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抗癌經歷教會他:癌症不可怕!積極心態才是康復關鍵

by | 12 月 4, 2024

四次抗癌經歷教會他:癌症不可怕!積極心態才是康復關鍵

記者:林宗憲、潘昱僑報導

有些民眾可能罹患不只一種原發性癌症,可能的原因包括吸菸、不當飲食等生活習慣,或隨著年齡增長而引發的基因變異,進而增加致癌風險。高齡72歲的英歌科技董事長劉秋其,曾先後罹患過大腸癌、鼻咽癌及治療後又復發的膀胱癌。劉董事長表示,癌症其實並不可怕,但如果心態上已經失去信心,沒有立即尋求醫療,等到出現疼痛、不適,恐怕已經到了晚期。唯有保持樂觀、積極治療,才能活得更健康更快樂。

罹患多種原發性癌症原因多

恩主公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泌尿科醫師王炯珵表示,先後或同時罹患一種以上癌症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可能是基因突變或特定致癌基因的影響。在身體老化過程中,致癌基因可能會在不同時期被啟動,例如年輕時得過甲狀腺癌,而後確診大腸癌的情況發生。此外,吸菸、飲食不當等不良習慣也會加速致癌基因的啟動,進而增加多種癌症的風險或引發癌症復發。

積極治療 才能避免病情惡化

劉秋其董事長表示,50歲那年健檢時,發現大腸內有一顆類似小山丘的腫瘤,醫師建議馬上動手術。在得知後立刻調整心態,不但配合醫師指示接受手術治療,並開始學習養生飲食、規律運動。劉董事長說,「其實癌症並不可怕,怕的是一個人的心態,如果對身體異狀沒有立即尋求檢查、醫療,等到出現疼痛或不適感的時候,恐怕已是晚期了。」

比癌症更可怕的是投降心態

劉秋其董事長分享他第二次罹癌的經歷,雖然他過去沒有吸菸習慣,但持續出現咳嗽、鼻塞等症狀,在朋友提醒下,他前往到醫院檢查,透過鼻內鏡發現一顆腫瘤,經切片確診為初期惡性腫瘤,並立即接受手術治療。

第三次罹癌時,他因為出現血尿,再加上有過兩次罹癌的經驗,立即尋求王炯珵副院長檢查。經電腦斷層掃描後發現膀胱有5個亮點,手術後確診為初期癌症。劉董事長認為,癌症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心態;如果身體出現異常而沒有即時就醫檢查,等到疼痛或不適無法忍受時,恐怕已經是晚期了。

規律運動是對抗癌症的不二法門

王炯珵副院長表示,確診罹癌後,除了配合醫師的指示,還應瞭解目前是第幾期,因為每個癌症分期對應不同的治療方式,無論是手術、化學治療還是放射治療,都應選擇成功率最高的方式來進行。此外,根據英國癌症醫學會的研究指出,化療、放射治療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體能下降等副作用。因此,醫師應依患者的體能狀況開立運動處方,例如建議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每次心跳達130次以上的「333原則」,以幫助患者維持體力,能更好地面對治療。

因健檢開始養生 活出快樂人生

劉秋其董事長表示,過去罹患癌症時,健檢指數有9項超標,例如膽固醇、血脂肪、尿酸、血糖過高等,便開始控制飲食並運動。除了戒掉飲料、加工食品以外,現在每天會吃兩顆蘋果和三顆奇異果,晚餐只吃青菜,平時更會自己煮枸杞紅棗水來飲用。此外,劉董事長更會每日與朋友打高爾夫球,他認為運動可增強體能以外,接近大自然也能改善心態。曾創下一天完成82洞,走五萬步的驚人紀錄,就連身邊好友都驚呼不敢相信。

戒掉不良習慣可降低癌症發生率

王炯珵副院長表示,導致癌症或是癌症復發的可能原因很多,例如,吸菸不僅可能引發鼻咽癌,也可能增加罹患膀胱癌的風險。此外,從事容易接觸化學物質的工作或飲用水受到汙染,也都可能成為癌症發生或復發的因素。研究還發現,吸食毒品除了會導致膀胱纖維化、喪失功能,長期下來(約十年後)更可能大幅增加罹患膀胱癌的機率。王院長呼籲,民眾應戒除不良習慣,並透過適當的飲食控制和運動來提升健康,這對癌症的預防和康復都有幫助。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