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性要當心!國內乳癌確診高峰40-69歲 罩杯D升F、襯衫爆扣,輕熟女檢查揪出壘球大的腫瘤 房仲甜心自摸乳房刺刺的,機警就醫竟確診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

by | 7 月 25, 2022


華語歌手朱俐靜日前因不敵乳癌而辭世,享年40歲,美妙歌聲成為絕響。國內研究發現,台灣乳癌好發年齡為40-69歲,其中不乏未達公費乳房篩檢年齡的年輕女性,醫師呼籲女性朋友提高警覺,及早診斷和治療,即使是三陰性乳癌,若能早期治療,也有機會力拚達到近乎沒有癌症跡象的狀態。



不再畏懼三陰性乳癌預後差!女房仲3階段治療迎新生

年約30歲的「房仲甜心」張小姐,兩年前自摸右側乳房感覺「刺刺的」,機警就醫發現2.9公分腫瘤合併多顆腋下淋巴結轉移,確診為「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錯愕不已。不過,在長庚紀念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陳訓徹教授鼓勵下,張小姐積極配合治療,先接受化療合併免疫藥物的先期性治療,檢查幾乎看不到癌細胞,接續局部切除手術與術後輔助療法,目前病況穩定,找回美麗與自信,也證明即使是面對以預後差著稱的三陰性乳癌,仍需時時懷抱希望。

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乳癌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每年新增約1.5萬名個案,平均每36分鐘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在所有乳癌類型中,三陰性乳癌占比約10-15%,復發機率比其他類型來得高,但近年隨著醫藥進步,早期三陰性乳癌也有機會追求以不復發、幾乎不見癌症跡象為治療目標,特別是「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


什麼是「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曾令民表示,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是指「腫瘤介於1-2公分且合併腋下淋巴轉移」或者「腫瘤大於2公分,無論淋巴是否轉移」的三陰性乳癌。現在治療觀念是先做藥物治療再手術,以縮小腫瘤、增加乳房保留的機會、預測藥物有無療效。


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2大治療目標:腫瘤完全緩解、降低復發率

所幸,近年醫藥快速進步,在免疫治療的助力之下,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也出現新契機!國際研究發現,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手術前接受化療合併免疫治療的先期性療法,手術後接續免疫輔助治療以鞏固療效,可以提高病理學完全療效反應超過6成,有助降低近4成遠端惡化或復發風險,進而延長存活,達到接近沒有癌症跡象的目標。

陳訓徹教授強調,相較於其他類型乳癌,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接受先期性治療,更需要追求腫瘤清除至無法偵測出跡象,一旦達成目標,後續有助降低復發風險,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和整體存活期。而以林口長庚醫院臨床351位病友的統計資料顯示,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在接受化療合併免疫的先期性治療後,多數能夠達到腫瘤清除至無法偵測出跡象的目標,超過傳統小紅莓類與紫杉醇化療組合許多,復發風險也相對較低。

曾令民教授分享臨床經驗,一名年約40歲的陳小姐,去年「自摸」右乳有異常硬塊,上網查詢相關資訊,卻因害怕被診斷出乳癌,加上天生特別怕痛,對乳癌切片檢查的粗針尺寸與宛如釘書機的「咖咖聲」心生恐懼,遲遲不願就醫,直到胸部從D罩杯長大至F,撐爆襯衫,左右乳房明顯大小不一,才在朋友鼓勵下就醫,並在發現11公分、比壘球還大的腫瘤後,進一步檢查確診為「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幸好,陳小姐積極配合醫囑,接受化療合併免疫藥物的先期性治療,手術前病理檢查測不到癌細胞,術後接續輔助治療,預後良好,病況穩定。

「別再自己嚇自己!」兩位醫師分享門診經驗,許多癌友得知罹患三陰性乳癌,網路爬文看到惡性高、預後差等負面用詞後,沮喪地想放棄治療,但其實,無論早期或晚期,近年三陰性乳癌治療皆已有明顯的進步,呼籲癌友不要灰心,積極配合醫囑治療。


遠離乳癌糾纏!醫籲年輕女性定期乳篩

另外,陳訓徹醫師門診也發現,的確有一些三陰性乳癌病友確診在45歲之前,病友相對年輕,但政府目前僅針對40-45歲有乳癌家族病史、45-70歲女性予以定期乳房X光攝影檢查,因此呼籲年輕女性朋友主動養成定期做乳房檢查的習慣,以利早期發現和治療。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練肌力、心肺,擺脫焦慮的流動瑜珈基礎

練肌力、心肺,擺脫焦慮的流動瑜珈基礎

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人想要運動時,剛開始並不適合強度太高的心肺訓練,可以先試試從這樣低強度的心肺訓練開始,「流動瑜珈」就是個很適合的訓練方式,還能動到全身肌肉喔。

大幅度減重好處多?仔細評估減重治療才能健康瘦,胃腸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大幅度減重好處多?仔細評估減重治療才能健康瘦,胃腸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有位30多歲的男士,平時很喜歡打籃球,但是因為肥胖的關係,運動後容易膝蓋痛。」吳東龍醫師表示,「另外,因為健檢發現有重度脂肪肝且肝指數異常,因此患者希望可以減重。」

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減重手術「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因為是使用胃鏡進行,患者恢復迅速,隔天便能出院恢復原本的生活與工作。回診追蹤時,患者說自己的食量只剩原來的三分之一,也很配合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經過一年後,患者的體重減少達20%,而且已經沒有脂肪肝,肝指數也恢復正常,讓患者非常開心!

免疫合併標靶治療開啟新篇章!晚期肝癌不再絕望,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合併標靶治療開啟新篇章!晚期肝癌不再絕望,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 60 歲的男性患者,原本肝功能就不太理想,確診晚期肝癌時,發現肝臟內有多顆腫瘤,最大超過 10 公分,且壓迫周圍器官,AFP(甲型胎兒蛋白)指數高達 190,000 ng/ml(正常值小於 20 ng/ml)。」林裕民醫師表示,「我們先改善他的肝功能,隨後與家屬討論後決定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並協助申請健保給付以減輕經濟負擔。」經治療後,患者的 AFP 指數從 190,000 ng/ml 迅速降至 30 ng/ml,且持續治療一年,目前穩定維持在 5 ng/ml 以下。電腦斷層顯示腫瘤明顯縮小,僅殘留少量癌細胞,肝功能也逐漸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