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友心衰不分年齡 定期心超才能顧腎又護心

by | 1 月 13, 2023


記者:王冠廷報導

一名年約20歲的年輕男子,沒有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也沒有國人常見的三高,卻因為長期泡泡尿發現腎臟出問題,之後便過著規律洗腎的生活。透析期間從未觀察到有任何心臟功能異常的跡象,他自恃年輕,認為自己的心臟功能很好,而忽略定期做心臟超音波,一直到換腎的機會來了,在進行術前風險評估時,醫師發現他的心臟收縮力僅剩20%,趕緊轉介至心臟內科治療,在心腎團隊的共同照護下,心臟功能改善,並定期門診追蹤治療。



「傳統」與「非傳統」因子都可能導致心衰 透析病友應注意

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徐邦治醫師指出,除了三高、抽菸、肥胖等傳統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外,透析病友也需注意「非傳統」的危險因子,包括:

貧血:腎臟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製造紅血球生成素」,用來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因此當腎臟功能衰退時,容易導致腎因性貧血現象,使心臟需要更用力收縮,將血打到其他器官、組織,進而引發心臟衰竭的發生;

高血磷症:磷離子主要靠腎臟代謝,一旦腎功能衰竭就無法正常代謝磷離子,過量的磷堆積在血液中就會造成高血磷,進而引起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另外,體內磷濃度如果太高,會與血液中鈣結合並沉積在體內,造成血管鈣化,血管鈣化會使得血管變硬,造成心臟冠狀動脈血流量變少,週邊組織血液灌流減少、增加心臟衰竭風險。

其他還有營養不良、發炎反應、內皮功能失調、左心室肥大等危險因子,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性,這也是透析病友發生心臟衰竭的比率非常高的原因,因此,透析病友顧腎的同時,更應該注意自己的心臟健康。


累、喘、腫症狀易混淆 建立定期心超檢查 及早發現心衰蹤影

然而,大多數的透析病友對心臟衰竭的病識感較低,往往都是症狀變得嚴重,醫師查房或是被推進急診時,才被診斷出有心臟衰竭。再者,透析病友因為腎功能不好,無法順利排出水份,當水分堆積在腸胃道時,胃口就會不佳,長期下來營養不夠,另外,因透析過程脱除身上多餘水分,就會感到疲「累」;而水分堆積在下肢則會出現水「腫」,若是堆積到肺部產生肺積水或本身有貧血,則會有「喘」的現象,因此即便病友出現「累、喘、腫」症狀時,除了體內多餘的水分沒有順利排出外,也需考慮心臟疾病如心臟衰竭的可能。因此,徐邦治醫師呼籲,透析病友除了醫師透析門診評估、定期抽血、常規胸部X光片檢查外,對易有心血管疾病的透析病友,宜將心臟超音波檢查納入透析病友的檢查項目中,才能及早發現無症狀或非典型症狀的合併心衰的透析病友。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TW2301044777)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腹瀉、蛋白尿、心律不整,全身器官都受害!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診斷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腹瀉、蛋白尿、心律不整,全身器官都受害!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診斷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中年男性患者最初因嚴重蛋白尿前往腎臟科就診,經腎臟切片確診為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後,轉診至血液腫瘤科。」李欣學醫師表示,「患者相當配合,積極接受治療,後續也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以鞏固療效。」

患者的蛋白尿從每天8至9克顯著下降至大約1克,顯示腎臟功能明顯改善。患者的體重、營養狀態逐步恢復,整體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至今已超過六年,腎功能仍維持穩定,疾病控制良好。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早上起床時,容易筋骨緊繃,頭昏腦脹嗎?試試看用11分鐘順過這簡單的醒腦流程,從躺在床上開始做,讓我們的四肢與筋絡獲得適當地伸展,改善血液循環,調節呼吸。迎接一天的挑戰!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