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大腸鏡,有些地方稱為「無痛大腸鏡」,在全世界都越來越普及。適當的麻醉能夠讓患者更輕鬆,也讓醫師能夠更從容地徹底檢查;除了有助品質,更提高了部分人受檢的意願,對大腸息肉和癌症的篩檢有不小的貢獻。
無痛大腸鏡是利用靜脈注射的藥物達到深度麻醉,受檢者過程中就像睡了一覺,聽起來確實很美妙。在麻醉醫護團隊執行下,靜脈麻醉算是相當安全,但是對於體重過重(BMI大於35)、年紀大或本身心肺功能不佳的人,可能會有呼吸抑制的風險。
此外,麻醉後可能有血壓的變化,也會對心臟造成一定壓力;假如本身屬於心臟或腦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或是上一段提到的狀況,麻醉醫師除了詳細解釋與評估風險,甚至可能因為安全考量建議取消麻醉。
不過在門診常被問到的另一個問題是:「有人說麻醉時因為病人不會喊痛,操作醫師容易在推進大腸鏡的時候弄破腸子,這是真的嗎?」
腸子為什麼會破?
一般的大腸鏡檢,發生大腸破裂穿孔的機會大約是千分之三,這些罕見的狀況大多數是集中在息肉切除時,因為電流造成的熱能傳導較深造成。其他像是憩室較多、嚴重大腸發炎,也都是造成腸穿孔的危險因子。
大腸鏡是一條長長的管子,但是大腸本身並非一條直線,比喻得誇張一點像是扭曲打結的水管;在伸入的過程,操作者要靠巧勁,隨時旋轉、後退把大腸直線化,才容易前進到下一個地方。
如果大腸鏡跟著腸子一起打彎,常常會造成患者的疼痛,也確實可能造成穿孔。但是操作大腸鏡的醫師,就算患者還沒喊疼,只要靠感受內視鏡的靈敏度就能判斷彎曲的形成,知道是否該繼續推進,因此就算是全身麻醉,也不太會造成困難。
雖然罕見,但是腸穿孔(破裂)是比較麻煩的併發症,可能需要緊急手術清創,配合後續抗生素使用跟密切觀察,對醫師和患者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
麻醉大腸鏡,不會比較容易破!
過去曾經有些研究認為麻醉大腸鏡會稍微增加穿孔的風險,但這部分也有些反面的證據,目前沒有定論。有鑑於此,2018年的《腸胃學(Gastroenterology)》期刊裡發表了一篇加拿大的研究,分析當地從 2005 到 2012 年的一百五十萬例大腸鏡,要看麻醉大腸鏡是否會增加穿孔、脾臟破裂和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算是給這個議題下一個重要的註腳。
脾臟破裂也是很少見,通常是在困難的大腸檢查中,推進的力道太大造成的,和穿孔的成因類似。但是在這篇樣本眾多的分析裡,發現麻醉的大腸鏡和一般的檢查相比,並不會顯著增加大腸穿孔和脾臟破裂的風險;也支持我們前面說的,有經驗的大腸鏡醫師即便在麻醉下,也能知所進退,並不一定需要患者喊痛才行。
但這個研究也發現,麻醉之下產生「吸入性肺炎」的機會稍微上升,主要和深度麻醉時喉頭反射下降,保護呼吸道的機制變差,嗆到的機會增加有關,不過吸入性肺炎確切的機率只是從大約兩萬分之一變成萬分之一,雖然統計上有意義,倒是不需要因此卻步的。
結論是,在有麻醉團隊的監控下,無痛胃腸鏡的安全性值得信賴,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經驗、喜好跟經濟考量去選擇;但在某些高風險族群下,麻醉也可能產生非預期的風險。萬一不幸發生併發症,醫護團隊也應該會為您安排最適當的醫療,這時也請配合醫囑,讓狀況盡快得到解決。
畫線重點記起來
● 麻醉(無痛)內視鏡在麻醉團隊執行下一般是安全的。
● 體重過重、年紀大或有心肺疾病,麻醉的風險會增加。
● 麻醉下患者不會喊痛,並不會增加大腸穿孔的風險。
同場加映:
要做大腸鏡,怎樣清腸最乾淨?
大腸息肉切除,您該知道的事
多久做一次大腸鏡,才算剛剛好?請醫師來解答
參考資料:
Bielawska B, Hookey LC, Sutradhar R, Whitehead M, Xu J, Paszat LF, Rabeneck L, Tinmouth J. Anesthesia Assistance in Outpatient Colonoscopy and Risk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Bowel Perforation, and Splenic Injury. Gastroenterology. 2018 Jan;154(1):77-85.
喝咖啡的黃金時間,你選對了嗎?4萬人研究這樣說
喝咖啡的時間點,究竟會不會也可能是讓咖啡造成健康影響的一個原因?4萬人研究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