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不斷,你一定要知道的 – 熱衰竭的急救與預防(懶人包)

by | 6 月 1, 2018


聽到「熱衰竭」,大家可能一時間對病名感到不熟悉,但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中暑」的輕微一點點的版本,程度差異而已。在炎炎夏日若在炎熱的環境待太久,或剛好日正當中時運動過度,或因工作所需於戶外奔波,或無法及時補充足夠水分,衣著過厚,都可能會讓患者身體的溫度迅速升高,甚至會失去調控,降不下來,因而導致熱衰竭。

台灣是亞熱帶國家,「熱」對我們來說並不少見,每每都可看到新聞說,今天中午的溫度又突破紀錄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熱衰竭是會讓人致命的疾病,千萬不要等閒視之,也不要以為「這是種磨練」就繼續待在超級炎熱的環境,或甚至繼續運動、若注意到環境太熱且患者已經出現症狀,就要立即停下活動或離開炎熱環境,並就醫接受治療。


至於熱衰竭的症狀會有哪些呢?熱衰竭患者的體溫會上升,甚至高到攝氏三十九、四十度,且隨著體溫升高,膚色會脹紅或發白。患者的呼吸速率和心跳速度都會加快,覺得頭暈頭痛噁心想吐,非常無力,有人會一直冒汗,有人則是皮膚又熱又乾。接著患者會講話不清楚,愈來愈躁動,身體不自主的抽搐或陷入昏迷。

如果你注意到旁人出現熱衰竭的症狀,可以趕快做以下的事情來幫忙:



協助患者到陰涼處休息,回到屋簷下、樹蔭下等不被太陽直射的地方,若能進入有冷氣空調的室內最好。



讓患者躺下並抬高雙腳,讓血液回流到腦部。



可以噴灑水在患者身上,幫忙搧風讓患者身體降溫,也可用冷毛巾覆蓋患者的脖子、腋下、鼠蹊處,或找到電風扇或冷氣幫忙降低患者體溫。但不要從患者頭上突然潑下一堆冷水。



讓患者喝水或運動飲料,大量補充水分及鹽分,但記得不可以喝含酒精或含咖啡因的飲料,這些都容易血管擴張或利尿,反而會讓患者容易脫水。

要注意是否有需要緊急送醫的情況,像是做了所有事情,患者症狀症狀卻未緩解,摸起來還是體溫過高,甚至患者已經意識混亂,說胡話,無法辨識人事時地物,或有癲癇、抽搐等狀況發作,都要立刻送醫急救。

熱衰竭患者到院後,需要接受抽血、驗尿、及一些影像檢查,確定目前的電解質平衡及器官受損程度。治療目標是先降下體溫,醫師可能會用冰毯、噴灑冰水、用點滴灌進冷食鹽水、或甚至將患者整個人泡在冰水裡,以求立即降溫。若患者已經開始抽搐,也要用肌肉鬆弛劑減少肌肉發抖發熱增高體溫。萬一患者失去意識或循環中止,則需進入CPR急救流程。

要請大家注意的事情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較難調控體溫,比起成人其實更容易中暑!請不要總擔心孩子冷到而在炎熱的夏天幫孩子「多穿了好幾件衣服」。另外,年紀超過六十五歲的老人其神經系統亦開始退化,有時候吃的藥也多,像同時服用著利尿劑或其他血壓調節用藥,這也都讓銀髮族會較容易中暑。所以,這兩個族群特別要注意天氣與環境喔!

基本上,熱衰竭是可預防的,在炎熱的夏天我們若要運動,請保持衣著輕便不厚重,並記得適時補充大量水分,戶外運動或勞動時一定要選擇能防曬的衣服、帽子,最好避開日正當中時分。其實,即使是在傍晚日落後,你還是要注意「熱指數」,以免濕度過高、體感溫度過高後,仍然造成了中暑!而成人務必要記住別把小孩留在車內,大太陽下車內溫度會很快升高,看過儀表板溫度計的話,你會發現在中午時甚至會到四十度這樣的高溫,容易引發坐在車內的孩子熱衰竭。所以,無論父母認為下車辦事時間再怎麼短,都不要心存僥倖地把小孩留在車內,車內溫度上升之快,很容易讓小孩承受不住的。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20歲的大學生,因為蕁麻疹反覆發作,讓生活大受影響。」林尚宏醫師表示,「每次蕁麻疹發作,就像全身有螞蟻在爬,奇癢無比。患者全身皮膚佈滿抓痕,常抓到破皮出血。甚至讓他不願意上課,也放棄參加社團活動。」

患者一開始接受抗組織胺治療,後來再增加到四倍劑量時,症狀改善仍有限,讓他感到非常沮喪。林尚宏醫師說,後來經過討論後,我們決定使用第三線藥物。所幸,經過治療後,他的症狀終於獲得大幅改善,隨著病情受到控制,他逐漸恢復信心,也回到校園,積極參與各種活動。

教你分辨「醣」與「糖」,聰明挑選,減少負擔!看懂食品營養標示

教你分辨「醣」與「糖」,聰明挑選,減少負擔!看懂食品營養標示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大家漸漸曉得甜滋滋、好好吃的「糖」可能對健康造成許多負面影響,不過每次看到「糖」、「醣」又常常覺得一頭霧水,傻傻分不清楚。 想要吃得健康,在買食物的時候一定要養成看營養標示的習慣,台灣的食品營養標示會呈現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含量[1]。...

癌症疼痛不要忍,腫瘤科醫師解說

癌症疼痛不要忍,腫瘤科醫師解說

癌症疼痛是一種持續存在的痛,慢性背景的疼痛需要靠長效的藥物,而突發性的疼痛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就需要使用比較短效的藥物來解決。請陳國維醫師解說。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