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好痛怎麼辦?跑者膝的成因

by | 11 月 4, 2018



作者:復健科 侯鐘堡 醫師

28歲的銀行業上班族女性Peggy,平日最喜歡下班後去河濱跑步,自從報名了年底的馬拉松後,求好心切,特別參加跑步訓練班加強練習。


最近開始膝蓋有點灼熱、刺刺的,通常當天冰敷完,膝蓋痛就好了大半,但是後來膝蓋痛的頻率越來越高,每次練跑完的隔天就「跛腳」,進辦公室要趕緊找椅子坐下來。


近期每次跑完10k就要休息3天,跑步訓練班的教練覺得這樣不是辦法,不如今年別比了,好好養傷,明年再來,因此Peggy憂心忡忡地來診間,詢問年底的初馬比賽是不是要放棄了……



(簡單來說,是膝蓋的正前方痛,也就是髕骨股骨症候群的區域。圖片來源:堡醫師的運動傷害診療室)




跑者膝名詞解釋


「跑者膝=髕骨疼痛症候群=髕骨軌跡滑動異常=PFPS(Patella femoral pain syndrome)≒髕骨軟化(=較嚴重的軟骨磨損)」這幾個詞的意義類似,但以醫師的精確度而言略微不同。基本上都表示髕骨軌跡滑動異常,進而導致膝蓋疼痛。


跑者膝就定義而言,是因為運動習慣造成一系列膝蓋問題的總稱,但不一定是跑步,重訓、騎飛輪也算,所以有人疑惑:「我明明沒在運動,怎麼會有醫生說我是跑者膝呢?」這時候用「髕骨疼痛症候群」來描述會比較貼切。
跑者膝的痛,其實包含周邊韌帶痛、髕骨軟骨磨損痛、肌肉張力不均衡導致的痛。最常發生的2個跑者膝為髕骨疼痛症候群(PFPS)+髂脛束症候群(ITBS),其中髕骨疼痛比髂脛束症候群更常出現。學理上,這兩位跑者膝是好兄弟,兩者發生原因、生物力學機轉相當類似,可互相參考。




髕骨構造


首先來看本文的主角髕骨=膝蓋骨的構造:



(圖片來源:堡醫師的運動傷害診療室)


髕骨是懸浮在人體兩側膝蓋前方的骨頭,是人體最大的「種子骨」(屬於人體正常骨頭,但懸浮於骨架外,需靠肌腱韌帶加以連接的構造,功用為增加肌腱的力學角度(力臂長度),提高肌肉收縮效率),呈現為菱形狀,上端為基部較寬、下端較尖。髕骨與股骨(也就是大腿骨)相接的地方有關節面,因此有「髕骨軟骨」。


大家可能對退化性關節炎較熟悉,也就是大腿骨與小腿骨的關節軟骨磨損,通常50歲以上族群比較容易發生,從此膝蓋一路退化下去。


而髕骨軟化就是髕骨的軟骨磨損,講白話文就是「年輕人、跑步人的退化性關節炎」,差別在於發生的軟骨磨損位置。




跑者膝常見症狀


跑者膝最常見的症狀為膝蓋周邊疼痛,但又指不出、摸不到確切位置,初期時有時無,時間久了會慢慢變嚴重。


患者常描述運動後,尤其是跑步等高衝擊性運動(與地面衝擊力道較多,如跑步、打球、跳躍運動等。重量訓練不是高衝擊性運動。)後,膝蓋有刺痛灼熱感,休息或冰敷後通常會改善。


有些人則是膝蓋骨常有「喀拉、喀拉」的聲音,醫學上稱為Crepitus,意思是膝蓋旁肌肉張力不平衡,導致髕骨軌跡移動異常或髕骨軟骨卡住,在久蹲、久坐後,膝蓋骨會有卡住的感覺。




