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強人罹血癌泣:得了不治之症 後靠口服標靶藥物奪回健康主導權

by | 4 月 27, 2023


記者:張慈恩報導

一名在國外擔任房產業務的35歲女強人,兩年前返台探親時,因發燒不退就醫,意外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對該患者而言,確診血癌的消息如同自己被判了死刑,不僅擔心高劑量化療伴隨的落髮副作用影響外表,更憂慮曾因心房中隔缺損做過修補的心臟撐不過療程。


所幸,今日已有多元標靶藥物,可在低副作用下幫助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獲得良好預後,該患者便是透過低劑量化療合併口服BCL-2抑制劑標靶藥,減少治療對外觀與心臟功能的衝擊。如今療程結束,患者疾病獲得治癒,健康與生活品質恢復,還能回到國外的工作崗位。


別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症狀正常化 延誤治療恐導致存活期驟減

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田豐銘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好發年齡以60歲以上族群為主,但年輕及中壯年族群也有一定的發病率。初期症狀不典型,普遍為貧血、疲憊、牙齦出血、輕微發燒、食慾不振、感冒久而不癒。若忽略這些症狀可能導致病程快速惡化,還會衝擊免疫功能,患者容易被病毒,黴菌或細菌感染,進而引發肺炎、蜂窩性組織炎或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若延遲治療,存活期可能小於三個月。


BCL-2標靶藥助攻 爭取治癒、穩定控制病程更安心

田豐銘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治療仍以化學治療為主,年長與年輕患者的治療目標不同,年輕患者普遍以治癒為治療目標。然而,部分年輕患者因身體機能差,心臟、肝、肺等功能不佳,未必可以接受高強度化療或幹細胞移植,爭取穩定疾病控制,對人生規劃與職涯帶來很大的衝擊,甚至需要被迫放棄追夢。

田豐銘表示,無法做移植的患者,過去只能反覆進行化療,須承受較高的副作用,生活衝擊較大,且存活期較短。所幸,針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標靶藥物發展持續有進展,今日不僅已有適用於FLT3基因突變的標靶藥,更有適用於全基因型的口服BCL-2抑制劑標靶藥,搭配去甲基化藥物或低劑量化療,能提升疾病緩解並降低復發機率,治療副作用相較於高劑量化療低。患者不僅可以爭取更長的存活期與治癒率,更可以降低療程對自我實踐、工作的衝擊,仍有機會持續實踐自身理想。


健保給付減負擔 醫籲:積極治療切莫放棄

田豐銘鼓勵,目前健保已給付口服BCL-2抑制劑標靶藥於未滿75歲經檢查有心臟、肝臟、肺臟功能不全,或是年滿75歲的患者,已大幅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提高治療的成效。田豐銘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治療成績比過去進步很多,現在甚至已治癒為目標,他呼籲病患,面對該疾病不必灰心,只要願意接受正規治療,都有不錯的治癒機會,恢復正常生活指日可待。

若出現相關症狀想要探詢更多衛教資訊,或是想要尋找住家附近醫院及醫師進行相關檢查、治療,可點擊下方連結,進入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成立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衛教網站」,取得完整疾病介紹及治療資源。https://knowamltaiwan.org/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突破治療困境,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PCNSL標靶治療解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突破治療困境,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PCNSL標靶治療解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經過討論後,醫療團隊決定為患者申請使用標靶藥物–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因為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的副作用較少,且治療方式從住院化療轉為門診口服,大幅改善了生活品質,也讓患者願意繼續接受治療。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術後4個月成功減去原體重17%,原先病症也得以改善。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疾病好發於青少年至年輕成人,從十幾歲便可能開始發病,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約為4:1,患者發病時可能正值青年,而因疾病影響了原本的生活、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