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成人疫苗打了沒?提升保護力,預防後遺症,醫師圖文解說

by | 7 月 4, 2023

重要的成人疫苗打了沒?提升保護力,預防後遺症,醫師圖文解說

「根據預防醫學的觀念,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人生病。」長庚醫院副教授徐任甫醫師指出,「健康生活、健康飲食、良好衛生習慣、接種疫苗都有助於預防傳染性疾病,其中接種疫苗是相當有效率的方法。」


現在的小朋友出生後,都會領到健康手冊,載明需要接種的疫苗,其實成年人應該也需要有個疫苗手冊,提醒大家需要接種的疫苗。2023年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將衛生福利部疾管署的成人接種建議,與應接種的族群結合,統整了成人疫苗接種懶人包,讓成人能定期審視自身健康狀況,視情況接種疫苗。

多虧醫學的進步,有越來越多疫苗能夠幫助成年人預防傳染性疾病,例如帶狀疱疹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等。

而隨著不同的年紀、不同的生活型態、到不同地方旅遊或工作,都要注意不同的傳染性疾病,應該要跟醫師討論,並接種疫苗。徐任甫醫師舉例,如百日咳對小朋友的威脅較大,所以在懷孕時,孕婦要接種百日咳疫苗,家中成員也應該接種百日咳疫苗,避免將百日咳傳給小寶寶。每一位媽媽在每次懷孕的時候都應該要施打百日咳疫苗,一方面可預防媽媽遭到感染,另一方面可讓媽媽體內的抗體濃度增加,抗體能夠經由胎盤傳給小朋友,讓小朋友在出生之後可以受到保護。

重要疫苗盤點

流感疫苗也相當重要,因為流感的嚴重程度會比一般感冒嚴重許多,且可能造成肺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過去公費流感疫苗只提供5歲以下,或65歲以上民眾施打,徐任甫醫師說,現在已擴大施打對象,包括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等多種條件都鼓勵施打流感疫苗。

另外肺炎鏈球菌也是非常重要的疾病,肺炎鏈球菌透過飛沫傳染,會造成肺炎、甚至敗血症、腦膜炎,嚴重可能導致死亡。徐任甫醫師說明,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預防感染,並減少重症發生的機會。


帶狀疱疹恐致疹後神經痛

帶狀疱疹和水痘是由相同病毒所引起,大多數人在小時候都得過水痘,水痘痊癒後病毒會藏在神經節中,徐任甫醫師表示,隨著年齡增加,免疫系統會漸漸變弱,於是病毒便活化造成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剛發作的時候不容易診斷,患者會覺得不太舒服,可能出現痠痛、發癢、刺痛、痠麻、觸電的感覺。徐任甫醫師解釋,當病毒進入血液中,會開始出現感冒的症狀,例如疲憊、發燒。直到皮膚冒出紅疹,水泡或其他病兆時,患者才曉得是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皮膚疾病,徐任甫醫師提及,如果帶狀疱疹長在臉部,可能造成失明、影響聽力、顏面神經麻痺,如果長在生殖器或是肛門周遭,可能影響排便、解尿。

帶狀疱疹還有個很擾人的併發症,就是會有長時間的疹後神經痛,痛起來真的會要人命,如同徐任甫醫師所說,疹後神經痛的痛感非常強烈,會讓人崩潰、憂鬱,對工作、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帶狀疱疹可能1、2個禮拜就會消失,可是疹後神經痛,可以持續長達幾個月、甚至到幾年,尤其是年紀大的長輩罹患帶狀疱疹,神經痛的症狀會相當嚴重。

帶狀疱疹恐致疹後神經痛

帶狀疱疹除了會讓皮膚冒出水泡、破皮,還會造成相當嚴重的神經痛,患者可能感到灼熱、刺痛、感覺異常,而干擾睡眠、影響生活品質。持續不斷的神經痛會造成憂鬱,甚至重度憂鬱症,非常煎熬。

50歲以上民眾出現帶狀疱疹的機率會越來越高,徐任甫醫師說明,臨床上也常遇到一些年輕人出現帶狀疱疹之案例,因為工作壓力很大、經常熬夜,都會影響免疫系統,增加帶狀疱疹發作的機率。

