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選擇? 醫師逐一解析放療、化療、免疫治療

by | 5 月 5, 2023


記者:吳儀文報導

小細胞肺癌雖然在整體肺癌患者中佔比不高,僅有大約10-15%的比例,但卻是所有肺癌形態中最「惡」的癌症之一,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葉育雯表示,所謂的「惡」是指它生長較快又較難控制,比起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進展更快、存活率也更低。


目前,針對小細胞肺癌有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放射治療等,這三種治療如何運用在小細胞肺癌上?各個療法又有哪些差異?療效又是如何呢?葉育雯醫師一一說明。


化療、放療、免疫 3種治療有何差異?

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放射治療最大的差異就是「局部性治療」或「全面性治療」。放射治療就屬於「局部性治療」,而化學治療、免疫治療就屬於「全面性治療」。

葉育雯醫師指出,如果病人已經有轉移的病灶,局部性治療就無法立即移除所有病灶,但化療、免疫治療等全面性治療,藥物會隨著血液流動全身,只要是血流經過的地方都可以獲得治療。

而化療、免疫治療又有機轉上的不同,化療主要是針對癌細胞快速生長的特性,殺死所有長得較快的細胞來達到治療效果;免疫治療,如:PD-L1免疫療法,則是針對癌細胞可逃脫免疫系統的特性,給予PD-L1抑制劑,重新活化免疫系統,讓T細胞可再次辨識出癌細胞進行消除。

此外,葉育雯醫師表示,免疫療法的整體副作用,跟化療比起來發生率也較低,常見副作用包括皮膚紅疹、搔癢、血糖控制異常、內分泌功能異常等,偶爾會有腹瀉、器官發炎等症狀,但嚴重的免疫相關副作用發生率都在10%以下,基本上並不常見。


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運用? 侷限、擴散期不同

目前,小細胞肺癌「侷限期」以化療為主,若能進行手術,則會考慮先切除病灶再進行化療。葉育雯醫師指出,小細胞肺癌有生長快速、轉移快速的特性,即使手術切除,可能還有未被發現的癌細胞轉移,因此即使是侷限期,還是會以化療為主,手術後通常也會進行化學治療。

而小細胞肺癌「擴散期」治療,過去也是以化學治療為主,但免疫治療出現後,現在也可以以化療加上免疫療法的方式治療。葉育雯醫師表示,病人接受化療後,雖然短期內病情能受到控制,但很容易復發,現在加上免疫治療後,能補充化療的不足,並讓化療發揮更大的作用,延長病人存活期。

葉育雯醫師提到,在免疫治療出現以前,小細胞肺癌整體存活期只有10-11個月,不到1年的時間,但化療加上免疫治療後,有許多個案獲得不錯的效果,像其中一位徐先生已60多歲,加上PD-L1抑制劑治療到現在已經14個月,中間還一度發現有甲狀腺腫瘤,但經過治療後目前追蹤下來狀況都很不錯。


化療+免疫重拾信心 醫師籲病友須注意「這些」

雖然,徐先生一開始知道自己罹患存活率特別低的小細胞肺癌時,相當惶恐、擔心,但經過化療加上PD-L1治療後,不僅能夠正常生活,也對自己的疾病、治療重拾信心。

葉育雯醫師表示,所有的病人都可以嘗試化療加上免疫治療,免疫治療一般也不必像化療一樣在生活、飲食上有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然而免疫治療是為了提升免疫力,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杜絕菸、酒等致癌物品,維持正常的作息、運動,避免太過焦慮、擔心而吃不下、睡不好,因為這些都會使免疫力下降。

尤其,許多小細胞肺癌的病友在看到疾病存活率相當低時,常因此感到絕望、擔憂,免疫力可能更會受到影響。葉育雯醫師指出,每個病人都是有希望的,存活率的數字只是代表了一部份的病人,隨著醫學進步,有許多治療方式出現,應保持正面的思想,並與醫師商量選擇對自己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發現乳癌時已有肝臟轉移。因為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劉峻宇醫師表示,「對大部分患者而言,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但是大約20%至30%的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會發生抗藥性,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那位年輕患者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後,不到半年便失去效果,後續雖然接受過一線紫杉醇類的合併化學治療,效果也僅約4個月後腫瘤再次惡化,因此在充分溝通後,患者選擇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讓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而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學治療少,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