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不是女生的專利 –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by | 9 月 5, 2018


作者:王薏茜 醫師

新手媽媽陳太太:「醫生,我寶寶2個月大,其實也不重啊,可是我抱一抱手就痛了。」

醫生檢查了之後:「這是媽媽手,要多休息。」

陳太太嘆了一聲:「我想也是,不過小寶寶也不能不抱不餵奶啊,該怎麼辦?」

60歲的李先生:「醫生,我最近退休開始種花,最近很常修剪枝葉,剪一剪手就痛了。」

醫生檢查了之後:「這是媽媽手,要多休息。」

李先生瞪大了眼不敢置信:「什麼?我大男人欸!」

事實上,媽媽手並不是媽媽才會得的病!媽媽手是肌腱炎的一種,發生在控制大拇指動作的兩條肌腱:拇指外展長肌以及伸拇短肌。

這兩條肌腱從前臂的背面,往內側大拇指方向前進,先跨過了兩條肌腱(橈側伸腕短肌及橈側伸腕長肌),鑽進伸肌支持帶(extensor retinaculum),靠在橈骨莖突上(radial styloid process),最後接在大拇指上,控制大拇指外展以及背側伸展的動作。

由於行經了許多構造,很容易因為不當的使用以及過度的磨擦而造成肌腱發炎。此外,新手媽媽們因為荷爾蒙的改變,肌腱本來就比較腫,更容易導致這兩條肌腱受傷。

因為肌腱常常和週邊構造摩擦,因此肌腱外圍包覆著一層薄膜,稱之為腱鞘(tendon sheath),可以增加潤滑、減少摩擦。肌腱受傷的初期,通常都是腱鞘腫脹、失去潤滑功能。當發炎影響到肌腱本身,肌腱裡面也腫起來,就稱之為肌腱炎。一旦變成肌腱炎,只要使用到它、拉扯到它、撞擊到它,都會產生疼痛。嚴重的時候,甚至放著不動也會痛!

肌腱炎的初期,休息就可以改善,最重要的是:不要再去傷害已經受傷的肌腱。因此,李先生可能暫時不要修剪太多花花草草囉!但是陳太太不可能不照顧小寶寶,怎麼辦?此時建議可以使用手腕拇指護套,限制這兩條肌腱過度的收縮,停止繼續傷害是修復的第一步。若是紅腫熱痛的發炎症狀已經很明顯,則必須適當的使用口服或是局部擦拭的消炎藥。

若是已經有適當的休息,並且也已經完整的使用消炎藥療程,肌腱依然疼痛呢?這時可能是肌腱的修復能力有所損傷了,或是長期的發炎導致肌腱表面的腱鞘已經失去潤滑的能力,甚至彼此沾黏。此時建議可以接受一些復健治療,來提升肌腱的代謝及修復力,並使用鬆動術或局部注射來解除腱鞘沾黏。注射藥物通常會含有麻醉藥以及少量的類固醇,許多民眾聽到類固醇就為之色變,排斥治療,事實上,類固醇有分為口服劑型、血管注射的水溶性劑型、局部注射的局部劑型。

口服劑型以及水溶性劑型進入人體之後會擴散到全身各處,長期使用或大量使用會導致胃潰瘍、骨質疏鬆、月亮臉…等副作用,但局部劑型會停留在注射的部位,並不會擴散到全身,不必考慮上述的副作用,對病人而言反而安全。目前的文獻認為,注射40 mg以內的局部型類固醇,對患者的全身性影響極為微小,連糖尿病的患者都可以接受治療,例如:飯前血糖數值、糖化血色素數值,都不因類固醇治療而發生變化,更何況局部注射小肌腱常常都只需要用到10mg。

局部注射類固醇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因為類固醇滲入到皮膚層,造成皮膚脫色萎縮,會看到局部的皮膚變得比較薄比較白,但這並沒有健康上的危險。美國風濕醫學會認為,類固醇的關節內注射,並不會加速關節退化,反而是放任關節發炎反應不管,對關節軟骨的損傷更為嚴重。美國風濕醫學會同時也提到,同一個部位的肌腱局部注射,一次注射40mg、一年三次以內,對非運動員的民眾而言都是安全範圍。因為運動員的工作是挑戰人體的極限,因此執行肌腱注射要特別審慎,對於一般民眾,則無需太過憂慮肌腱強度減弱的問題。至於局部感染、肌腱斷裂等副作用,在正確謹慎的注射下,發生機率很低。

