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解決近視、遠視、老花、散光,解析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眼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by | 9 月 18, 2023

同時解決近視、遠視、老花、散光,解析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眼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60多歲的王女士有遠視、老花與散光,隨著老花惡化,眼鏡也越換越厚,才有辦法看到手機。但是戴上高度數老花眼鏡又會讓她感到頭暈,相當困擾。高雄諾貝爾眼科院長鄭宇庭醫師指出,患者的白內障也到了該處理的狀況,便替她作了詳細檢查,確認角膜、視網膜、視神經的健康狀況。


經討論,患者選擇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同時矯正遠視、散光、老花眼。鄭宇庭醫師說,術後她能看到遠方的山景,也能看到近距離的手機,感覺像是重獲新生,非常開心!

白內障初期,患者會覺得影像的對比度變差,看東西不如往常銳利。鄭宇庭醫師說,隨著白內障惡化,患者的視力漸漸受到影響,看東西變得模糊,無法對焦,色彩的鮮豔度也會下降。

白內障的成因主要是眼睛的水晶體老化,而變硬、變混濁,五十歲以上民眾,白內障的比例就會越來越高。

「但是白內障有年輕化的趨勢,並不是只會出現在中老年人喔!」鄭宇庭醫師說,「有許多因素會讓白內障提早發生,例如高度近視、糖尿病、眼睛外傷、長期使用類固醇、紫外線曝曬等。曾經遇過一名高中生,來就診時已經有明顯白內障的狀況。」

白內障年輕化危險因子要注意

白內障的水晶體變得混濁,而阻礙光線進入。鄭宇庭醫師說,治療白內障需要先移除混濁的水晶體,再放入人工水晶體,才有辦法恢復視力。

何時該接受白內障手術呢?臨床上對於白內障手術的時機有兩個考量。第一個是白內障造成視力惡化,對工作、生活造成影響,走路、騎車可能發生意外,此時就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第二個是白內障過熟,導致眼壓上升,而造成青光眼。鄭宇庭醫師說,這種情況不可置之不理,否則白內障會越來越硬,使手術風險上升,恢復期也會比較長,對患者較為不利。

若有白內障的狀況,要與眼科醫師詳細討論,共同決定合適的手術時機。


如何挑選人工水晶體?

我們的眼球就像一台相機,水晶體類似相機的鏡頭。鄭宇庭醫師說,原本的水晶體富有彈性,能夠快速精準的對焦。在白內障發生後,鏡頭霧掉了,就需要移除老化水晶體,放入人工水晶體。

人工水晶體像是縮小版的眼鏡。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能夠矯正近視及遠視,提供清晰的遠距離視力。中、近距離視力則需要配戴老花眼鏡輔助。鄭宇庭醫師說,現代化生活非常仰賴中近距離的視力,例如要看手機、看導航、看電腦、剪指甲等,為了提升生活便利性,後續便研發出可矯正老花眼的多焦點及焦段型人工水晶體。

全焦段人工水晶體提供連續視力

焦段型人工水晶體的優點是延長視覺景深,改善中、近距離的視力。全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連續性視力,在近距離的視距可達到33公分,對工作與日常生活相當有幫助。需注意的是,若用眼距離少於33公分,則仍須配戴老花眼鏡。

四十歲以上的民眾,老花眼會越來越明顯。鄭宇庭醫師說,全焦段人工水晶體能夠同時處理老花眼的問題,降低術後對老花眼鏡的依賴,另外還具有減少色像差的設計,有助於增加視覺對比敏感度,提升視覺品質。

除了近視、遠視、老花之外,散光是另一項相當常見的屈光異常,可能會造成看東西模糊或有疊影。鄭宇庭醫師說,使用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能夠在處理老花眼的同時處理散光,看東西會更加銳利、清晰。

一併解決散光提升視覺品質

散光是一種有方向性的屈光異常,放入眼睛的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必須調整至特定角度,才能有矯正效果。鄭宇庭醫師解釋,傳統散光人工水晶體大概要經過2至4週,甚至更久的時間後位置才會穩定,若在術後劇烈運動,人工水晶體可能會發生位移旋轉,散光矯正的效果就會打折。

新一代散光矯正技術能夠避免人工水晶體旋轉,提升術後穩定度,當醫師放入人工水晶體並調整好角度後,較不會位移。另外也可以降低邊緣的眩光,提升夜視安全性。


貼心小提醒

總而言之眼睛有4種常見的屈光異常,近視、遠視、老花、散光,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接受白內障手術時,利用人工水晶體來改善。鄭宇庭醫師說,較基本的人工水晶體可以處理近視與遠視,較進階的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可以處理近視、遠視、老花、散光,提供連續性視力,滿足遠、中、近的視力需求,讓患者擁有較佳的生活便利性。接受白內障手術前要和醫師詳細討論,根據用眼需求以及眼睛的健康狀態,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