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衣物 聰明挑選!

by | 11 月 19, 2018

抗菌衣物 聰明挑選!


台灣是亞熱帶海島,氣候經常是又潮濕又悶熱,忙碌了一天之後難免滿身大汗。這些汗水會接觸到皮膚表面的細菌,細菌能分解汗水內的脂肪酸和皮膚角質蛋白,而漸漸發出異味。

我們身上的衣服,會保持濕度讓微生物生長,尤其許多種天然纖維更是微生物生長的溫床,只要環境允許,細菌在二十到三十分鐘內就能倍增,數小內就能從一隻細菌快速擴增到超過百萬。汗水加上細菌,就是讓人尷尬的體味…或說體臭,細菌量愈多,體味也就更重。

汗水加上細菌,就是讓人尷尬的體味


古埃及人在製作木乃伊時,雖然還不懂微生物的存在,但已具備於包裹布料上塗上香料和草藥的智慧,說到底,就是為了能減少腐敗異味。如今衣服的功能不再只是擋風遮雨,針對運動衣、貼身內衣褲、襪子等容易留有汗水分泌物的織品,能抗菌、減少異味就愈來愈受到重視。


為何衣物能夠抗菌?

要讓衣物可以抗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於織料上塗上抗菌劑,加工處理獲得抗菌的能力;另一種是紡紗時就做出抗菌纖維,直接採用抗菌纖維來做出不同衣物。直接以抗菌纖維做成的衣物抗菌效果比較持久,但生產比較困難。

為何衣物能夠抗菌?


抗菌劑的選擇也不少,有人選擇天然系檜木精油、山葵等,但是這些物質的抗菌機制較不明確,無法確定抗菌的菌譜;無機系的銀、銅、鉛可以殺菌,但有時會造成衣物變色;有機系抗菌劑,例如Protimo抗菌劑,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並透過細菌細胞壁受損時釋放的化學訊號,造成細菌迴避,細菌就無法繁衍壯大聲勢。


真的有抗菌效果嗎?

面對琳琅滿目的抗菌產品,大家不免會感到好奇,「真的有抗菌效果嗎?洗過之後還有效嗎?」

這是非常實際的考量,因為我們不僅希望衣物可以抗菌,還要在下水洗滌過後,衣物仍保有抗菌能力,此外我們也很關心這些抗菌織物對皮膚能安全無虞。因此當標榜能抗菌的機能性織品充斥於市面時,我們更要了解這些產品是否真有廣告上宣稱的功能。
首先我們可以看看如何檢測抗菌性。較早期廣泛使用的織物抗菌能力測試方法是先將菌液接種於織物上,再覆蓋上培養基,等一段時間後計算織物上的菌落數,這樣就能了解織物抑菌的能力。之後美國與日本各發展出標準的試驗法。

抗菌織物標準化檢測


美國的AATCC-100試驗法

研究人員會將細菌接種在織物上,於固定條件下培養,再加入液體洗下細菌,檢測細菌液的濃度,然後和對照組做比較,如此便能知道抗菌織物能夠減少多少細菌,作為評價抗菌織物的標準。一般常用測試的細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桿菌,特定用途時還可以測試織物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與耐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的抗菌力。
使用AATCC-100試驗法時,抑菌率、殺菌率愈高,代表抗菌效果愈好。


日本的JIS試驗法

JIS L 1902試驗能夠評估織物抗菌的性能,透過實驗可以得到織物的抗菌活性值,若抗菌活性值大於2.0,表示有抗菌效果。

JIS Z 2911抗黴菌試驗法是用來檢測黴菌數量的一種方式,先對著織物樣品與培養基噴灑固定量的孢子懸液,並培養一段時間,再評估其黴菌生長狀況,來評價織物抗黴菌的能力。


睜大眼睛,聰明挑選!

這些標準化的測試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衣物的抗菌能力。選購抗菌衣物時,可以找找看是否有通過國際標準美國AATCC、日本JIS測試,或是台灣的國家標準CNS 14945「一般用途抗菌紡織品性能評估」,來評估紡織品的抗菌能力。

依據CNS 14945國家標準,抗菌織物的滅菌率至少應達到99%且具備安全性。除了拋棄型一次性使用的產品外,我們也希望抗菌衣物不會因為反覆洗滌而快速失去抗菌效果,因此抗菌紡織品亦應具備耐水洗20次或50次的要求。

衣物能否抗菌,不是說了就算數,記得睜大眼睛,才能聰明挑選!

贊助:EASY SHOP 台灣奧黛莉股份有限公司

EASY SHOP「iMEWE 蜜臀褲」使用紡織綜合產業研究所研發的Protimo抗菌纖維,可有效的抑制細菌,並減少身體分泌物與空氣的化學反應。

「iMEWE 蜜臀褲」使用紡織綜合產業研究所研發的Protimo抗菌纖維,可有效的抑制細菌,並減少身體分泌物與空氣的化學反應。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

主動脈瓣狹窄恐導致猝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主動脈瓣狹窄恐導致猝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70多歲女士,因為在家裡昏厥而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有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建議動手術治療。」陳紹緯教授表示,「因為患者有多種慢性病,身體狀況較差,家屬相當擔心手術伴隨的風險。」

經過討論後,患者選擇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利用導管置放生物組織人工瓣膜取代硬化狹窄的主動脈瓣。陳紹緯教授說,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傷口較小、手術時間較短、失血量較少、術後疼痛較少,幫助患者較快恢復,並順利出院,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