「我有一個研究所同學,因為一邊上班一邊寫論文壓力很大,所以他那時候就出現帶狀疱疹。」徐任甫醫師回憶,「他的帶狀疱疹長在顏面,非常疼痛,好幾天沒辦法上班、上課,之後也容易造成神經疼痛。」

為了預防帶狀疱疹,建議50歲以上民眾,不管是否得過水痘,都可以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帶狀疱疹的出現跟患者的免疫機能密切相關,徐任甫醫師呼籲如果得過COVID-19、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也都可以施打帶狀疱疹疫苗。

「接種疫苗,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周遭的人。」徐任甫醫師提及,「根據統計,在40歲以上,約99.5%的民眾,抽血檢驗都有得過水痘,這些人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機會,可能出現帶狀疱疹,所以得到帶狀疱疹的機會,其實相當高。」


帶狀疱疹疫苗提升保護力

早期的帶狀疱疹疫苗是活性疫苗,而現在也有非活性帶狀疱疹疫苗,可以提供給民眾選擇,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評估與需求,與醫師討論後,選擇適合自己的疫苗。

帶狀疱疹疫苗提升保護力

活性帶狀疱疹疫苗採皮下注射1劑,非活性帶狀疱疹疫苗採肌肉注射2劑,間隔2至6個月。徐任甫醫師建議,「由於帶狀疱疹可能重複發作,所以曾經發作帶狀疱疹的民眾,還是應該考慮接種帶狀疱疹疫苗。」


貼心小提醒

接種疫苗後,保護力會隨著時間逐漸降低、消失,徐任甫醫師便提醒,例如百日咳疫苗的保護力約10年,麻疹疫苗的保護力約15年,大家可以和醫師討論,根據自己的狀況評估需要接種的疫苗,才能獲得適當的保護力,預防遭到感染,並降低併發症或傳給其他抵抗力弱家人的風險!

接種疫苗、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為預防疾病的措施之一!若有醫療及疫苗接種相關問題,請務必諮詢醫護人員。
此報導由廠商贊助刊登以增進民眾之衛生知識,但受訪者未收取任何報酬。
NP-TW-AVU-PRSR-230003
Date of Preparation : March 2023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契機,釔 90微球放射治療

晚期肝癌治療契機,釔 90微球放射治療

釔-90治療是由肝動脈將釔-90注入肝臟腫瘤,肝臟腫瘤會吸收大部分的釔-90微球,之後它會從裡面慢慢釋放出放射線把腫瘤殺死。釔-90治療能夠幫助腫瘤降期,達到較佳的預後。請余俊彥醫師解說。

久坐之後下背痛,肌力不均導致的「下交叉症候群」

久坐之後下背痛,肌力不均導致的「下交叉症候群」

下背痛非常常見,而下背痛與姿勢的不平衡很有關係。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下交叉症候群」,也與姿態問題脫不了關係。

下交叉症候群影響範圍包括了骨盆處、髖關節、以及下背肌群,起源於這些不同位置的肌肉其肌力和張力並不平衡。下交叉症候群常常是久坐之後的副作用之一。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二十多歲的女士,在生產後合併壓力性肥胖,進食量真的很大。」劉家嘉醫師表示,「因為健康檢查顯示有脂肪肝,且肝功能及膽固醇偏高,再加上大食量,自己藉由飲食和運動的效果一直很有限,所以讓她決心積極尋找醫學方式來治療她的肥胖問題。

經過詳細和病患討論後,她決定接受訂書針縫胃手術,利用胃鏡於胃內進行胃部體積縮小,幫助減少進食量。劉家嘉醫師說,術後不久,她已減少了14公斤,肝功能已恢復正常,目前仍持續追蹤與控制中,相信3個月即可順利達到理想體重。」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我們經常談到血壓控制的重要性,告訴大家即使暫時間你沒有體驗到高血壓直接帶來的不適,但長期的血壓高還是會造成血管內的變化,影響到身體許多器官的健康,尤其是大血管、腦部、腎臟、心臟都會因為高血壓而受損。也就是說,心血管疾病通常是血壓控制不良的結果,讓血管硬化,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 許多人會有個印象:「應該是男生比較容易心肌梗塞吧!」 甚至有人會說:「女生大概要等到停經以後才會有血壓問題啦,如果在五十歲以下不會怎樣啦,不用吃血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