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聊天室】肝病警訊 – 黃疸

by | 12 月 7, 2017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今天我們請到的是肝膽科的邱宏智醫師。邱醫師,請教一下,什麼樣的表現叫做黃疸?

邱宏智醫師:「黃疸」的意思就是我們血液裡面的膽紅素偏高。我們在門診看到最常見的表現第一個是皮膚變黃,不過這是比較嚴重的狀況,大部分的人一開始變黃的時候,會從眼白開始。有一種人,眼白是白的,但手是黃的,這個不叫黃疸,這個通常是胡蘿蔔素吃比較多,或有一些少數的藥物會造成手掌變黃,但是其他地方沒有變黃,這種就不是黃疸。

邱宏智醫師:黃疸除了眼白變黃、皮膚變黃之外還會合併一些其他的症狀,譬如說我們叫「茶色尿」。這種尿的顏色不是水喝太少那種黃,而是顏色像烏龍茶那麼深,顏色非常的深,叫茶色尿。有一些人黃疸的原因是「膽道阻塞」,所以他的大便會變得比較沒有黃的顏色,因為大便顏色其實是膽汁流下去變成那個顏色,所以有些人的大便顏色變成灰白色,也要小心是不是有黃疸的問題。

劉育志醫師:有哪些原因會導致黃疸?

邱宏智醫師:黃疸的原因非常多,大致上我們會分成兩塊,第一塊主要就是說,他這個黃疸是溶血造成的,這個就請他去給血液科的醫師看。另外一部分是屬於所謂肝膽方面的問題,肝膽方面的問題包含什麼?包含我們膽汁排泄的路徑上出了問題,那就是膽道有阻塞,包含有石頭、有腫瘤。石頭是什麼,就是所謂膽結石造成膽道的結石。另外一個就是肝臟分泌膽汁的地方出了問題,像肝臟本身的問題,包含肝功能太差,肝硬化造成肝功能非常的差,或者是某一些藥物阻礙了你黃疸排泄的路徑,這種也會造成黃疸。

劉育志醫師:這麼多原因會造成黃疸,我們從一開始,大概要怎麼樣一步步做檢查?

邱宏智醫師:第一步我們會抽血,看黃疸是哪一型,如果是溶血,就轉去血液科再做進一步的檢查,如果比較懷疑是肝膽方面的問題的話,我們第一步會再做個超音波,檢查膽管狀況,有沒有膽結石?膽管有沒有擴大?如果膽管有擴大,進一步要再去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把膽管看的更仔細、更清楚。有一些人要再多看膽管狀況的時候,會多做個內視鏡,看十二指腸的膽管開口有沒有問題。剩下的大概還是要再回頭看一下,有沒有B型肝炎、C型肝炎?有沒有使用藥物?比如說一些抗結核菌的藥物,比如說一些治療黴菌感染的藥物,還有林林總總一些不明來路的中草藥,可能都會對肝臟造成傷害、造成黃疸。所以整體來講,如果你有懷疑你有黃疸,應該要跟醫師詳細的講你最近有什麼不舒服,最近有沒有吃什麼藥物,讓醫師再進一步的幫你安排所有的檢查。讓你知道你真的黃疸的原因是什麼,因為這些都會影響到後續的治療計畫。

劉育志醫師:黃疸是一個很重要的症狀,我們平常生活就應該可以去注意,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看一下有沒有黃疸,因為這是很重要的肝病線索。

邱宏智醫師:對,沒有錯!

劉育志醫師:感謝邱醫師來跟我們談黃疸,我們下次再見!




同場加映:


勞累會不會爆肝?肝指數異常怎麼辦?


肝不好,皮膚會知道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