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妊娠高血壓,記得天天量血壓

by | 3 月 5, 2018


剛領媽媽手冊的佳慧(化名),家族中有著遺傳性高血壓的病史,她的姊姊日前也才因為子癲前症的影響造成胎兒早產。憂心忡忡的她趕緊來到婦產科門診諮詢,希望能避免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高血壓的遺傳風險

高血壓一般可依照致病原因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高血壓,其中近九成的高血壓患者屬於原發性高血壓。目前認為原發性高血壓為多重因素所導致,包含家族遺傳、體重過重、缺乏運動、生活壓力等原因。其中,家族遺傳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父母都罹患高血壓時,其子女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是雙親健康者的 2.4 倍;而雙親高血壓發病的時間越早,對子女所造成的影響就越大。影響所及,甚至可能提高子女 20 倍的早發性高血壓風險。而具有高血壓家族病史或罹患慢性高血壓的孕婦,也被研究證實併發子癲前症及其他妊娠高血壓疾患的機率將大幅上升。


如何預防子癲前症?

隨著現代晚婚晚生的趨勢,妊娠高血壓疾患對孕產婦的威脅也日漸升溫。根據統計,子癲前症及子癲症目前已成為全球孕產婦的第二大死因。有鑑於此,美國預防醫學服務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也針對子癲前症的篩檢整理了相關文獻,並於 2017 年 4 月發表了官方建議。內文指出:由於子癲前症對於母胎的傷害不容忽視,而相關的篩檢及預防措施對母胎健康無明顯傷害。在利大於弊的前提下,建議針對孕婦進行子癲前症篩檢以及早預測與預防子癲前症的發生。

然而,雖然針對子癲前症的預測已經可以利用母體血液中的生化數值及子宮動脈血流阻力值進行運算,得到準確的子癲前症發病機率。但是規律血壓監測仍可早期偵測六成的子癲前症發生。由於血壓量測設備相對容易取得,也讓它成為了美國預防醫學服務工作小組的篩檢首選。因此,對於子癲前症高風險族群的孕婦,孕期規律的血壓量測將有助於減少子癲前症對母胎所帶來的傷害


天天量血壓很重要

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及台灣高血壓學會於 2015 年所共同制定的高血壓治療指引:高血壓患者平日應每天早晚量測並記錄血壓值,以供臨床醫師評估病況並作為處方治療的參考依據。但是在醫院測量血壓時有許多干擾因素。例如患者剛風塵僕僕地趕到醫院,還沒好好喘口氣就進行血壓量測;或是患者看到醫護人員後,因為情緒緊張而導致血壓升高,也就是俗稱的「白袍高血壓」,其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收縮壓誤差高達 50 毫米汞柱。

雖然對於主訴平日不適,但是在診間血壓卻正常的患者,醫師有時可使用「 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儀」來量測患者一天內的血壓起伏,除了可以準確評估患者的血壓概況,甚至還能幫助診斷相關的心臟問題。但是 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儀的使用不便,因此無法用於長期監測病況。所以,學會如何正確測量居家血壓並確實記錄是具有高血壓家族病史,慢性高血壓,或是妊娠高血壓孕婦在孕期中的重要工作。


在家量血壓到底準不準?

可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孕婦,自己在家中測量血壓會不會因為測量血壓有誤而延誤病情呢?或是如果一旦發現血壓上升的話又該怎麼辦呢?

英國聖喬治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團隊日前於知名的婦產科超音波學期刊(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研究團隊針對慢性高血壓,妊娠高血壓,以及子癲前症高風險族群的孕婦進行居家血壓監測(Home blood-pressure monitoring)的教育訓練。並利用由台灣出品,且獲得通過英國高血壓協會認證的全自動居家血壓計進行居家血壓監測。一但孕婦發現血壓測量數值有異,只要將數據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回報,研究團隊隨即協助安排回診追蹤,以利後續相關處置。

研究結果發現:相較於規律門診追蹤的族群。居家血壓監測組不僅血壓監測數據可信度高與回診追蹤的次數明顯減少以外,孕期及產褥期的相關併發症發生率也沒有明顯增加。這項研究結果說明了,只要經過良好的衛教諮詢與轉診協助,居家血壓測量的使用有助降低高血壓疾患於孕期所帶來的傷害,也能減少頻繁回診追蹤所造成的不便。 


量血壓的小秘訣

目前市面上的血壓計選擇琳瑯滿目,建議有需要的孕婦可以選用經過專業認證的全自動電子式血壓計進行每日居家血壓監測,不僅測量數據準確可信,使用上也較為便利。如果對於家中血壓計的準確度存疑,也可以將家中血壓計攜至醫療院所,與醫用設備同時量測以利校正數值。並記得將平日量測的血壓數值於產檢時攜回,以協助醫師開立或調整藥物劑量。

測量血壓注意事項:

● 測量時應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將手臂支撐在桌上約與心臟同高。

● 量血壓前三十分鐘禁止抽煙及攝取含咖啡因之飲料,並排空膀胱。

● 雙手的血壓不同,建議應該選擇較高血壓的那隻手固定量測。

● 測量前必須休息五分鐘,並依照上臂圍選用適當大小之血壓加壓帶。

● 建議使用經專業認證且校正過的全自動電子式血壓計。

● 使用兩次或兩次以上之測量結果,並詳細記錄收縮壓及舒張壓數值以取得平均值。兩次測量之間必須間隔一分鐘以上。如果兩次的數值差異大於 10 毫米汞柱以上,就必須再次測量。

● 養成每日早晚各量一次血壓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Wang NY, Young JH, Meoni LA, Ford DE, Erlinger TP, Klag MJ, Blood pressure change and risk of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parental hypertension: the Johns Hopkins Precursors Study, Arch Intern Med. 2008;168(6):643。 
2. Bibbins-Domingo K et al, Screening of Preeclampsia: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s, JAMA. 2017 Apr 25;317(16):1661-1667
3. H. Perry, E. Sheehan, B. Thilaganathan, A. Khalil, Home blood-pressure monitoring in a hypertensive pregnant population,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18 Feb 22. doi: 10.1002/uog.19023
4. 2015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暨台灣高血壓學會-高血壓指引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