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的由來

by | 12 月 14, 2018



卡爾‧蘭德施泰納(Karl Landsteiner,1868-1943)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從小在學業上表現極度優異,爾後進入醫學院念書,還曾遠赴慕尼黑和蘇黎士進修。


他於1896年回到維也納,在解剖、病理、及微生物等方面都多所涉獵。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蹟,就是蘭德施泰納醫師在30歲到40歲之間這十年內,總共解剖了3,639具大體,幾乎可說是一天解剖一具大體。


除了大體解剖之外,他同樣醉心於血清學的研究。因此,他會抽取大體內的血液做實驗。首先,他發現把死者血液中的血球及血清分離之後發現,若把小李的血球加進老王的血清中會出現凝集的現象(agglutination)。


這是非常重大的發現,因為過去的科學家僅知道「不同物種」的血液無法相容,而蘭德施泰納醫師是第一位提出這個觀念,告訴世人「不同人」的血液接觸之後也可能出現凝集反應。若是輸進體內的血大量凝集,就可能導致許多併發症甚至死亡,這也是在當時「人對人輸血」成功率偏低的原因。


蘭德施泰納醫師做實驗的態度是極度的吹毛求疵,如果同事有什麼新的發現,他一定會要求同事及助手在他面前重作一次實驗,並反覆檢討正確性後蘭德施泰納醫師才願意相信結果。在從死者身上取得的血液觀察到這個現象後,蘭德施泰納醫師決定用活人來驗證。他抽了實驗室裡五位同事和自己的血,把這總共六個樣本的血球及血清分離後交叉比對,由凝集與否推論出了A、B、C三種血型的分類梗概。隔年蘭德施泰納的同事又找到第四種血型─AB型。



蘭德施泰納醫師認為,不同血型之間的輸血,會在血管內發生凝結反應,所以,想要成功輸血,就必須找同樣血型的人,這樣輸進體內的血球才不會被破壞掉。


蘭德施泰納醫師在1901年發表了關於血型的論文,雖然這是輸血史上極為重大的一步,但是並沒有立刻引起醫學界的注意,甚至連他本人對都只寫下「我希望這對人類會有點幫助」如此低調的言論。殊不知血型這個創見,幾乎是奠定了往後輸血及外科手術的里程碑。直到十幾、二十年後,世界各地陸續發現血型的重要性,蘭德施泰納醫師也因此獲得1930年的諾貝爾醫學生理獎。他的生日「6月14日」自2004年起亦被定為世界捐血日。


不過,對於以發現血型這件事得到諾貝爾獎,蘭德施泰納醫師顯然有點意見。在得知獲獎的消息時,他幾乎沒有什麼反應。因為他的研究成果相當豐碩,所以他認為自己在其他關於血清學的研究成果更值得獲得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後,蘭德施泰納醫師留下了這張讓人印象深刻的照片。




蘭德施泰納醫師直到48歲才結婚,49歲時有了唯一的孩子。晚年他的妻子罹患甲狀腺癌,蘭德施泰納醫師馬上全心投入甲狀腺癌的研究,可惜,無法及時找到解決方針,使他飽受精神上的折磨,健康情況迅速惡化,75歲時在實驗室裡發生心肌梗塞,兩天後過世,真可說是戰到最後一刻的將軍。1997年,奧地利發行1,000先令的紙鈔上就是蘭德施泰納醫師的肖像。




憑藉著眾科學家的努力,到了20世紀初期,人類終於具備輸血的知識與輸血的技術。這項技術成了讓醫學進步的重要推手,也在不久後開打的世界大戰中,改變了許多許多人的命運。






本文收錄於《玩命手術刀:外科史上的黑色幽默》商業周刊出版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