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年內迎超高齡社會!銀髮「骨質疏鬆」危機惹憂心 2023世界骨鬆日醫界示警:別等骨折才知骨鬆! 呼籲長者主動預防篩檢 「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

by | 10 月 16, 2023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訂定每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鬆日(World Osteoporosis Day),今年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呼籲「Build Better Bones 強健更好的骨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暨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主治醫師 陳崇桓教授呼籲:「骨質疏鬆症是種沉默的疾病,很多患者都是遇到骨折才知曉自己有骨鬆,骨鬆導致的髖部骨折致死率更勝某些癌症,且骨折後如果沒有適當治療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為同年齡的四到五倍。」醫界持續積極呼籲長者們需正視骨鬆威脅,以及定期篩檢骨密度的重要性,期望實現「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美好銀髮健康願景。



憂超高齡社會導致骨鬆人口遽增 醫籲正視骨鬆性骨折威脅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最新數據指出,台灣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5位台灣人就會有一位是65歲以上人口,而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持續提高,預估於2039年突破30%,至2070年將達43.6%〔1〕。人口老化也意味著民眾骨質流失、疏鬆人口加劇情況會隨之發生,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2023年共識指引最新資料指出,大約每三位台灣婦女就有一位會在一生中會發生1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之骨折;男性也約每五位就有一位有此骨折風險。〔2〕

其中台灣髖部骨折發生率更是亞洲區第一名,堪稱「骨折王國」,骨鬆性骨折一旦發生,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尤其是髖部骨折後造成臀部的疼痛而無法移動,以致長期臥床,因此容易產生褥瘡、肺炎、尿道炎、靜脈炎、營養不良、憂鬱症等等症狀,嚴重可能造成未來生活品質降低與失能臥床風險等後果,髖部骨折發生後,一年的死亡率更高達22%,大約80%的人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需要長期有人照顧生活起居〔3〕,〔11〕。此外,骨質疏鬆性骨折一年內,約有45% 年長者會再次骨折,且二度骨折將導致死亡風險增加,家中若有罹患骨鬆的長輩,不可不多加注意。


當心隱形健康殺手!出現3警訊當心骨鬆纏上身 檢測掌握骨密度最安心

多數骨質疏鬆症患者平時生活起居與健康民眾並無二異,更容易忽略其實身體可能在發出警訊!陳崇桓醫師指出,已停經、65歲以上的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只要出現「駝、矮、痛」3大徵兆,很有可能就是骨鬆高風險患者,更多患者往往是在骨折送醫時才發現原來已被骨鬆找上門!綜合以上隱憂,醫界意識到銀髮骨骼健康需「防範於未然」,然而根據今年度最新針對40-74歲女性對於骨質疏鬆症之認知調查,超過9成民眾表示知道骨密度檢測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有骨質疏鬆症,但當中卻仍有近四成卻步不前、不曾進行過骨密度檢測〔4〕。建議高風險族群及早透過雙能量X光吸光儀(DXA)了解骨密度,為臨床上判斷是否有骨質疏鬆症的主要依據,檢測完成後醫師會依據代表骨密度的T值給予治療或是飲食生活建議。其為非侵入性檢測,像照X光一樣,既方便又快速,只要「躺著」5分鐘就能完成檢測,若檢測結果出現骨密度過低的情況,也應立即與醫師討論後續治療與照護計畫,預防骨折發生。


確診骨鬆別害怕!配合骨鬆藥物治療 有效降低骨折發生率 Build Better Bones

根據研究顯示,提升骨密度確實可降低骨折風險〔5〕,甚至能減少手術中出血、骨釘鬆脫率,術後骨頭癒合率較佳、再次手術比例也比較低〔6〕,〔7〕,〔8〕,〔9〕。另一方面,長者一旦確診骨質疏鬆症可能會擔心造成照顧者經濟及勞力負擔而裹足治療,對此陳崇桓教授建議,目前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藥物主要可分成減少骨質流失和促進骨質生成兩類,其中促骨生成藥物可以快速提升骨密度,台灣各大醫院、部分診所皆有引進,符合條件者可以申請健保,患者可以減少擔憂、主動和醫師討論。

此外根據2023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 WCO-IOF-ESCEO )中發表的真實世界研究證據指出,從美國Medicare大型醫療保險資料庫分析近50萬接受骨鬆藥物治療的骨鬆患者,研究結果發現長期治療骨鬆可以有效降低骨折發生率,因此無論選擇何種藥物治療方式,長期持續的治療也是關鍵,才能有效降低骨折發生風險〔10〕

因應世界骨鬆日到來,陳崇桓教授也再次呼籲民眾:「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長者千萬別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大眾可透過DXA檢測了解是否有骨質疏鬆症,並及早進行治療,也應遵從醫囑持續用藥,千萬不可自行停藥,這樣才能避免骨鬆性骨折發生,鞏固銀髮健康的同時,也減輕青壯年照護壓力。」

TWN-162-1023-80009
參考資料:
1.國家發展委員會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D527207EEEF59B9B
2.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
3.IOF. https://www.osteoporosis.foundation/ (Accessed: April 2022)
4.Inspire PR 女性骨質疏鬆症認知調查報告 2023/05/05
5.Black D, et al. Lancet. 2020;8:672-82.
6.He Y, et al. Laparoscopic, Endoscopic and Robotic Surgery. 2020;3:66-69.
7.Okuyama K, et al. Spine J. 2001;1(6):402-407.
8.Bjerke BT, et al. Global Spine J. 2018;8(6):563-569.
9.Gupta A, et al. Spine J. 2021;21(1):134-140.2023
10.Curtis J, et al. WCO23 abstract book, available at: https://www.wco-iof-esceo.org/sites/wco_23/pdf/WCO23-AbstractBook.pdf; SY6,p712–713.
11.Cooper C. Am J Med 1997;103(2A):12S–17S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