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復健科 陳怡嘉 醫師
「人手一機」已經是現代人生活的日常,從上班時Line訊息、午餐時邊吃便當邊用手機、晚上睡前躺在床上追劇,到清晨的鬧鐘…手機抓住的不只我們的眼睛和心,更緊緊抓住我們的脖子。
現在試著輕輕轉動脖子,你感覺到「喀啦」聲了嗎?心中是否納悶著:這個聲音怎麼來的?會不會是要中風的前兆?該看醫生嗎?
我們先從聲音的來源談起吧!頸椎轉動時發出的「喀啦、喀啦」聲來源有3種:
1.頸椎關節壓力的變化:或許與關節中滑液的泡泡生成或垮掉有關。
2.韌帶或肌腱在骨頭上滑動所發出的聲音:當肌腱或韌帶太緊繃,或是因老化而造成彈性喪失,會導致肌腱或韌帶在骨頭附近活動時發出聲音。
3.骨頭和骨頭對磨:椎旁的小面關節退化、軟骨磨損,導致小面關節上、下骨頭對磨;也可能是椎間盤退化,導致脊椎骨中間緩衝減少,使得椎骨磨擦而有聲音。
依發出「喀啦」聲的頻率、程度調整
如果是偶爾發出「喀啦」聲,沒有疼痛的現象,那麼多注意自己的姿勢,像是調整使用手機、電腦的習慣,不要做出「烏龜頸」的姿勢,通常就會減少「喀啦」聲;避免過度使用3C產品,尤其不要在床上或沙發上躺著看手機、平板,應該就能改善狀況。
使用電腦的標準姿勢為螢幕與眼睛同高(眼睛高度約落在螢幕上1/3),雙肩自然下垂在身側,手肘彎曲90度靠在扶手上;使用手機則可用物品或手機架使螢幕與眼睛同高,減輕肩頸及雙手的負擔。
如果頻繁發出「喀啦」聲,除了要注意上述姿勢和習慣之外,可以搭配熱敷及溫和緩慢的頸部伸展動作。切記不要一直故意快速旋轉脖子來引發聲響,因為這樣可能會增加脊椎關節的磨損。
若是除了發出聲響,頸部僵硬已經影響睡眠品質,以及開車、騎車時轉頭的靈活度,甚至頸肩疼痛、膏肓處或手臂痠麻,應該盡速到復健科門診尋求診斷及治療。醫師會依據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或神經電學檢查,進行適合的治療,包括藥物、局部注射、頸椎牽引,或動作分析及運動指導。
頸部有許多重要神經血管,貿然尋求民俗療法,或者追求以會出現「喀啦」聲響的方式治療,反而容易造成頸動脈剝離,導致中風等嚴重傷害。
大部分的頸肩疼痛發炎,無論肌肉緊繃、頸椎關節退化、頸椎神經壓迫,都可以透過復健治療,來改善不適的情況。而以下狀況則需要考慮開刀處理:
1. 密集連續復健治療3個月,症狀沒有改善,而且麻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2. 影像學中核磁共振上的病灶顯示嚴重的脊髓壓迫,或許會建議提早開刀治療, 預防之後不慎跌倒,造成急性脊髓損傷。
3. 神經學檢查異常,而且筋很緊(肌肉張力增加),影響走路,尤其上、下樓梯困難;上肢肌力減少,影響抓握或肩膀上舉等日常生活功能。
當頸肩出現酸痛及「喀啦」聲時,可以先調整姿勢,輕柔緩慢的伸展頸部肌肉;若仍然沒有改善,甚至開始出現手臂痠麻或肌肉無力,請不要忍耐或尋求民俗療法,記得到復健科門診就診,由專業醫師幫你安排最適切的評估與治療。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肩頸痠痛…脖子轉得喀喀響恐傷頸椎 可做2類型運動改善
關節退化別光靠吃葡萄糖胺 4件事能緩解
半邊臉歪垮掉不見得是中風 醫:多半為「這疾病」在作祟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60+也跟得上,簡單趣味膝蓋友善
這次用來搭配踏步有氧的動作,比較簡單,步調較慢,對身體負擔較少。即使您是60+以上的長者,也可以試試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