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過高,該不該吃藥?

by | 7 月 21, 2017


健康檢查中,膽固醇過高是家常便飯;除了衛教戒菸、減重和飲食控制,只要符合健保史達汀類(statin)降血脂藥使用條件,我一般會鼓勵在門診評估使用。不過人之常情,一聽到得長期服藥,大多數人都是臉色一沉搖搖手,特別是比較年輕的個案:而小張,則是其中少數的例外。

小張今年才 35歲,面談時他說上次體檢時膽固醇異常,當時的醫師解釋說如果不吃藥控制,未來可能會動脈硬化產生併發症,不過用了一陣子,他因為猶豫而自行停藥;兩年後的現在數據仍然過高;雖然還不符合健保標準,但已經成家的他擔心萬一沒吃藥,導致年紀輕輕就心臟病發,那該怎麼辦?


五秒看懂血脂肪報告

一般的健康檢查,血脂肪的項目會有三酸甘油脂(TG)、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HDL-C,俗稱「好的」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LDL-C,俗稱「壞的」膽固醇)。其中三酸甘油脂必須空腹測量,雖然它和心血管疾病較少直接關係,但它會影響低密度膽固醇(LDL-C)數值判讀,過高也可能造成胰臟發炎,因此我們都會測這一項。

過去有很多研究證實,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LDL-C)越高,會造成心血管疾病(心臟病,腦中風等)的機會上升,而高密度膽固醇(HDL-C)則相反,如果數值過低,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所以常識告訴我們要注意血中膽固醇,是有道理的。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膽固醇過高」的情況遠比你想像中的普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大約有四成的人「總膽固醇」屬於偏高(一般抽血的標準 200 mg/dl),此外膽固醇的合成是正常生理現象,飲食或生活習慣的影響最多只有三成;所以膽固醇偏高與其說生活習慣不良,其實和體質更有關。

前面說總膽固醇偏高不好,又說膽固醇上升是體質,也許有些人會覺得迷糊了,且看下面分析。


膽固醇多高要治療?要看本身疾病與體況!

目前降低膽固醇的首選治療藥物是statin一族,這類和盤尼西林一樣從黴菌提煉的藥物,已經在過去的數十年造成革命,對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產生深遠的影響。Statin厲害的地方卻不只是降血脂,它除了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效果優異,本身就能藉由降低發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等,直接產生心血管保護效果。

我們在上一段說到,壞膽固醇LDL-C 和心血管疾病有重要連結;根據國際治療準則,任何人一旦低密度膽固醇(LDL-C)超過 190 mg/dl就強烈考慮治療,如果是已有冠狀動脈疾病、缺血性腦病變、糖尿病等的患者更建議積極地把低密度膽固醇(LDL-C)降到 70-100 mg/dl以下;所以對於兩種族群,statin就是必須長期服用的重要保養藥物。

而對於沒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但仍有膽固醇偏高的許多人,在考慮服藥之前,從事生活習慣的改善也是很有必要的;食物方面並非一味選擇低膽固醇食物,而是要減少飽和脂肪攝取,配合積極減重、戒菸與規律運動,最多可以減少大約三成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同時也可能稍微提升高密度膽固醇(HDL-C)。

但是從生活習慣做起,聽起來固然理想,研究顯示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效果仍然有限。其中至少有兩個可能的原因:首先,膽固醇形成斑塊阻塞血管是長期過程,如果只是一開始特別積極,卻無法長期維持,效果自然欠佳;再來是有些人本身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這些人如果無法藉由生活習慣讓低密度膽固醇(LDL-C)長期達標,就應該早點接受 statin 治療降低風險。



要不要吃 statin,就像考慮出門要不要帶傘

看到這邊,大家能夠理解,statin的使用就是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我們也都知道,假如一個人年紀輕輕就得了糖尿病或高血壓,除了改善生活習慣,也應該配合醫囑服用藥物;因為這兩種病不只長期會有重大危害,超高的血壓或血糖甚至會造成急症,那為什麼我們不建議更多年輕人服用statin呢?

