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旋地轉好難受 – 眩暈

by | 4 月 26, 2017

天旋地轉好難受 – 眩暈-照護線上



眩暈,是耳鼻喉科非常常見的問題,幾乎每天都可以在門診遇到病人因頭暈求診。事實上,「眩暈」有特定表現,並非所有頭暈都是「眩暈」。眩暈和一般暈眩最大的不同,在於眩暈會產生很鮮明的「天旋地轉」感。輕則感覺房子在轉,重則天搖地動,宛如世紀大地震來臨,有時會造成病人恐慌!並且眩暈經常伴隨劇烈的噁心感,甚至嘔吐。




眩暈和耳朵有什麼關係?


臨床上對於「眩暈」的描述為「vertigo」,定義為來自內耳疾患所造成的頭暈。人類的耳部可以分為外耳、中耳、內耳。外耳就是自己常常挖耳朵挖到流血的地方,長度約2.5到3公分。成人因耳朵痛來就診,幾乎都是外耳道發炎而非中耳炎。外耳和中耳隔著耳膜,正常人如果耳膜沒有破的話,外來的灰塵或是水是無法進入中耳腔的。


而中耳腔會經由體內的耳咽管和鼻腔相通,因此才不會常常造成飛機起飛或潛水時的悶塞感。事實上,搭飛機起飛時的悶塞感常在我們用力吞嚥口水後獲得改善,就是耳咽管調節中耳腔和外界氣壓差的結果。


內耳則完全不同了,嚴格上來說,內耳算是腦的一部份,位於顳骨的深處。外耳經常受到感染,中耳也是,但內耳則是一個完全無菌的淨土。


內耳是耳蝸、前庭、半規管所在的位置,聽覺和平衡神經由此出發,一路傳到腦幹,提供我們聽覺和平衡感覺。因此,內耳出了問題時,會有強烈的平衡失能,有時甚至會併發耳聾!




哪些原因會導致眩暈?


內耳眩暈,大致分為3種:


1.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BPPV)
此種眩暈有個很有趣的俗名:耳石脫落症。此耳石,非耳屎!不是挖耳屎造成的。這種眩暈最為常見,特色是發作時間短,約15秒到一分鐘,只會在頭部改變姿勢時,例如起床或躺下、向左或向右翻身時才會發生。發作時只要保持固定不動,天璇地轉感很快就消失,但在眩暈過後還是常覺得白天時有頭重腳輕的暈眩感。


2. 前庭神經炎
此種眩暈發作時間較長,而且發作非常立即,天旋地轉及嘔吐感可長達數小時,甚至一整天,但是鮮少超過48小時。此種眩暈非常折磨,許多病人因為受不了這種折騰而常跑到急診求助。大暈過後會穩定很多,但是依然在接下來的幾天感到彷彿宿醉或暈車、暈船一般的不舒服。


3. 梅尼爾氏症(Miniere’s Disease)
此種眩暈名氣響亮,許多老病號對此名稱琅琅上口,也是許多診所醫師經常下的診斷。然而,臨床上真正的梅尼爾氏症非常少見,診斷上也須符合同時有眩暈、耳鳴,以及聽力喪失三個症狀,眩暈消失後耳鳴及聽力隨即回復正常,並且必須復發至少一次,才能診斷為梅尼爾氏症。




眩暈時要怎麼辦?


如果遇到身邊親人或朋友經歷頭暈,簡單的病史詢問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內耳所引起的問題了:

● 頭暈是否為強烈天旋地轉並伴隨嘔吐噁心感?

● 是否無法站也無法走,幾乎只能躺著不動?

● 發作時間很短,但是不斷重複發生?

● 或是強烈眩暈長達數小時?


如果發作的時間長達數分鐘,甚至數小時,應讓患者側躺休息,並準備嘔吐袋。(發生嘔吐時切勿正躺!)如果眩暈情形持續太久,以致患者無法忍受,那只好迅速就醫。


如果頭暈的形態都不像上述的內耳眩暈,那就要注意頭暈是否伴隨半身手腳無力的情形,是否伴隨劇烈頭痛、講話講不清楚,喝水突然很容易嗆到等。以上都是腦中風的症狀,如果發現要立即至急診就醫!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是個可能遍布全身肌肉、關節、肌腱處的深層疼痛,常常在活動時症狀變得更糟,也會伴隨著疲倦、睡不好、以及記憶和情緒障礙。目前認為纖維肌痛症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無論是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腦部似乎都將這種刺激感知為放大版的痛覺。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20歲的大學生,因為蕁麻疹反覆發作,讓生活大受影響。」林尚宏醫師表示,「每次蕁麻疹發作,就像全身有螞蟻在爬,奇癢無比。患者全身皮膚佈滿抓痕,常抓到破皮出血。甚至讓他不願意上課,也放棄參加社團活動。」

患者一開始接受抗組織胺治療,後來再增加到四倍劑量時,症狀改善仍有限,讓他感到非常沮喪。林尚宏醫師說,後來經過討論後,我們決定使用第三線藥物。所幸,經過治療後,他的症狀終於獲得大幅改善,隨著病情受到控制,他逐漸恢復信心,也回到校園,積極參與各種活動。

教你分辨「醣」與「糖」,聰明挑選,減少負擔!看懂食品營養標示

教你分辨「醣」與「糖」,聰明挑選,減少負擔!看懂食品營養標示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大家漸漸曉得甜滋滋、好好吃的「糖」可能對健康造成許多負面影響,不過每次看到「糖」、「醣」又常常覺得一頭霧水,傻傻分不清楚。 想要吃得健康,在買食物的時候一定要養成看營養標示的習慣,台灣的食品營養標示會呈現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含量[1]。...

癌症疼痛不要忍,腫瘤科醫師解說

癌症疼痛不要忍,腫瘤科醫師解說

癌症疼痛是一種持續存在的痛,慢性背景的疼痛需要靠長效的藥物,而突發性的疼痛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就需要使用比較短效的藥物來解決。請陳國維醫師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