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by | 12 月 23, 2024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的主要成因是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過多,導致全身組織和器官過度生長[1],進而造成一些外貌和功能上的改變。陳怡文醫師表示,大部分的生長激素過量分泌是由腦下垂體腺瘤引起,少數是由其他身體部位的腫瘤異常分泌生長激素或刺激生長激素分泌所導致。

由於患者的組織會過度增長,使外觀出現變化。陳怡文醫師說,例如鼻翼變寬、上顎或下顎突出、面容變得粗獷、手掌和腳掌增大等。患者可能會注意到戒指戴不進去,鞋子越換越大,連安全帽也變得不合適。由於外貌變化相當緩慢,患者自己可能無法察覺。

肢端肥大症改變外貌、危害健康

除了外貌改變之外,全身各個器官也會受到影響。陳怡文醫師說,包括月經不規則、血糖異常升高、心臟肥大、高血壓、關節疼痛、腕隧道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等[2],罹患大腸直腸癌、甲狀腺癌、腎臟癌等癌症的風險也會上升。隨著腦下垂體腫瘤增大,也可能對週邊組織造成壓迫,而導致頭痛、視野缺損等狀況。

肢端肥大症的表現非常多樣,患者往往是因為不同症狀至各科別就診,經過詳細檢查後才確定診斷。

肢端肥大症要提防共病找上門

確診肢端肥大症後,除了要積極接受治療,也要留意各種共病。陳怡文醫師說,建議要每天量血壓,定期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追蹤心臟功能與心肌肥厚的狀況,如果出現下肢水腫、運動耐受度下降等心臟衰竭的症狀,務必盡快就醫。

由於出現糖尿病、高血脂的風險較高,建議要定期檢查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血脂。最好能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維持理想體重,飲食方面要採取少油、少鹽的健康飲食,也要避免甜食、糖飲。

肢端肥大症要提防共病找上門

因為部分病人會有骨質疏鬆的狀況,可以利用雙能量X光吸收測定儀評估骨質密度,日常生活中也要攝取足夠的鈣質(每天1000到1200毫克)與維生素D(每天800 IU)。

如果睡覺時發現有打鼾,或是有呼吸中止的現象,或是白天容易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建議要進行睡眠檢查。若診斷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也要及早接受治療。

由於罹患癌症的風險較高,建議肢端肥大症患者要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甲狀腺超音波檢查。陳怡文醫師說,定期檢查能夠早期發現併發症,幫助提升治療成效,維持生活品質。

積極接受治療,幫助改善生活品質

肢端肥大症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只要神經外科醫師評估後認為能夠切除,便建議進行手術。目前的手術方式大多採用經鼻內視鏡腦下垂體腫瘤切除手術,利用內視鏡從鼻腔進入蝶竇,再進入蝶鞍將腦下垂體腫瘤。

如果患者不適合接受手術或無法完全切除腦下垂體腫瘤,便需要接受藥物治療。陳怡文醫師說,藥物治療以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為主,體抑素類似物能夠抑制腫瘤過度分泌生長激素[3],並進一步將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IGF-1)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也有機會讓腫瘤體積縮小。在腫瘤體積縮小後,醫師也能再次評估手術治療的可能性。

體抑素類似物,幫助改善生活品質

傳統體抑素類似物採肌肉注射,每4週施打一次。陳怡文醫師說,目前有新型長效體抑素注射凝膠採用深層皮下注射,注射劑量僅為0.5cc,相較於傳統肌肉注射的藥物,病患的疼痛感明顯減輕。在病情控制良好的狀況下,新型長效體抑素注射凝膠的施打間隔可延長至6到8週施打一次。減少注射次數,可提升生活上的便利性與品質。由於新型長效體抑素注射凝膠的設計,讓注射方式較為簡便,在經過醫護人員的指導後,患者或家屬也可以帶回家自行注射。

貼心小提醒

「臨床上會發現有些肢端肥大症患者可能沒有察覺到潛在的共病風險,因此低估治療的重要性。然而,肢端肥大症會造成許多併發症,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關節問題等,可能隨著時間逐漸累積並加重,這些都會對患者的未來生活品質造成重大影響。」陳怡文醫師提醒,「即使當下感覺良好,肢端肥大症患者也應該規律施打藥物並定期回診,積極接受治療是避免嚴重共病發生的關鍵!」

筆記重點整理

  •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的主要成因是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過多,導致全身組織和器官過度生長,進而造成一些外貌和功能上的改變,例如鼻翼變寬、上顎或下顎突出、面容變得粗獷、手掌和腳掌增大等。患者可能會注意到戒指戴不進去,鞋子越換越大,連安全帽也變得不合適。由於外貌變化相當緩慢,患者自己可能無法察覺。
  • 除了外貌改變之外,全身各個器官也會受到影響,包括月經不規則、血糖異常升高、心臟肥大、高血壓、關節疼痛、腕隧道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等 ,罹患大腸直腸癌、甲狀腺癌、腎臟癌等癌症的風險也會上升。隨著腦下垂體腫瘤增大,也可能對週邊組織造成壓迫,而導致頭痛、視野缺損等狀況。
  • 肢端肥大症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只要神經外科醫師評估後認為能夠切除,便建議進行手術。如果患者不適合接受手術或無法完全切除腦下垂體腫瘤,便需要接受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以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為主,體抑素類似物能夠抑制腫瘤過度分泌生長激素,並進一步將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IGF-1)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也有機會讓腫瘤體積縮小。
  • 傳統體抑素類似物採肌肉注射,每4週施打一次。目前有新型長效體抑素注射凝膠採用深層皮下注射,注射劑量僅為0.5cc,相較於傳統肌肉注射的藥物,病患的疼痛感明顯減輕。在病情控制良好的狀況下,新型長效體抑素注射凝膠的施打間隔可延長至6到8週施打一次。減少注射次數,可提升生活上的便利性與品質。

參考資料:
[1] Fleseriu M, Langlois F, Lim DST, Varlamov EV, Melmed S. Acromegal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2 Nov;10(11):804-826. doi: 10.1016/S2213-8587(22)00244-3. Epub 2022 Oct 6. PMID: 36209758.

[2] Fleseriu M, Langlois F, Lim DST, Varlamov EV, Melmed S. Acromegal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2 Nov;10(11):804-826. doi: 10.1016/S2213-8587(22)00244-3. Epub 2022 Oct 6. PMID: 36209758.

[3] Neggers SJ, Pronin V, Balcere I, Lee MK, Rozhinskaya L, Bronstein MD, Gadelha MR, Maisonobe P, Sert C, van der Lely AJ; LEAD Study Group. Lanreotide Autogel 120 mg at extended dosing intervals in patients with acromegaly biochemically controlled with octreotide LAR: the LEAD study. Eur J Endocrinol. 2015 Sep;173(3):313-23. doi: 10.1530/EJE-15-0215. Epub 2015 Jun 5. PMID: 26047625; PMCID: PMC4544680.

SOMA_ACRO-TW-000270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