理由是,早期控制糖尿病與高血壓的好處已經鐵證如山,但是對於很少危險因子的年輕人,早期服用statin的好處卻沒有那麼明顯;目前專家對此的共識,套句前陣子的流行語,要確認  Z > B(利大於弊)才有合理性。

Statin並非完全沒有副作用,倒不是像影響記憶這種江湖傳說,早有充分證據還它清白 [1],甚至有些研究認為它能減緩失智。但 statin確實會微幅增加糖尿病(每年1%),還有約 3%的人在服用後會有肝指數上升或肌肉發炎的情況,雖然停藥就會改善。

對高風險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這些風險微小得不值一提;但是對小張這種健康年輕人,問題可就沒那麼單純。我們需要知道的另一個事實是,statin大約可以降低三成的心血管疾病機會;還是有點抽象?我舉個例子,你一定會更清楚。

在萬里無雲,氣象預報也完全正常的日子,一般人通常不會帶傘出門;畢竟帶把大傘除了麻煩還可能被路人笑話,而小摺疊傘雖輕便仍然會佔體積。但是如果近期有鋒面或梅雨,哪怕有些不便,大家還是會乖乖的帶個雨具出門。總而言之,帶雨具的必要性與價值,取決在你覺得今天下雨的機會多大。


符合健保條件時,使用statin有較多好處

而 statin的價值,也取決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有多大;對於沒有糖尿病、腦中風與冠狀動脈疾病的人,目前有兩種流派:一種是 2013年美國心臟學會指引建議的,用各種參數計算十年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如果大於 7.5%就治療;另一種是看危險因子的數量,並參酌目前低密度膽固醇(LDL-C)數值,台灣健保就屬於此;兩者表面上看起來不同,但其實精神一致。

如果依小張的年齡,沒有抽菸、體重與血壓正常,即使高密度膽固醇(HDL-C)只有 35(略低)、而總膽固醇與LDL-C 分別是略高的 230與160 mg/dl,計算出來十年的風險值僅約 4%,也就是 statin頂多降低 1%左右的風險!這種狀況很難說是利大於弊。

因此我建議他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半年到一年持續追蹤;假如在數年後膽固醇絲毫未降,而且計算的風險提升了,那麼就考慮自費服用,或是一旦符合健保條件下就直接開立使用。

有人會問,健保給付的條件跟國外的建議有多少差距呢?對於大部分的人,最新的健保給付條件比國外的建議稍微嚴格,但已經十分接近;因此綜合前面的內容,只要符合健保給付標準的人,我都會積極建議長期服用 statin,來減少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前面說過有心血管疾病的場合,需要嚴格控制低密度膽固醇(LDL-C);然而對於「沒有」糖尿病、冠心病或腦中風的人,使用 statin稱為初級預防(primary prevention),並沒有定論需要把低密度膽固醇(LDL-C)降到多低;相對的只要有在服用,即便血脂僅稍微降低,仍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同場加映:

高血糖的前奏 – 糖尿病前期(懶人包)

診斷出高血壓,就得終身服藥嗎?

參考文獻:
1. Ott BR, Daiello LA, Dahabreh IJ, Springate BA, Bixby K, Murali M, Trikalinos TA. Do statins impair cogni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Gen Intern Med. 2015 Mar;30(3):348-58. doi:10.1007/s11606-014-3115-3.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糖尿病患慎防心臟衰竭,檢測、預防可以這樣做

糖尿病患慎防心臟衰竭,檢測、預防可以這樣做

劉育志醫師:請問糖尿病患者需要留意哪些併發症? 李洮俊醫師: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一型還是二型,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好,會產生因為高血糖狀態引起的一些併發症,併發症分為急性跟慢性,急性的話可能就是酮酸中毒或者是高血糖昏迷,慢性的話就是因為長期高血糖,我們的器官譬如說眼睛、心臟、腎臟泡在糖水裡面,就會引起的一些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或者是大血管病變,所以糖尿病患者為了要避免這些造成健康危害的問題,平常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好的話,就可以避免這些合併症或是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劉育志醫師:請問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為何?...

幫助擬定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計畫,IMDC腎細胞癌風險指數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幫助擬定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計畫,IMDC腎細胞癌風險指數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那是一位60歲男士,確診腎細胞癌時,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及腎臟血管周圍的淋巴結。IMDC腎細胞癌風險指數為4分,屬於重度風險。」闕士傑醫師表示,「由於腫瘤範圍廣泛,醫療團隊決定先採取標靶治療合併免疫治療,以控制病情並爭取未來手術的可能性。」

經過幾個月的治療,患者的腫瘤明顯縮小,淋巴結腫大減少,轉移的病灶也維持穩定。隨著血尿減少,貧血的狀況逐漸改善。因為治療反應良好,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進行腎臟腫瘤切除手術,幫患者爭取較佳的預後。

低鈉飲食真的有效?研究揭示:七天內見效,快速降血壓!

低鈉飲食真的有效?研究揭示:七天內見效,快速降血壓!

你可能休假時出國個五到七天,想要好好犒賞自己、放縱一下,旅程中不斷吃吃喝喝,尤其喜歡口味重、特別鹹的拉麵、燒肉,一方面你會告訴自己「這是我努力工作後應得的」,「畢竟是休假嘛!只有幾天吃得放縱一點,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或者:「出門在外流汗運動比較多,當然應該要吃的鹹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