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腦中風生活指南】吸菸列「腦中風」重大危險因子!醫籲無論菸齡長短 立即戒除仍有助預防

by | 6 月 23, 2025

【遠離腦中風生活指南】吸菸列「腦中風」重大危險因子!醫籲無論菸齡長短 立即戒除仍有助預防

記者:黃嫊雰報導

一名68歲男性因腦中風住院治療,檢查發現頸動脈狹窄程度已達70%,醫師評估後建議進行支架置放手術,以降低再次中風的風險。患者於2017年5月完成手術,接著按時服藥並積極控制血壓,卻在短短9個月後的追蹤檢查再次發現頸動脈在同一個位置出現狹窄。經過詳細詢問,才發現患者術後仍持續抽菸。醫師與患者和家屬討論後,為他進行第二次支架置放手術。患者也在參與國健署戒菸計畫後成功戒菸,第二個血管支架至今保持暢通,也未再發生中風事件。

收治此個案的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暨神經醫學中心主任陳右緯醫師指出,根據世界中風組織(WSO)2025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吸菸位列腦中風危險因子第三位,僅次於高血壓和空氣污染,但對已中風的患者而言,及時戒菸仍可預防二次中風,只要持續戒菸5年,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有機會降至與不吸菸者相同。目前國健署也提供多元化的戒菸服務,幫助吸菸者擺脫菸害、重拾健康。

吸菸與「腦中風」為何息息相關?醫揭有「這些原因」

吸菸為何會增加腦中風風險?陳右緯主任解釋,香菸燃燒時產生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有害物質會造成內皮細胞發炎,導致其調節血管收縮與擴張功能出現異常,進而影響血管張力和血流。此外,尼古丁與一氧化碳會促使「壞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形成粥狀動脈硬化斑塊。當斑塊逐漸增多會引發血管阻塞,不穩定的斑塊也可能突然破裂形成血栓,若血栓流向腦部,阻塞當中的重要血管,便會引發「缺血性腦中風」。同時,吸菸會增加血小板活性和血液黏稠度,使血栓更易形成,而一氧化碳與血紅素結合更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增加腦細胞缺氧、損壞的風險。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陳柏霖醫師進一步表示,尼古丁會活化交感神經,導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同樣是缺血性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從缺血性腦中風的類型來看,吸菸者較易發生大血管粥狀動脈硬化,以台中榮民總醫院為例,大血管的病變所引發的缺血性腦中風就佔了25%。吸菸容易引發心房顫動,內皮細胞被破壞也會導致小血管緊縮和阻塞,因此與血栓性腦中風和小血管性腦中風的發生同樣密切相關。

腦中風住院患者6成5有吸菸 戒菸3個月發生風險降

台中榮民總醫院統計發現,該院腦中風住院患者中約65%有抽菸習慣,遠高於全台成年男性的吸菸率。陳柏霖副主任指出,相比起單純因大腦血管病變引起的中風,吸菸者中風經常同時合併冠狀動脈狹窄等心血管問題,增加治療難度;高血壓的患者若同時又抽菸,血管可能在一年內就惡化至明顯狹窄,病情發展迅速,中風發生的風險也隨之提高。

「即使有些人菸齡已有二、三十年,只要願意戒菸,對二次中風的預防皆有助益。」陳柏霖主任表示,成功戒菸3個月後,患者的中風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皆有機會開始下降;戒菸達1年可將風險降至原本的一半,持續戒菸5年,中風機率有望降低至與非吸菸者同一水平。臨床上,陳柏霖副主任也常遇到高齡患者戒菸後反饋身體狀況改善、體能增強,生活品質也獲得提升。反之,即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按時服藥控制三高,若持續吸菸仍會削弱治療效果,因此戒菸已是腦中風治療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菸癮難克服 周遭影響多!醫籲患者可尋求「戒菸門診」協助

陳柏霖副主任指出,腦中風雖在國人十大死因中排名第四,但可能造成患者終身殘障、失去自理能力,不僅影響個人,更將成為家庭的沉重負擔。「不過,戒菸並非患者一個人的責任」,陳右緯主任表示,除了因生活的壓力需依賴抽菸調適外,其實也有很多人是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他就曾經遇過三代人都抽菸的家庭,阿公中風想戒菸卻困難重重,工作場合的社交壓力也讓人擔心不抽菸顯得格格不入,可見戒菸的推廣仍需要家庭和社會共同攜手努力。

戒除菸癮仰賴患者的毅力和克制力,而目前戒菸治療的團隊中也有醫師、心理師、衛教師、個管師等專業醫療人員,能協助釐清吸菸誘因、為患者提供必要支援,有助於提高戒菸成功率。陳柏霖副主任也表示,在家人陪伴、醫師指示和戒菸治療的幫助下,多數患者都能成功戒除菸癮,因此呼籲腦中風患者應儘早啟動戒菸,為自己也為家人及早把握健康。

預防腦中風衛教資源和平台

戒菸對於中風的控制相當重要,兩位醫師表示,現今網路資源非常多,民眾可至專業學會網站查詢預防腦中風的相關訊息,例如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等,也可參與定期健康講座,認識更多腦中風相關衛教知識。

更多中風相關資訊可至台灣腦中風學會民眾衛教專區了解
https://www.stroke.org.tw/GoWeb2/include/index.php?Page=8-2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關節腫痛就診,透過胸部影像檢查,意外發現肺部已纖維化。由於患者平時僅偶爾咳嗽,並未察覺異狀,導致延誤治療時機。」黃建中醫師表示,肺纖維化會讓肺部漸漸失去彈性,嚴重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即使初期沒有顯著症狀,若患者具有肺纖維化高風險特性,應盡快進行第一次的肺功能檢查,依據檢查結果持續追蹤,以便及早發現與治療!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