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不敢吃東西怕「越吃越拉」?喝運動飲料補電解質?醫破解5大迷思

by | 3 月 28, 2025

腹瀉不敢吃東西怕「越吃越拉」?喝運動飲料補電解質?醫破解5大迷思

記者:黃嫊雰報導

近期全國腹瀉就診人數仍高,坊間經常能聽到,出現腹瀉症狀時就要禁食,不然腹瀉會更嚴重,也有人認為拉肚子就是排毒,無須治療,或是自行吃止瀉藥即可。對此,臺中榮總大腸直腸科陳志典醫師指出,有些看似「正確」的處理方式,反而可能導致腹瀉症狀加劇,他也為民眾破解5大錯誤迷思,幫助大家正確應對腹瀉問題。

迷思1:腹瀉是「排毒」無須治療?醫:「這些情況」要立即就醫

有些人認為腹瀉是排毒的過程,應該讓身體自行將引起腹瀉的物質排乾淨。陳志典醫師表示,持續的腹瀉不僅會損害腸胃道,還可能導致嚴重的脫水和電解質失衡,甚至進一步影響心血管和腎臟功能。若腹瀉超過48小時,或伴隨發燒、血便、劇烈腹痛等症狀,患者應立即就醫接受檢查,以防造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迷思2:要禁食讓腸胃休息?長時間禁食將延緩腸道修復!

「腹瀉時要完全禁食,讓腸胃休息」則是另一個常見迷思。許多人在腹瀉期間不敢進食,擔心「越吃越拉」,但陳志典醫師指出,長時間的禁食實際上會延緩腸道修復,適當進食、補充營養與水分才能幫助加速恢復。他也提醒,在腹瀉期間應避免攝取油膩、辛辣、乳製品等刺激性食物,但可以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白飯、稀飯、白吐司或蘋果泥等,幫助腸胃道逐步修復。

迷思3:喝運動飲料補水?含糖量高可能反加劇腹瀉!

陳志典醫師說明,雖然運動飲料確實能夠補充電解質,但市售的運動飲料通常含有高濃度的糖分,反而可能增加腸道的滲透壓,導致腹瀉情況惡化。陳醫師建議,若想要補充電解質,民眾可選擇電解質補充液或米湯,切記避免飲用含糖的運動飲料。

迷思4:自行吃止瀉藥緩解腹瀉?抑制腸道正常蠕動 恐延長感染時間

許多人會在出現腹瀉症狀自行購買止瀉藥服用,希望腹瀉趕快停止。但陳志典醫師指出,這種做法可能帶來更大的健康風險!尤其當腹瀉是因為細菌性腸胃炎或食物中毒導致時,止瀉藥會抑制腸道的正常蠕動,導致病原菌滯留在腸道內,無法被排出體外,反而可能延長感染時間、加重病情。

迷思5:喝牛奶助腸胃修復?「暫時性乳糖不耐症」加重脹氣、腹瀉!

有些人可能想靠喝牛奶補充營養,幫助腸胃修復,但乳製品可能導致「暫時性乳糖不耐症」,讓腹瀉更為嚴重!陳志典醫師解釋,腹瀉後腸道的乳糖酶活性可能會下降,使腸道無法有效分解乳糖,這時攝取乳製品可能導致脹氣,甚至加劇腹瀉症狀。因此,在腹瀉期間應避免飲用牛奶、優酪乳、奶茶等乳製品,應等到腹瀉症狀完全緩解後,再逐步恢復攝取,讓腸道有足夠時間恢復正常功能。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