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胖、易喘、下肢水腫 三高患者注意心腎求救警訊!

by | 5 月 5, 2023


記者:黃心瑩報導

日前一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58歲王先生,因為走路感到氣喘吁吁,下肢還會水腫,體重也逐漸增加,轉介至腎臟科就診,發現王先生尿液泡沫多,腎功能變差造成水分滯留,心臟也有衰竭現象,即使使用利尿劑治療症狀改善不明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張志宗醫師改用排鈉排糖藥物,王先生症狀改善許多,血糖控制良好並改善蛋白尿情況,之後也不再需要服用利尿劑。



心臟不好、腎臟也有危機! 心腎症候群相互影響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是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病,張志宗醫師表示,大多民眾知道血壓、血糖、血脂等三高控制不好會影響心臟健康,但許多民眾卻不知道,心臟不健康也會影響腎臟,腎臟不好又會連帶讓心臟功能惡化,稱為「心腎症候群」。

張志宗醫師進一步解釋,心臟、腎臟之間會互相影響,心臟不健康,打出去血量不足會使流向腎臟的血液不足、進而促使腎素、血管張力素及發炎物質分泌造成腎臟受損;而腎臟功能差,會使水份、鹽份滯留在體內,造成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負擔。高血壓,水份滯留久了會導致心臟衰竭,造成惡性循環。


三高患者應定期抽血驗尿

三高患者除了注意自己的血壓、血糖、血脂數值之外,張志宗醫師提醒,一定要定期抽血驗尿,注意腎功能(尿蛋白、肌酐酸、尿素氮、腎絲球過濾率),避免出現腎功能異常情況。腎臟病初期較少明顯症狀,若出現下肢水腫、貧血、夜尿、尿液有泡泡等症狀、很可能腎臟功能已受損,進而影響到心臟功能。張志宗醫師進一步提醒,大多患者一開始沒有感覺心臟功能在惡化,若出現走一下就喘,甚至於連坐著不動都很喘、無法躺平、咳痰有血絲,要當心可能是心臟衰竭!

當患者心腎功能下降、出現水腫情況,以往治療會使用利尿劑加速排出水分,不過這種方式僅能緩解症狀,無法治療疾病延緩心腎惡化;近期研究發現原用於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對於心腎功能受損者也有療效,能同時排鈉排糖,改善水分滯留、減低蛋白尿,除了改善症狀還能延緩腎功能惡化、減少死亡率。有無糖尿病都能使用,還可減少利尿劑使用。


遠離心腎衰竭這樣做 多動、戒菸、不吃太鹹

三高患者除了規律用藥,也應留意自身狀況、調整生活習慣,張志宗醫師分享六點保命招數:

1. 血壓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建議每天在家量測、早晚各一次,量測前30分鐘不要運動也不要飲酒抽菸或喝含咖啡因飲料
2. 糖尿病人及慢性腎臟疾病患者,低密度膽固醇應保持在100mg/dl內,有些國家甚至認為糖尿病患者心血疾病風險高建議保持在70mg/dl內,曾發生心肌梗塞或急性冠狀動疾病患者可以控制在50mg/dl內
3. 糖尿病患糖化血色素建議控制在6.5-7之間,年紀較大患者標準可以比較寬鬆需注意避免低血糖狀況
4. 飲食不要吃太鹹,容易造成水分滯留(水腫)
5. 勿抽菸
6. 多運動,量力而為,散步也可,若有喜愛登山者,要留意溫差變化會造成血管收縮,務必做好保暖

張志宗醫師呼籲,台灣民眾特別喜歡未經核可的藥物、保健食品來維持健康,殊不知這些都可能加重腎臟負擔,若發現自身容易水腫、有泡泡尿、夜尿、喘、貧血無力、食慾不振,建議一定要就診找出原因,才能遠離猝死危機。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突破治療困境,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PCNSL標靶治療解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突破治療困境,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PCNSL標靶治療解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經過討論後,醫療團隊決定為患者申請使用標靶藥物–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因為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的副作用較少,且治療方式從住院化療轉為門診口服,大幅改善了生活品質,也讓患者願意繼續接受治療。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術後4個月成功減去原體重17%,原先病症也得以改善。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疾病好發於青少年至年輕成人,從十幾歲便可能開始發病,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約為4:1,患者發病時可能正值青年,而因疾病影響了原本的生活、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