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選擇? 醫師逐一解析放療、化療、免疫治療

by | 5 月 5, 2023


記者:吳儀文報導

小細胞肺癌雖然在整體肺癌患者中佔比不高,僅有大約10-15%的比例,但卻是所有肺癌形態中最「惡」的癌症之一,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葉育雯表示,所謂的「惡」是指它生長較快又較難控制,比起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進展更快、存活率也更低。


目前,針對小細胞肺癌有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放射治療等,這三種治療如何運用在小細胞肺癌上?各個療法又有哪些差異?療效又是如何呢?葉育雯醫師一一說明。


化療、放療、免疫 3種治療有何差異?

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放射治療最大的差異就是「局部性治療」或「全面性治療」。放射治療就屬於「局部性治療」,而化學治療、免疫治療就屬於「全面性治療」。

葉育雯醫師指出,如果病人已經有轉移的病灶,局部性治療就無法立即移除所有病灶,但化療、免疫治療等全面性治療,藥物會隨著血液流動全身,只要是血流經過的地方都可以獲得治療。

而化療、免疫治療又有機轉上的不同,化療主要是針對癌細胞快速生長的特性,殺死所有長得較快的細胞來達到治療效果;免疫治療,如:PD-L1免疫療法,則是針對癌細胞可逃脫免疫系統的特性,給予PD-L1抑制劑,重新活化免疫系統,讓T細胞可再次辨識出癌細胞進行消除。

此外,葉育雯醫師表示,免疫療法的整體副作用,跟化療比起來發生率也較低,常見副作用包括皮膚紅疹、搔癢、血糖控制異常、內分泌功能異常等,偶爾會有腹瀉、器官發炎等症狀,但嚴重的免疫相關副作用發生率都在10%以下,基本上並不常見。


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運用? 侷限、擴散期不同

目前,小細胞肺癌「侷限期」以化療為主,若能進行手術,則會考慮先切除病灶再進行化療。葉育雯醫師指出,小細胞肺癌有生長快速、轉移快速的特性,即使手術切除,可能還有未被發現的癌細胞轉移,因此即使是侷限期,還是會以化療為主,手術後通常也會進行化學治療。

而小細胞肺癌「擴散期」治療,過去也是以化學治療為主,但免疫治療出現後,現在也可以以化療加上免疫療法的方式治療。葉育雯醫師表示,病人接受化療後,雖然短期內病情能受到控制,但很容易復發,現在加上免疫治療後,能補充化療的不足,並讓化療發揮更大的作用,延長病人存活期。

葉育雯醫師提到,在免疫治療出現以前,小細胞肺癌整體存活期只有10-11個月,不到1年的時間,但化療加上免疫治療後,有許多個案獲得不錯的效果,像其中一位徐先生已60多歲,加上PD-L1抑制劑治療到現在已經14個月,中間還一度發現有甲狀腺腫瘤,但經過治療後目前追蹤下來狀況都很不錯。


化療+免疫重拾信心 醫師籲病友須注意「這些」

雖然,徐先生一開始知道自己罹患存活率特別低的小細胞肺癌時,相當惶恐、擔心,但經過化療加上PD-L1治療後,不僅能夠正常生活,也對自己的疾病、治療重拾信心。

葉育雯醫師表示,所有的病人都可以嘗試化療加上免疫治療,免疫治療一般也不必像化療一樣在生活、飲食上有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然而免疫治療是為了提升免疫力,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杜絕菸、酒等致癌物品,維持正常的作息、運動,避免太過焦慮、擔心而吃不下、睡不好,因為這些都會使免疫力下降。

尤其,許多小細胞肺癌的病友在看到疾病存活率相當低時,常因此感到絕望、擔憂,免疫力可能更會受到影響。葉育雯醫師指出,每個病人都是有希望的,存活率的數字只是代表了一部份的病人,隨著醫學進步,有許多治療方式出現,應保持正面的思想,並與醫師商量選擇對自己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術後4個月成功減去原體重17%,原先病症也得以改善。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疾病好發於青少年至年輕成人,從十幾歲便可能開始發病,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約為4:1,患者發病時可能正值青年,而因疾病影響了原本的生活、工作計劃。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在胃幽門螺旋桿菌被發現之後,我們知道如何殺菌、保護胃黏膜,大大減少了胃潰瘍的發生率。因此與過去四五十年相比,罹患胃癌患者的人數已經變少了。然而,全世界一年還是會新增一百萬位胃癌患者,每年因為胃癌死亡的人數也持續攀升。尤其在東亞,包含日本、南韓、與台灣,胃癌仍是非常值得重視。

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對策,標靶藥物合併免疫療法顯著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對策,標靶藥物合併免疫療法顯著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歲女性,確定診斷時已經是轉移性腎細胞癌,右側腎細胞癌合併巨大淋巴結轉移,淋巴結環繞整個下腔靜脈及局部侵犯腰大肌,且下肢因為靜脈壓迫而有水腫的情形,但是沒有其他遠端轉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任羅浩倫醫師表示,「因為沒有遠端轉移,利用手術完整切除對於病情控制有幫助,但是手術範圍太大,需要下腔靜脈及腰大肌切除合併血管重建,這可是至少一整天的多專科團隊手術才能達成的困難任務。而且手術後還必須面對潛在的術後出血,對側腎功能受損及神經損傷等風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