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位置影響是否需要人工肛門 大腸直腸癌手術新選擇 提高術後恢復品質

by | 12 月 6, 2024

腫瘤位置影響是否需要人工肛門 大腸直腸癌手術新選擇 提高術後恢復品質

記者:林宗憲報導

過去的觀念裡,大腸直腸癌患者聽到手術後要裝人工肛門,因此對手術相當排斥、恐懼,進而導致延誤治療。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外科主任柯道維醫師指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手術有更多選擇,例如使用微創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能提高手術穩定度、腫瘤切除精確度,讓腸道與肛門重建接合得更好,減少術後併發症的風險。此外,柯醫師也針對民眾對手術選擇、是否需要人工肛門等常見迷思及誤解做了詳細解答。

手術後一定會裝人工肛門?腫瘤位置影響較大

在傳統觀念裡,大多民眾第一直覺反應,認為大腸直腸癌術後要裝人工肛門,因此拒絕開刀。柯道維醫師說明,人工肛門分為暫時性與永久性,需要哪一種,主要是跟腫瘤位置有關係。若腫瘤位置在直腸(指肛門往上12至15公分範圍內)特別是中位與低位(10公分以內)的直腸腫瘤,手術後可能會需要暫時性的人工肛門,待手術後3個月左右,根據腸道與肛門的接合復原狀況,再關閉人工肛門,恢復正常的腸道功能,由肛門排便。目前,唯一會需要裝永久性的人工肛門,就是腫瘤直接侵犯到肛門的括約肌,且經過前導性的治療或其他方式,腫瘤仍沒辦法消除,手術將腫瘤切除的同時才會裝永久性的人工肛門。

柯醫師表示,過去在和患者溝通時,會特別明確的標示腫瘤位置,說明是否需要暫時性、永久性,甚至不需要人工肛門,患者在清楚了解病情後,較能提高接受治療的意願。

該如何選擇手術的方式?

柯道維醫師表示,民眾在手術選擇上有傳統開腹手術與微創手術。其中,傳統開腹手術傷口較大、術後傷口較痛、恢復期較長,且傷口併發症較多、沾黏風險較高,住院期較長等情形。而微創手術分為腹腔鏡手術與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在腹腔鏡手術上,利用先進的螢幕設備可以清楚看見病灶來做切除,傷口較小且恢復期較短。而達文西手術是透過系統讓醫師操控機械手臂來達到更精準、精細的動作,並呈現更完整的3D影像,因此在手術上能更精確的切除腫瘤,又不傷及周邊組織,保留更為完整的身體功能,降低復發與後遺症的風險。

機械手臂輔助手術 精準切除腫瘤

手術對於大腸直腸癌患者預後與生活品質有絕對的幫助,柯道維醫師說明,大腸直腸癌腫瘤位於骨盆腔深處,周邊有許多神經、血管等。因此在傳統開腹手術上,摘除腫瘤過程可能會傷及神經、血管,進而導致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影響生活品質。達文西手術透過優良的視野呈現,能精準地拿掉腫瘤,完整保留周邊神經、血管,對患者泌尿道功能恢復較好。柯醫師表示,越來越高比例病患在接受達文西手術當天或隔天就可以移除導尿管,排尿相當順利。

另外,手術後腸道接合的精確度也會影響民眾恢復期。如果接合不良可能會產生腸液滲漏的情況,進而會導致骨盆腔感染、發炎、化膿,即使透過抗生素等治療,也會影響骨盆周圍器官的功能。柯醫師表示,達文西手術透過系統讓醫師操控機械手臂,可以精準地縫合腸道,大大降低術後併發症,並提高病患術後的生活品質。

術後保養少量多餐 核心運動改善頻便感

不論是何種手術,在完成後2至3個月醫師都會建議民眾要少量多餐,飲食上要選擇較營養且較好消化的食物,避免過油、辛辣等,藉由飲食的調整,讓腸道休養並逐漸恢復功能。另外,柯道維醫師說明,大部分直腸切除手術後,由於結構改變,常會出現切除後症候群,導致患者產生排便不規律、頻便、急迫感等症狀,這都必須要透過後續的飲食以及持續核心肌群的運動訓練來改善。

了解病況 選擇合適的手術

柯道維醫師呼籲,不論是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都需要先至醫院檢查,確認腫瘤位置才能知道是否需要永久性或暫時性人工肛門。而在手術上可選擇恢復期較短的達文西手術,精準切除腫瘤、縫合腸道與肛門,進而減少使用暫時性人工肛門的時間與腸液滲漏風險,留給患者較好的生活品質與健康。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術後4個月成功減去原體重17%,原先病症也得以改善。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疾病好發於青少年至年輕成人,從十幾歲便可能開始發病,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約為4:1,患者發病時可能正值青年,而因疾病影響了原本的生活、工作計劃。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在胃幽門螺旋桿菌被發現之後,我們知道如何殺菌、保護胃黏膜,大大減少了胃潰瘍的發生率。因此與過去四五十年相比,罹患胃癌患者的人數已經變少了。然而,全世界一年還是會新增一百萬位胃癌患者,每年因為胃癌死亡的人數也持續攀升。尤其在東亞,包含日本、南韓、與台灣,胃癌仍是非常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