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養寵物嗎?當您深情擁抱您的寵物,或讓牠那溫暖的舌頭在您身上遊走時,您可知道你們分享的不只是喜怒哀樂,同一時間也交換了無數病菌!
接下來我們要談論「與寵物相關的皮膚病」這個頗煞風景的主題,尤其我們要直接把矛頭指向您那兩個無辜的毛小孩:狗和貓。
1. 數一數二常見的皮膚病:體癬、頭癬
癬,是皮膚遭受黴菌感染之後所產生的皮膚病。癬,也是數一數二常見的人畜共通皮膚病,您身邊的寵物貓犬就是感染源之一。
體癬,最大的特色在皮膚出現環狀紅斑,如果不幸黴菌感染到頭皮造成頭癬,還會出現落髮的徵兆。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您寵物的皮膚出現了紅斑以及脫毛,您可要儘早帶著牠去看獸醫,遲了或許您就是體癬或是頭癬的受害者。
2. 跳蚤叮咬,癢!癢!癢!
跳蚤普遍寄生在哺乳類身上,狗和貓都是跳蚤的重要宿主,當跳蚤縱身一躍到人類皮膚上面之後,患者就會蒙受被跳蚤叮咬之苦。
跳蚤在吸血後才能繁殖下一代,在吸血的過程中,跳蚤的唾液會進一步讓皮膚出現搔癢難耐的顆粒紅疹。這些顆粒紅疹通常會成群結隊出現,與被蚊子叮到出現的少量病灶不同。
如果您的寵物被證實有跳蚤,接下來您除了要幫寵物滅蚤,進一步還要對周圍環境進行消毒,以防再次被叮咬。
3. 傷口感染與貓抓病
細菌,可以透過被寵物抓傷、咬傷、舌舔,進入到人類皮膚並造成傷口感染。貓與狗透過「抓、咬、舔」所傳遞的細菌當中,則以巴氏桿菌(Pasteurella)為大宗。
一旦傷口感染惡化,皮膚會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甚至會從皮膚感染進一步造成細菌性關節炎以及骨髓炎。
在寵物造成的各式各樣傷口感染之中,其中有一個疾病「貓抓病」特別值得拿出來跟大家分享。「貓抓病」單從字面上解釋很容易傳達錯誤的訊息,因為事實上不僅被貓抓傷會造成貓抓病,被貓咪咬傷或是被貓身上的跳蚤叮咬也有機會造成貓抓病,甚至極少數貓抓病個案的禍首是寵物狗。
「貓抓病」源自於皮膚傷口被巴通氏菌(Bartonella)感染,一至兩周後進一步產生淋巴結腫大,並且伴隨著發燒。其中出現在腋下的淋巴結紅腫是貓抓病最典型的表現。
4. 動物疥瘡
人類的皮膚在感染疥蟲之後會產生疥瘡(疥瘡 如何自我察覺?如何診斷?),其實其他的動物,諸如狗、貓,也會感染疥蟲。家裡有飼養寵物的人或許會有這個疑問:如果動物身上的疥蟲跑到人類身上,是不是也會造成疥瘡呢?
其實寄生在不同物種的疥蟲,會呈現明顯的生理性差異,當疥蟲跑到非其宿主的其他物種身上,疥蟲會因為水土不服而死亡,倖存下來的動物疥蟲最終也會因為無法繁衍後代而自行滅亡。
人類並非動物疥蟲的宿主,所以人類感染了動物疥蟲的症狀,會比感染人疥蟲來得輕微。此外疹子長的地方會依病人與寵物如何接觸來決定,例如您如果經常抱著寵物,動物疥瘡的疹子就會容易出現在手臂上,與感染人類疥瘡的皮膚表徵有所不同。
雖然動物疥蟲無法在人類身上繁衍後代,皮膚的疹子最終也會自行消失,不過如果在發病的過程中搔癢難耐,還是會建議當事者接受治療。
5. 寄生蟲入侵 – 皮膚幼蟲移行症
鉤蟲,是一種貓、狗的腸子裡面的寄生蟲,鉤蟲產下的蟲卵會隨著寵物的糞便排泄到體外,當人類無意間接觸到貓狗糞便,或是被糞便汙染的土壤的時候,在糞便裡孵化出來的幼蟲就有機會鑽入人類的皮膚裡面。
皮膚幼蟲移行症最大的特色在於皮膚會出現彎曲的細條紅疹,隨著每一天寄生蟲在皮膚下方潛行,細條紅疹會不斷地向前延伸。
皮膚寄生蟲幼蟲移行症看似恐怖,不過它是一個不經過治療就可以自行痊癒的皮膚病,因為幼蟲在誤闖人類皮膚之後便無法發育為成蟲,下場就是死路一條。不過因為皮膚幼蟲移行症可能會造成皮膚搔癢和內心焦慮,所以醫師通常還是會主動投與殺蟲劑治療。
6. 由壁蝨傳染的萊姆病
萊姆病的致病菌是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螺旋體可以透過病媒蜱(俗稱壁蝨)傳遞給人類。由於病媒蜱可以附著在動物身上,因此人類被寵物身上的病媒蜱叮咬而產生萊姆病的個案時有所聞。
萊姆病最大的特色在於皮膚會出現遊走性紅斑,典型的遊走性紅斑呈現外圈泛紅、中圈泛白、以及紅色靶狀中心的特色。
萊姆病其他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疲倦,此外萊姆病的螺旋體會藉由血液或淋巴系統進一步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部分個案後續會出現關節發炎、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病變。
最後讓我們做個重點總結
1. 在寵物傳染給人類的皮膚病當中(括號內文字是疾病特色),常見的疾病有:體癬(環狀紅斑)、頭癬(頭頂掉髮)、跳蚤叮咬(群聚癢疹)和傷口感染(紅腫熱痛)。
2. 相對少見的皮膚病包括有:貓抓病(淋巴結紅腫)、動物疥瘡(皮膚癢疹)、皮膚幼蟲移行症(彎曲細條紅疹)和萊姆病(遊走性紅斑)。
3. 如果您發現寵物狗和寵物貓的皮膚出現紅斑、鱗屑、脫毛,或是自己不斷地用爪子抓癢,請記得帶著牠找獸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