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包皮下,有時候會發現一塊白白的或是黃黃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包皮下一塊白白或黃黃的東西是尿垢。
講到尿「垢」,大家就會聯想到「污垢」,或是不乾淨,會很想要把它擠出來或是用力洗乾淨。但其實這個包皮垢,是由正常的皮脂腺以及皮膚表層的一些分泌代謝物慢慢累積而成。由於在0-4歲間,小男孩的內包皮還跟龜頭黏連不一定跟外界相通,很常看到一個塊狀物積在裡頭,如果沒有發炎狀態,是不用特別把它清出來的。
包皮到底要不要推下來洗?
包皮問題必須分年齡來看。
0-4 歲:大部分不需要。
4-8 歲(尷尬年齡):
有發炎過,建議要。
沒有發炎過,建議不用。
不能確定,健檢單子上有被打勾勾,建議尋求專科醫師意見。
8歲以上:通常需要。
0-4歲
根據統計資料,新生兒90%以上有包莖現象。到一歲的時候,男孩仍有包莖現象約還有50%;到4歲時,還有包莖的比率剩下10%。
臨床上認定的包莖,大部分只是內包皮與龜頭的黏連未分離。在成長的過程中,內包皮與龜頭會慢慢的分離,只要是包皮開口夠大,慢慢地包皮就能夠推到底。這個發育過程有快有慢,0-4歲只是一般統計結果。
所以在這段年紀間,如果小朋友沒有發生過包皮龜頭炎(這段期間龜頭包皮炎的機率也小),是不用刻意把包皮推開來洗的。
4-8歲
接續上述,當內包皮與龜頭粘連慢慢分離過程中,有段時間會處在要分不分,藕斷絲連的狀態。像這樣有一個有縫卻又封閉的小空間,就容易會有細菌跑進去快樂的生長,也就會有感染的機會。
加上這個年紀處在好像可以溝通卻有自己堅持意見的年紀,很多時候爸爸媽媽不容易幫忙小朋友做清潔 (因為痛或不舒服而抗拒),綜合起來包皮龜頭炎的頻率就略高一點。
如果小朋友仍維持小時候的包莖狀態,沒有發炎過,建議不用特別推下包皮清洗。如果有發炎過,建議就要固定推下清洗。如果不能確定狀態,在健檢單子上有被打勾勾,建議尋求專科醫師(泌尿專科,或小兒外科)意見。
8歲以上
8歲以上的小朋友,通常內包皮與龜頭黏連已經分離,建議教導小朋友每天洗澡時自己慢慢推下包皮清洗。有些小朋友仍有包皮開口狹窄(包莖),或包皮開口較小(假性包莖)的狀態,在不容易推開清洗的情況下,也不建議用力推開。如果不能確定狀態,在健檢單子上有被打勾勾,建議尋求專科醫師(泌尿專科,或小兒外科)意見。
臨床上每個人有差異性,就算是包皮開口較小,也有分可以推跟不能推的。年紀分別只是一種分類,很多還是要看每個小男孩的解剖構造,來決定治療方式與接受手術與否!建議爸爸媽媽們,如果不能確定狀態,尋求專科醫師建議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不用自己在家煩惱到底要怎麼辦喔!
提醒您,小男孩包皮龜頭炎發作的時候,請就近尋求專科醫師的幫忙。
如果將不能翻開的包皮用力翻開,會發生什麼事呢?
如果是為了想要清除包皮垢,將與龜頭相黏連的內包皮用力推下,會讓龜頭上有淺層破皮傷口。可能會滲出組織液,需要配合傷口照護(局部藥膏使用),避免內包皮再黏回龜頭上。如果是沒有發炎的狀態,就不需要特別把包皮垢清出來了。但若是因為感染發炎,需要做這樣的處置,就必須要好好照顧傷口;傷口如果反覆黏連或發炎就須要考慮開刀。
如果是包皮開口過小,硬是把包皮推下,會造成包皮開口撕裂傷,反覆幾次後有可能造成包皮開口部分的皮膚結痂硬化,反而更緊。
如果因為外力不小心將過緊的包皮推下,沒有及時推回,或是推不回去,局部血循環不良,會造成包皮箝頓(卡住了),輕則包皮水腫,厲害一點可能會讓局部組織血液循環不良有壞死的跡象。有此狀況請儘速就醫。
包皮開口過小,清潔不易或反覆有包皮箝頓狀況,建議包皮環切手術。
需要塗抹包皮類固醇軟膏嗎?
小朋友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就診被發現內包皮與龜頭仍舊黏連。若是因為包皮龜頭炎就診,在發炎反應過後,泌尿科醫師可能開立類固醇軟膏作龜頭局部的塗抹。在連續的塗抹(一天至少一次),約莫一個月,內包皮與龜頭就會分離,清潔比較容易。
有些小男孩,會在停止塗抹類固醇藥膏之後,內包皮又再度與龜頭黏連。這樣的情況讓有些家長覺得好像塗了沒有效果,覺得白費功夫。
建議在內包皮與龜頭的黏連分離之後,應該於每日洗澡時,都翻開包皮以清水沖洗清潔,一來保持乾淨,二來也避免再度黏連。
到底要不要塗類固醇軟膏?為了清潔方便,以及減少包皮龜頭炎的機率,個人是建議塗抹類固醇軟膏治療的。預防重於治療囉!
至於包皮到底要不要手術,可以參考這一篇包皮割?不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