臨床上常見的拇指根部疼痛,除了媽媽手,還可能是手腕關節炎、拇指關節炎、腕隧道症候群、頸神經根壓迫…等等。正確的診斷是有效治療的第一步,若是有完整的治療,媽媽手幾乎都會是可以完全痊癒的。

媽媽手不是嚴重的疾病,但是痛起來卻會讓人感到非常的不方便,因為日常生活中要使用到大拇指的機率實在太多了,若是民眾感覺到大拇指根部有疼痛現象,記得要找醫師求診,最重要的是,痊癒後要好好的保護自己的手腕和拇指,不要再復發了哦!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手麻好困擾!簡易伸展、按摩 緩解「腕隧道症候群」

這些日常動作最易得「網球肘」 6招肌力訓練避免復發

肩痛+手不舉=五十肩?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掉髮、疲倦、發燒、紅疹,紅斑性狼瘡8項警訊!全身上下症狀解析(圖文懶人包)

掉髮、疲倦、發燒、紅疹,紅斑性狼瘡8項警訊!全身上下症狀解析(圖文懶人包)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簡稱SLE)是個自體免疫疾病,代表著我們的免疫系統出了點錯,開始對正常健康的細胞進行無差別攻擊。患有紅斑性狼瘡時,皮膚、頭髮、關節、和腎臟、甲狀腺等重要器官都可能受到攻擊;因此,紅斑性狼瘡是個會讓年輕人、青壯年一身病的棘手問題。由於攻擊範圍很廣,讓紅斑性狼瘡的症狀很多變,遍布全身,也容易會被誤以為其他狀況,包括憂鬱症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多數紅斑性狼瘡患者的發病年齡介於15到44歲之間,女性患者為多,也就是說,紅斑性狼瘡是個容易影響可生育女性的疾病。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究竟哪些症狀可能是紅斑性狼瘡的早期徵象。

小心流失營養、腎性貧血,透析後營養補充重點提醒,腎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小心流失營養、腎性貧血,透析後營養補充重點提醒,腎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80歲的伯伯已經洗腎五、六年,因為牙齒不好幾乎以流質食物補充營養,但近期開始出現腸胃不適的狀況,除了拉肚子外,也吃不下東西,在三個月內體重下降5公斤,結果有一次伯伯從輪椅站起來的時候跌倒,造成股骨頭骨折,目前還在住院治療。」王舒民醫師表示,接受血液及腹膜透析除了排除體內的代謝廢物與多餘的電解質外,胺基酸、微量元素、水溶性維生素,如B1、B6、B12與葉酸等,也可能在透析過程中流失。「後來抽血檢驗發現,伯伯血中的白蛋白濃度已從4.3 mg/dL降到3.5 mg/dL且出現腎性貧血,建議他要適時使用營養補充品。」

減少髖部疼痛,增加髖部活動度,坐姿、站姿、躺著也能練(示範影片+圖解)

減少髖部疼痛,增加髖部活動度,坐姿、站姿、躺著也能練(示範影片+圖解)

我們常說現代人面臨的身體困境中,最常是因為「久坐」而引起的。因此,髖部疼痛、髖部緊繃就成了許多人的日常。

想要改變髖部僵硬、常常髖部痛這樣的狀況,你可以試著增加髖部的活動度與肌力。活動度是我們身體可用的活動範圍,也是運動能力的基礎。你需要有足夠的髖部活動度,才能讓髖部關節好好運作,增加對髖部的控制力,活動上協調、順利。做好這些訓練,你的運動表現會變好,而受傷機會或亂痛一通的機會都會變小。

髖部健康實在太重要了。今天,我們從提供坐姿、躺姿、跪姿、和站姿,總共四種不同姿勢,共十二種動作,你可以隨著自己目前的方便性,

發作一次就可能癱瘓、失明!泛視神經脊髓炎的警訊與治療,神經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發作一次就可能癱瘓、失明!泛視神經脊髓炎的警訊與治療,神經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40歲的女士,剛開始的症狀是手麻、走路不太方便,經過治療後,症狀改善,但是在幾個月後又出現手腳無力,並在3天內就進展到四肢癱瘓。」郭育呈醫師指出,「經過檢查後,診斷為泛視神經脊髓炎,且水通道蛋白(AQP4)抗體為陽性。接受高劑量類固醇與血漿置換後,患者的症狀漸漸改善。」

為了降低復發的機會,患者後續接受了新型單株抗體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患者恢復得不錯,不再需要坐輪椅、拿拐杖,可以自己開車、買菜,也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