膝蓋疼痛的感覺會隨著病程改變


初期磨損:緊繃、刺痛的感覺,也有可能像輕微的牙簽刺到,然而摸膝蓋周邊,摸不到特別的疼痛點。運動通常可以持續,運動完的不舒服可經由冰敷伸展改善;蹲下時,膝蓋會「卡卡」的不舒服。X光檢查下,通常沒有明顯的變化。


中期磨損:開始有痠軟的感覺,久蹲後站不起來,走太久會很痠。運動完要休息2~3天才會漸漸好轉,無法規律運動;已經有髕骨軟骨的磨損,蹲下時,有可能髕骨整個卡住而站不起來。X光檢查下,會看到髕骨軟骨的偏移,超音波檢查下,可能看到膝關節內有積水。嚴重的跑者膝(至少超過1年)要做檢查才看得出異常。


後期磨損:同退化性節炎後期,無論行走、下樓梯等都會感到疼痛。各種運動都無法進行。




跑者膝高危險群


包括女性、跑者、體重過重者。女性因天生骨盆結構較寬(適合生育),大腿骨角度較斜,與小腿骨形成的夾角(Q角度)就會變得很大,這種狀況下,較容易使髕骨往外位移,造成軟骨磨損。女性骨盆較寬,髕骨角度易過大而外翻,屬於女性先天劣勢。


而X光、超音波檢查等,適合狀況嚴重時檢查,非必須。


(圖片來源:堡醫師的運動傷害診療室)




跑者膝生物力學加重因子


包括扁平足、臀肌失能、膝外翻、髕骨外翻、腿部肌力不平衡者。


扁平足


因脛骨內側失去支撐,使Q角度增加,造成髕骨容易歪斜,更易導致跑者膝。


臀肌失能


會導致骨盆不穩定、膝蓋骨不穩定,加重髕骨軟骨磨損。


(註:許多新的物理治療文獻證明,跑者膝的患者,臀肌的肌電活動皆降低。)


訓練臀肌及股內側肌,皆對跑者膝有幫助,訓練臀肌,改善較快且改善幅度較多。


膝外翻、O型腿、X型腿


會使得髕骨的位置不良,加速磨損生物力學:腿型不同,會造成髕骨的位置異常。女生最常見第4種,因此治療膝蓋時,足部及臀部狀況都要一併考慮及矯正,症狀才不會一再復發。




(圖片來源:堡醫師的運動傷害診療室)


另一個重要議題是減重,不過減重比較困難。


舉凡任何膝部問題,最簡單的要點就是不要蹲、不要跪,長時間蹲、跪對膝蓋的傷害遠大於慢跑、下樓梯、深蹲、硬舉等各種運動。特別是長輩,常有長時間拜拜的習慣,宜改變(雙手合十鞠躬即可,以免久拜傷膝蓋)。


有慢跑習慣的年輕女性發生跑者膝的機率特別高,我都跟患者說:「把自己當成退化性關節炎,重點是勿蹲、勿跪,下樓梯放慢,以免加重傷害。」


(圖片來源:堡醫師的運動傷害診療室)


文獻參考


註1:Strengthening of the hip and core versus knee musc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ellofemoral pain: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不想膝蓋痛 番茄、牛奶…等7種食物最好少吃


關節退化別光靠吃葡萄糖胺 4件事能緩解


【運動是良藥】病情控制了,「功能」並沒有恢復 復健科醫師的運動處方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術後4個月成功減去原體重17%,原先病症也得以改善。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疾病好發於青少年至年輕成人,從十幾歲便可能開始發病,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約為4:1,患者發病時可能正值青年,而因疾病影響了原本的生活、工作計劃。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在胃幽門螺旋桿菌被發現之後,我們知道如何殺菌、保護胃黏膜,大大減少了胃潰瘍的發生率。因此與過去四五十年相比,罹患胃癌患者的人數已經變少了。然而,全世界一年還是會新增一百萬位胃癌患者,每年因為胃癌死亡的人數也持續攀升。尤其在東亞,包含日本、南韓、與台灣,胃癌仍是非常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