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復健科 毛琪瑛 醫師
學習與自己的身體對話,用更多的愛心守護它,相信身體能夠給你最大的回報!
在復健科執業近30年,病人最常問我:「醫師,為什麼我的疼痛好了半年後,又復發了?」、「醫師,我很忙,根本沒有時間來做復健治療,怎麼辦?」身體痠痛麻等問題,雖然沒有致死的危險,可是卻造成病人生活上很大的困擾。
同時這些年來,由於社會型態改變、3C產品盛行,門診常見的許多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這些狀況給我們醫療前線的照護者很大的震撼與警惕:我們是否應該開始積極為病患多做些什麼!
因此,從十年前開始,我們不再將這類病人治療的重點只放在緩解急性期症狀,更透過專業設計的運動,帶領他們慢慢去感受自己身體關節、肌肉的運作、姿勢、自我穩定與平衡,並透過這些運動打開他們對身體的「自我覺察」。許多人依循著這樣的保健原則,可以多年不曾再遭受同樣的疼痛所苦。
然而,許多病人只在乎「醫師、治療師能夠為我做什麼、給我什麼」,而完全排斥自己在治療當中自我負責、全心投入,使得治療效果大打折扣。近年來隨著大家漸漸接受運動保健觀念,開始有人主動詢問:「醫師,我在家裡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自己的狀況?」然而我們也看到許多病人因為社團、朋友、媒體等傳遞許多不當的觀念,反而造成更多不必要的傷害、加重疼痛、甚至退化的症狀。我們不得不語重心長地告訴病人:「不是有運動就是好的!」所以,復健科醫師要向不想再為痠痛苦惱的你,提出「輕運動三部曲」!
什麼是輕運動三部曲?
輕運動三部曲,就是專業復健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特別為繁忙工作的現代人所規劃的三階段運動操。可以根據自己現有的身體狀況,症狀的嚴重度,甚至診斷,找到自己目前所屬的階段性運動,達到最好的保健或治療效果。
•沒有痠痛的你,該做輕運動第一部曲:全身伸展強化操
在你還身強體壯,未有任何痠痛症狀以前,此時要著重的應該是「預防」。請做輕運動第一部曲的「全身伸展強化操」,每天只需用15~2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伸展與強化全身絕大部分的肌肉和關節,減少日後痠痛發生的機率。
•出現痠痛的你,該做輕運動第二部曲:「球按摩」與上/下半身共同運動
當身體開始出現痠痛,表示平常的「預防防線」已經被突破了!這時候則改為進行「治療」,讓肌肉先得到放鬆,減少痠痛困擾。首先進行「球按摩」,主要著重在「打破沾黏組織」,使用深層按摩的手法,增加肌肉的彈性,減緩痠痛。接著是「上/下半身共同運動」,就是在針對特定症狀治療以前,先進行大範圍肌肉伸展、暖身的運動。
如果症狀明顯改善,可再回到第一部曲,重建你的「防線」;如果症狀持續,甚至加劇,就應該就醫尋求確切診斷。當急性症狀明顯緩解後,你應該重新啟動第二部曲的「上/下半身共同運動」,並隨之進入第三部曲的「局部肌群舒緩運動」,達到最佳療效!
• 知道痠痛原因的你,該做輕運動第三部曲:局部肌群舒緩運動
因為已經知道痠痛症狀的原因(例:已知得到五十肩),也已經針對該區塊做過「上/下半身共同運動」,接下來就必須要再做第三部曲的「局部肌群舒緩運動」,針對特定肌肉群,將痠痛症狀做最直接、有效的舒緩!
本文摘自《微伸展輕運動:徹底擺脫全身痠痛麻》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肩關節疼痛與「足部退化」有關 3秘笈戰勝五十肩
【運動是良藥】長肌肉而不是長脂肪!高齡者重量訓練用對方法 增加的肌力會與年輕人相同
【運動是良藥】病情控制了,「功能」並沒有恢復 復健科醫師的運動處方
乾癬復發致傷害累積,積極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皮膚專科醫師解析
「他是一位老師,從年輕的時候就出現乾癬,每天都需要家人協助塗抹藥膏,相當費時和辛苦。」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邱足滿醫師表示,「雖然醫師一再強調乾癬並非傳染病,但患者仍然深陷恐懼中,擔心自己的皮屑會影響孩子,甚至不敢和小寶寶同床睡覺。患者的憂慮反映了「累積性生命損害(CLCI)」的概念,乾癬在多年的反覆發作與治療中,深深影響了他的心理狀態、生活型態以及家庭互動。」
患者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效果良好,皮膚狀況將近100%改善。然而,兩年後因健保規定被迫「下車」暫緩生物製劑,改用傳統藥物與外用藥膏治療,但效果較不理想。見到好不容易消失的皮膚病灶再度惡化,讓患者非常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