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背側腫了一顆,原來是「筋瘤」,腱鞘囊腫圖文懶人包

by | 7 月 25, 2022


「你看看,我的手指這裡竟然冒出一小顆圓圓的東西。」芷若伸出食指,對著麥坎抱怨。


麥坎笑了笑,問:「你會痛嗎?之前我也有喔,只不過是長在手腕這邊,也是圓滾滾的一顆,醫師說這叫做『腱鞘囊腫』。後來愈長愈大,還會痛,醫師就叫我開刀拿掉了。」

「什麼?要開刀?我要暈倒了。」芷若看著食指這顆小小圓滾滾的腫塊,覺得自己麻煩大了。


什麼是腱鞘囊腫?

腱鞘囊腫是一團長在手腕或手部關節處與肌腱處的腫塊,看到一顆腫瘤,大家一定最擔心的是:「這是不是惡性的?」請放心,如果在手腕或手指關節處突然凸了一塊圓滾滾的球狀物,那最可能的原因就是「腱鞘囊腫」,而腱鞘囊腫這一團腫塊並非「壞東西」,並不是惡性的腫瘤。


腱鞘囊腫像顆球狀,會長在關節處,因為腱鞘囊腫是從關節附近的組織,包括韌帶、肌腱、或是關節的內襯長出來的,所以有些人會稱呼腱鞘囊腫為「肌腱瘤」或「筋瘤」。腱鞘囊腫最常見是長在手腕的背側,如果體積還很小的時候,可能就像一顆小豆豆,但大一點也能長到兩點五公分左右。這顆球狀組織裡面是比較濃稠的滑液,類似潤滑關節的關節液。


腱鞘囊腫帶來的症狀

通常罹患腱鞘囊腫的人會說:「嗯,我就突然看到這邊長了一顆,除了外觀還挺明顯的之外,沒有太大的問題。」腱鞘囊腫最常長在手腕及手指頭的關節或肌腱處,最常長在手腕的背側處,不過,手腕的內面或手指頭的關節,也可能會長出腱鞘囊腫。另外,也有腱鞘囊腫會出現於腳踝或足底。

腱鞘囊腫有點調皮,可能會突然出現,也可能自己消失,大小還會改變,不過通常多在2.5公分的長度以內。如果關節持續地做一些反覆性動作,腱鞘囊腫就比較容易繼續變大。

畢竟腱鞘囊腫是良性的變化,在沒有擔心惡性的狀況下,本來就不一定要處理。我們通常會看腱鞘囊腫究竟造成了哪些症狀,像是這顆囊腫若壓到了經過的神經,就會讓人感到疼痛,代表對經過的神經產生壓迫症狀,引發刺刺的異狀感,嚴重甚至會導致肌肉無力。

簡單來說,最可能需要處理的腱鞘囊腫,就是這顆腱鞘囊腫會讓人痛,或其外觀影響太明顯(長得大且凸)、或已經影響手部功能(或是像手放在桌子上時,剛剛好會壓到這個凸凸的一顆)。


哪些人容易長腱鞘囊腫

腱鞘囊腫可以發生於任何人身上,不過最常見於15到40歲之間的人,而且女性的機會比較高。假使關節的活動量很大,或關節、肌腱曾經受過傷,都會比較容易長出腱鞘囊腫。職業上常常要反覆做手腕動作的工作者,例如美髮業、廚師、持球拍的運動員、文書作業者,都比較容易罹患腱鞘囊腫。如果已經長出來腱鞘囊腫,且手部活動量繼續保持很大的話,腱鞘囊腫就容易變得愈大。相反地,假如讓手部休息,或減少反覆性的關節活動的話,可能會讓腱鞘囊腫變小一些。

還有另外一種黏液型的囊腫,比較容易長在40到70歲的人身上,也就是年紀稍長的人會得到的。這類型的黏液囊腫,常常是因為指節關節炎而引起的,這類型的黏液囊腫會長在手指頭長指甲那一面,比較容易發生於最靠近指甲的關節。


面對腱鞘囊腫

如果這顆腱鞘囊腫不太大,不影響外觀,也不造成什麼疼痛,可以先觀察就好。稍微想一下自己平時的習慣動作或訓練,看看是否能減少一些反覆性的動作,來避免腱鞘囊腫變得更大。也可以穿戴護腕之類的護具來暫時性地減少活動。然而,一般不建議長期使用護腕等輔具,免得造成這附近的肌肉都因少動而萎縮。


若腱鞘囊腫有造成痛、或影響外觀等症狀,可以先考慮「抽吸」。抽吸代表用針把腱鞘囊腫裡面的液體抽出來,因為沒有把整個囊腫移除,復發的機會比較高。一般如果腱鞘囊腫長在手的背面,是可以考慮先用抽吸的方式,減少囊腫裡面的壓力,再配合護腕等減少手腕活動的措施,會有機會改善腱鞘囊腫的大小。抽吸是門診即可完成的處置,患者不需住院。有些醫師會於抽吸的同時,打一點點類固醇進到囊腔內,但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研究顯示此舉能減少復發。

不過如果腱鞘囊腫長在手腕的內面,要抽吸前就要三思。想想看,我們測量脈搏時,手指頭是不是會搭在手腕內側橈動脈處?所以,在手腕內側大血管比較多,經過的神經也不少,要抽吸屬於比較危險的舉動,可能會傷及神經血管。

假使減少活動、抽吸等兩個方法都不適用的話,就要考慮開刀移除腱鞘囊腫,可以找整形外科或骨科醫師詢問。手術可以採取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通常開完刀要二到六周的恢復期。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剛診斷為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都相當沮喪,但現在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展!林瑛珠醫師指出,以前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大約只有6個月,隨著標靶治療的進步,若能找到合適的藥物,便有機會讓病情得到長期穩定控制,患者的存活期便能有望延長。抗癌藥物的進展日新月異,如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漸漸運用於具有HER2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像魔術子彈一般精準攻擊癌細胞,幫助提升治療成效,讓患者多一項選擇。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