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改善癌症惡病質,幫助抗癌更有效

改善癌症惡病質,幫助抗癌更有效

癌症惡病質對於患者來說,不只單純是體重的減輕,它會帶來的影響非常全面,有可能會導致癌症治療的效果降低,或者是疾病復發或惡化。如果能夠比較早發現,比較早治療,才能有比較好的結果!

乳房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嗎?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適用時機與手術步驟,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乳房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嗎?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適用時機與手術步驟,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接受超音波檢查時發現一顆約2公分的乳房腫瘤。」黃啟瑜醫師表示,「即便是良性的乳房腫瘤,患者還是會擔心、焦慮,但是又對手術感到害怕,而一直猶豫不決。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

後續在局部麻醉下,利用真空抽吸輔助針進行手術,順利切除乳房腫瘤,傷口約0.3公分,術後恢復相當順利。術後病理報告顯示為良性腫瘤,讓患者鬆了一口氣,相當開心。

復發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治療進展,國際指引列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入後線治療,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復發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治療進展,國際指引列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入後線治療,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濾泡性淋巴瘤多好發於50至60歲中年患者,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很多是在做檢查時意外發現;或在頸部、鼠蹊、腋下等處摸到腫大的淋巴結,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疲勞、咳嗽、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等症狀,確定診斷時大多已是第二、第三期。」張明志醫師指出,濾泡性淋巴瘤為淋巴結濾泡生發中心中的淋巴球不受控制地生長,導致增生的細胞大於正常比例而形成,如果濾泡內的淋巴球數量過多,甚至溢出到淋巴結外,就有機會進一步發展成瀰漫性淋巴瘤。

長不高,好煩惱!提前佈局長高黃金期,最大化增值兒童成長的生長激素治療解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長不高,好煩惱!提前佈局長高黃金期,最大化增值兒童成長的生長激素治療解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幾年前有位12歲的男生,來就醫時身高只有135公分。」高銓宏醫師指出,「追蹤發現,他一年長高不到4公分。進一步檢查後,確定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症。」

雖然診斷生長激素缺乏症,也準備向健保申請生長激素治療,但是患者卻沒有回診。幾年後,患者再度回到門診,身高只有150公分,當時X光檢查顯示骨齡已經超過15歲。當男生的骨齡達16歲後,幾乎無法再長高,所以150公分大致就是他的成人身高了,錯過治療期,真的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