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藥物助縮小腫瘤、開刀續命 胰臟癌晚期有救!

by | 12 月 22, 2022


記者:黃俐綺報導

嘉義一位60歲男性,一年前突然突然體重驟降,加上食慾不振,甚至出現黃疸現象,就醫後發現竟罹患俗稱癌王的「胰臟癌」。由於已屬於晚期,在第一線化學治療失敗後,經醫師建議,透過第二線化療藥物來控制病情,患者對藥物反應良好,六個月後腫瘤更因此縮小,進一步接受手術切除,目前病情也趨於穩定。



癌王「胰臟癌」 確診多晚期、預後不佳

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思錦表示,由於胰臟癌位於後腹腔,患者也多無症狀較難診斷,以致確診時大多局部侵襲或已發生轉移,屬於晚期、預後不佳;以上述患者來說,也是經過將近兩個月的不斷檢查,透過超音波、內視鏡、核磁共振,最後才得以切片揪出胰臟癌。


僅兩成可手術 一線二線化療藥物接力延長存活期

由於確診胰臟癌多為晚期,已轉移或侵犯至周邊器官,目前僅兩成患者能夠以手術治療,其它必須透過化療或放療來避免惡化、延長存活期。李思錦醫師說明,胰臟癌的化學治療,已經從過去的存活期3到6個月,延長至9到12個月。

李思錦醫師解釋,藥物依患者病情變化,終究會有其限制,過去傳統複方化療一旦失效,苦無其它新藥可用,所幸近年出現關鍵的第二線化療藥物,由國衛院與台灣藥廠共同研發,合併5-FU/LV使用,平均可再延長患者存活期近6個月,同時也有機會讓患者腫瘤縮小得以開刀治療。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 (NCCN)也在2016年,將此二線合併療法,列入第二線治療指引的第一級(Category1)建議。更令人欣喜的是,此二線藥物也在今年11月收獲一線臨床試驗成功的好消息,向前推進,對治療進展來說,無疑打了一劑強心針,也讓醫師多了一項抗癌新利器。

目前第二線藥物的化療合併療法,兩週一次,屬於健保給付範圍,副作用與其它化療大同小異,只要曾使用一線治療失敗,就可透過第二線治療延長存活期。另外,李思錦醫師也提到,關於標靶藥物以及免疫癌症治療藥物,在胰臟癌的治療,建議進行基因檢測,找出合適的治療方式。


體重驟降、黃疸 務必積極就醫診治

李思錦醫師提醒民眾,若是三個月內出現體重驟降10%以上,或是頻繁腹痛、黃疸,務必積極就醫,早期診斷、掌握黃金治療期。而胰臟癌除了與家族遺傳史有關係外,若吸菸、飲食過於油膩、肥胖也會增加罹癌風險,建議民眾遠離這些危險因子,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才能掌握健康生活。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