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不說話

by | 12 月 24, 2018


「我怎麼會在這裡?」

四小時過去,吳仲舒仍感到脫離現實。

而現實是,沒人察覺到他的存在。

加護病房內護理人員忙著抽痰、倒尿、寫紀錄,吳仲舒看見主護輕手輕腳地替自己蓋上棉被,於耳邊低聲細語,像安慰般緩緩拍著肩膀,突然有種想哭的衝動。

但他哭不出聲,也不曉得該怎麼哭,更沒聽到主護叮嚀的話語。

這時吳仲舒早已脫離躺在病床的身體了。

五天前,念大學三年級的吳仲舒與女友約在醫學院外會面,近來兩人鬧得有點僵,吳仲舒邊等女友,邊猜女友可能會提分手,想著想著,頭部一陣劇痛,他慘叫了一聲,眼前街道像被從兩側壓扁般緊縮成一直線,接著他就迎接全然的黑暗。

吳仲舒並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從沉睡模式進展到現在的分離模式的。但突然間,他就像桃太郎蹦出桃子般,靈魂滑出了自己體外。

「怎麼把我的頭包成個印度阿三?」暫時棲身於天花板的吳仲舒對躺在病床上,穿著病人服的自己頭部那一圈圈厚重紗布感到疑惑,「我究竟睡了多久?現在該怎樣回到身體裡?這算死了嗎?」

加護病房門一開,幾位醫師陸續走進來,像是要進行某種儀式般圍繞在病床邊,吳仲舒在天花板愈看愈心慌,決定慢慢降到床頭看個仔細。

「瞳孔對光反射消失。」一位快禿頭的胖男醫師拿光筆比劃一番,不帶感情地說著。他再以左手打開吳仲舒眼皮,用棉花棒輕觸兩下,說:「眼角膜反射消失。」

接著,禿頭胖男拿出扣診錘對吳仲舒腳底一陣刮搔,再用盡全力捏著吳仲舒的乳頭。

「他們在替我做腦死判定。」縮在床頭的吳仲舒突然懂了,著急催促躺在床上的身體:「這是最後的機會,快動啊!」

胖男醫師說:「計時十分鐘。」

吳仲舒看著頭部那幾層紗布,努力思考:「該怎麼回去身體?時間不多了。」吳仲舒嘗試各種動作,卻無法重新拿回身體的主控權。

時間分秒過去,胖男醫師又說:「拔掉呼吸器,重新計時十分鐘。」

吳仲舒注意到一旁護理人員口袋裡有把剪刀,立刻上前想拿來剪開頭部包紮,尋找進入身體的途徑,但他就這樣穿過了護理人員的身體。吳仲舒才知靈魂出竅、輕飄飄的他根本只是團透明的空氣,成不了事。

「我死定了。」吳仲舒想衝上前揍禿頭胖男幾拳,但胖男醫師已說:「第二次腦死判定結束,可以通知檢察官。唉!禿鷹又要來囉!」



吳仲舒曾想成為外科醫師,卻沒預料第一次接近手術室,是尾隨自己肉體進入。十號手術房燈光對焦後十分明亮,吳仲舒跳向前,希冀有人能看到沐浴於燈光下這團薄霧般的靈魂,但工作人員依舊面不改色進進出出。

「乾脆把手術當一場秀來看吧。」吳仲舒放棄掙扎,坐到麻醉機頂端俯瞰開刀房。他發現,原來開刀房每一個角落都是如此的一塵不染。

外科醫師不發一語地消毒與鋪單。準備完成後,又擠上幾個人,吳仲舒算了算,共有四位醫師兩位護理師。

「下刀。」主刀醫師語畢,從胸口劃下傷口,直達恥骨上緣。
吳仲舒慶幸自己感受不到痛楚,才能仔細觀察醫師們的動作,主刀醫師負責切割止血,助手醫師拿紗布俐落地擦拭血跡,或拿鉤子撐開皮肉,讓手術視野清晰。沒多久,吳仲舒就看到了自己的肝臟。

主刀醫師左手拿了支細長鑷子,右手拿支鈍剪刀,或開或合快速清掃著組織,並替某些管路繞上紅、藍、黃等色的帶子。

「這是肝動脈、肝靜脈、和膽道嗎?」吳仲舒思索著,但那些曾經熟悉的解剖圖,似乎已隨風而逝。

這時突然電話鈴響,流動護理人員接起後對主刀醫師說:「六房肝臟受贈者那邊要下刀囉!」

「請。」

吳仲舒低頭看了眼螢幕上顯示的生命徵象,心想:「我應該不會這麼快死,還有時間去瞧瞧究竟是什麼人要接手我的器官。」便一溜煙地竄出房間。



六房手術檯上躺著一個全身蠟黃的患者,肚子鼓的比懷胎十月的孕婦還大,但雙臂卻乾扁無肉,兩頰凹陷,一看就是病入膏肓的模樣。吳仲舒既失望又震驚:「你們宰了我,竟然是為了把肝臟送給這傢伙?」

吳仲舒飄到手術房一角,想從病歷中了解他的故事:「我就知道,這傢伙是酒鬼,喝酒喝到爆肝!」

吳仲舒用沒人聽得到的音量發狂大喊:「我不給!我不給!為什麼沒人問過我的意見!為什麼你們要給這種不替自己健康負責的人活命機會,卻不肯多等我幾天!」

「準備好抽吸管和棉墊。」六房主刀醫師交代完這句後,就說:「麻醉科,我們要下刀了。」

不一會兒,受贈者肚子裡的血水泉湧而出,吳仲舒看見醫師們雙手快速移動,按壓、燒灼、抽吸,但眼前視野仍是一片血紅。吳仲舒轉頭看與抽吸管連接的管路,瞬間已經多了三千豪升的血水。

