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腦轉移別灰心 新一代標靶藥物可降低腦轉移風險

by | 6 月 30, 2023


記者:鄭宜芬報導

肺癌高居癌症死亡率之冠,當腫瘤轉移至腦部時,活存期僅剩數月,晚期肺癌治療一直都是臨床上一大挑戰。患者應如何治療才能降低腦轉移風險並延長存活期?屏東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洪緯欣醫師表示,這十年來肺癌治療技術突飛猛進,患者除了手術還有新一代標靶藥物可使用,加上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可用的武器越來越多,不僅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還能降低轉移風險。



肺癌惡化轉移至腦 恐有中風或失禁症狀

肺癌有惡化快、易轉移、易復發、預後差等特點。若出現頭痛、頭暈、半邊不能動等類似中風的症狀,代表可能已有腦轉移,甚至侵犯到腦膜會出現健忘、失智、下肢無力走路黏在地上、大小便失禁等狀況。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患有EGFR基因突變時,轉移至腦部的發生率高達30-40%。根據台灣癌症資料庫2010-2016年資料顯示,第四期肺癌患者佔了58%,存活率最久僅約二年,若有EGFR基因突變合併腦轉移,存活期恐僅剩6-12個月。

肺癌治療方式多元,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療、標靶藥物等。洪緯欣醫師說明,若腫瘤大顆但患者年紀尚輕的話,可優先動手術切除腫瘤;傳統全腦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可照射多顆腫瘤,但一年後容易出現健忘等腦部損傷與後遺症;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加馬刀)可精準照射於腫瘤上,健保有給付腫瘤小於3.5公分且3顆以下之患者使用;近年新興的質子治療更可精準放射治癌,雖然費用昂貴,但長期副作用少。


新一代標靶穿透力強 可降低腦轉移風險

以藥物治療EGFR基因突變腦轉移患者時,化療受限血腦屏障而療效不佳,因此標靶藥物成為腦轉移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

洪緯欣醫師表示,新舊標靶藥物有和化療不同的治療機轉,有EGFR基因突變患者,第一線就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效果最佳,腦部無惡化存活期與整體存活率都有明顯改善。使用傳統標靶藥物的無病存活期約為一年,接著會產生抗藥性,副作用如長痘化膿、腹瀉、甲溝炎等;新一代標靶藥物可延長腦部無惡化存活期,並降低腦轉移風險,須注意皮膚、腸胃等副作用。臨床上,醫師會根據專業判斷,考量藥物的療效、副作用、腦部穿透性以及病人的身體狀況,決定合適的用藥選擇。

雖然目前健保給付第三代標靶藥物有限制,不過醫師鼓勵病友不要灰心,這十年來肺癌治療技術突飛猛進,EGFR基因突變肺癌患者存活期從不到一年增加至三年多,甚至有病友可長達十年,相信無論標靶或免疫治療等藥物,健保會逐漸擴大給付,加上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突變基因,可用的武器也會越來越多。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發現乳癌時已有肝臟轉移。因為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劉峻宇醫師表示,「對大部分患者而言,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但是大約20%至30%的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會發生抗藥性,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那位年輕患者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後,不到半年便失去效果,後續雖然接受過一線紫杉醇類的合併化學治療,效果也僅約4個月後腫瘤再次惡化,因此在充分溝通後,患者選擇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讓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而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學治療少,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