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化療、移植、類固醇,要先控制B型肝炎,預防急性肝炎爆發,專科醫師圖解說明

by | 9 月 30, 2022

接受化療、移植、類固醇,要先控制B型肝炎,預防急性肝炎爆發,專科醫師圖解說明

王先生在四十多歲時罹患淋巴癌,剛開始他非常沮喪,但是在接受化學治療後成效良好,達到完全緩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黃釧峰教授回憶,因為是B型肝炎帶原者,所以在接受化學治療前,便開始使用抗病毒藥物,預防B型肝炎病毒活化。


目前健保有給付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在化學治療療程結束後,還可以維持半年的鞏固療程,避免在化療結束後,B型肝炎突然惡化。黃釧峰說,「患者在淋巴癌完全緩解後,非常開心,便輕忽了B型肝炎,而自行停掉抗病毒藥物。大約三個月後,患者回到門診,已經出現猛爆性肝炎,有明顯黃疸,肝功能GPT飆到2000 U/L以上,血液中病毒量更是破億!」

患者好不容易戰勝癌症,卻差點因猛爆肝炎發作而死亡,幸好在投以抗病毒藥物把病毒壓抑下來後,肝功能才逐漸恢復。


B肝帶原者,癌症治療愛注意

很多癌症患者都帶有B型肝炎,黃釧峰醫師指出,根據臺灣的盛行率,四十歲以上的成年人,大約每10位癌症患者就有1位是B型肝炎帶原者。B型肝炎帶原者在接受化學治療的過程中,很容易因免疫低下而造成病毒活躍,可能導致急性肝炎,甚至猛爆性肝炎、肝衰竭,危及性命。

B肝帶原者,癌症治療愛注意

所有需要接受化療藥物治療的B型肝炎帶原者,都應該在化療前、化療期間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黃釧峰醫師強調,不論是活動帶原或不活動帶原,只要接受化學治療,都有可能造成免疫低下,使病毒活躍。


臺灣的健保已有給付,所有做化療的患者,在化療前便可以開始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直到化療結束以後,還可以多服用半年的鞏固期,預防B型肝炎帶原者因為化學治療出現急性B型肝炎。


B肝帶原者,器官移植愛注意

B型肝炎帶原者如果沒有定期追蹤治療,可能進展為肝硬化、肝衰竭,而需要接受肝臟移植。黃釧峰醫師說,接受活體肝移植或大愛肝移植後,因為需要長期使用抗排斥藥物,使得免疫力較低,可能導致B型肝炎病毒活化,造成急性肝炎,甚至猛爆性肝炎。

除了眼角膜移植外,任何接受實體器官移植,如肝臟移植、心臟移植、肺臟移植、腎臟移植的B型肝炎帶原者,都必須在移植前7天可以開始使用抗病毒藥物,並終生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

B肝帶原者,器官移植愛注意

實體器官移植又可大略分成兩類,一類是接受肝臟移植,另一類是接受肝臟以外的器官移植,例如心臟、肺臟、胰臟、腎臟等。黃釧峰醫師說,部分B型肝炎帶原者在接受肝臟移植後,雖然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仍會造成B型肝炎活化,所以除了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也要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每個肝臟移植團隊的做法不太一樣,原則上是在移植後的半年至一年內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增加B型肝炎抗體的濃度,避免發生急性肝炎。



B肝帶原者,使用類固醇愛注意

臨床上有許多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可能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治療,以控制病情,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等,黃釧峰醫師說,使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藥物,都可能讓免疫被壓抑,而導致B型肝炎活化。

使用類固醇的患者,如果使用中高劑量的類固醇2至4個禮拜後,很容易造成免疫壓抑、病毒活化,必須考慮給予病人抗病毒藥物預防急性肝炎發作。黃釧峰醫師說,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患者,會隨著藥物不同而有不同的急性肝炎風險,因此所有B型肝炎帶原者在接受免疫抑制藥物的治療過程中,也必須持續監測B型肝炎的狀態。

B肝帶原者,使用類固醇愛注意

目前,健保已納入給付,不管是使用類固醇,或是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都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黃釧峰醫師提醒,因此在開始使用前,應該請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評估B型肝炎的狀態,並開始用藥,治療期間也要小心監測肝功能和病毒活動。

假設在治療過程中發現肝功能上升,除了考慮藥物引起的肝功能異常,也必須留意是B型肝炎活化,需要即時轉介和治療。


貼心小提醒

由於B型肝炎帶原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可能毫不自覺,黃釧峰醫師提醒,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有B型肝炎帶原,建議要抽血檢查。若需要接受化學治療、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器官移植,務必確認B型肝炎的狀態,才能適時投藥,預防急性肝炎爆發!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術後4個月成功減去原體重17%,原先病症也得以改善。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疾病好發於青少年至年輕成人,從十幾歲便可能開始發病,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約為4:1,患者發病時可能正值青年,而因疾病影響了原本的生活、工作計劃。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在胃幽門螺旋桿菌被發現之後,我們知道如何殺菌、保護胃黏膜,大大減少了胃潰瘍的發生率。因此與過去四五十年相比,罹患胃癌患者的人數已經變少了。然而,全世界一年還是會新增一百萬位胃癌患者,每年因為胃癌死亡的人數也持續攀升。尤其在東亞,包含日本、南韓、與台灣,胃癌仍是非常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