「血壓掉很快,再叫血回來。」麻醉科醫師的語氣急迫:「趕快先掛兩袋紅血球上去。」

吳仲舒試著大吼與尖叫:「看吧!你們救不了這個人的。他比我更該死!」

「血壓掉很快,再叫血回來。」麻醉科醫師的語氣急迫:「趕快先掛兩袋紅血球上去。」

吳仲舒試著大吼與尖叫:「看吧!你們救不了這個人的。他比我更該死!」

顯然沒有人聽見。

吳仲舒強烈懷念起自己的肉身。

返回十號手術房前,吳仲舒經過八號房門口,發現裡面一片明亮,剛剛在十房的主刀醫師獨自坐在裏頭,面前放了盆東西。

「咦,這就是我的肝臟嗎?」吳仲舒湊到一旁觀察,見主刀醫師拿著小銳剪與鑷子,慢慢地修剪肝臟底部看似堅韌的組織,神情專注。

「還要再整理一會兒才有辦法移植。」吳仲舒不禁想:「外科醫師好孤獨,三更半夜自個兒坐在這裡捧著肝臟……」

外頭傳來病床挪動的聲音,吳仲舒忍不住跟了過去,進到四號手術房。

「病人到。」

應該是準備換腎的吧,吳仲舒想。

原本蹲坐在牆邊的一位男醫師揉了揉眼睛,站了起來,手術帽緣的兩側鬢角略顯花白。他似乎倦得很,靜靜看著病人進入麻醉,直到麻醉科比出OK手勢後,他才開口:「我真是老了,剛剛已經喝了兩杯咖啡。」

身旁的護理師說:「今天他們打電話找順位第一位的腎臟受贈者,結果他太太一直哭,說患者兩天前走了,不停唸著:『什麼都來不及了!』」

男醫師嘆氣說:「我們本來就救不了所有人…」頓了頓,又說:「你們知道嗎?今天這位捐贈者是醫學系的學弟呢!才念到大三…」

「移植小組怎麼有辦法開口啊…」護理師接著說:「我都覺得好難過。」

「傳承大愛啊!」男醫師語氣並不確定。

護理師嘆口氣,說:「大家真的都覺得自己器官沒用了,就該捐出來嗎?」

吳仲舒不敢再聽,決定趕回十號手術房,看身體變成什麼德行。

剛到十號手術房,便撞見兩位高大的男醫師提著一個冰桶走出來,朗聲道:「謝謝大家,我們要飛車回台中了。」

吳仲舒抬頭看生命徵象監視器,發現螢幕已是一片漆黑,突然意識到男子提走的冰桶內正裝著自己的心臟,準備往另一個城市移動。

「所以…我死了……」



吳仲舒再度於狂叫中驚醒。他坐起身來,搞不清楚這是第幾次做著相同的惡夢。

大三那年吳仲舒在校門口昏厥,警衛立刻將他送進醫院急診,神經外科醫師順利拆除那被稱為「動靜脈畸形」的腦內炸彈,他在加護病房住了四天才轉醒,休學一年並持續復健,目前終於念到了大學七年級,成為實習醫師。

吳仲舒的左側肢體仍些許無力,平時雖不構成障礙,但站上需雙手併用的手術檯幫忙時就顯得左支右絀。學長姐體諒吳仲舒無法久站,安排他留守病房,他的手機因此響個不停。

「來換尿管。」

「第五床發燒了。」

「主治醫師剛查過房有交代幾件事。」

頻繁的值班,讓吳仲舒的睡眠品質愈來愈差,曾經的噩夢又反覆出現。

頭一次夢到自己被摘取器官,是在吳仲舒休學的那段日子。他驚醒後曾經質問爸媽是否替他做過器捐的決定,爸爸堅持沒有,媽媽則要他放輕鬆,別神經兮兮。

但是類似的夢境依然反覆出現。吳仲舒趁回診時問神經外科醫師:「學長,動靜脈畸形的出血會嚴重到腦死嗎?」

「太晚被送到醫院或出血太嚴重,都可能腦死。」神經外科學長直白地說:「許多年輕人一出血就走了,你算幸運兒。」

「你會勸我爸媽讓我器捐嗎?」

「放心吧,我對你的肝臟沒有興趣。」學長眨眨眼,露出調皮的表情。

吳仲舒沒法釋懷,因為他根本沒進過手術室,實在沒道理在夢境裡出現那麼多手術室的細節。



住院醫師阿強推開值班室的門,見吳仲舒坐在床沿。

「學弟,你醒了!正好,患者已經送進開刀房了,待會兒要做心臟、肝臟、腎臟移植,開刀房火力全開,有得忙囉。」阿強精神奕奕地說著。

吳仲舒隨著阿強走進手術室。深夜裡的開刀房依舊人聲雜沓,推車上載滿了蓄勢待發的器械,吳仲舒感到有點恍惚,分不清是夢境還是清醒。

「下刀。」主刀醫師盯著術野,冷靜地說。

躺在眼前,腦死且上了麻醉的患者一動也不動,不過吳仲舒彷彿感覺到冰涼的手術刀滑過自己的胸口,冷不防打了個寒顫。

「學弟,趕快suction!」總醫師用手肘推了一下發楞的吳仲舒。

吳仲舒回過神,趕忙將手中的抽吸管伸到電燒刀附近,將瀰漫的煙霧吸走。

雖然吳仲舒試著集中精神,但是眼睛仍舊不由自主地飄向麻醉機上頭,那個自己曾經坐過,可以俯瞰開刀房的位置。


那兒有人嗎?是否依舊一塵不染?躺在隔壁準備接受移植的又是什麼樣的病人?

(完)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