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也喘小心心臟已衰竭 及早治療瓣膜問題遠離猝死

by | 5 月 20, 2022


記者:黃心瑩報導

隨著國民平均餘命越來越長,器官隨著老化也會退化,面臨到的健康問題卻越來越多。維繫生命的心臟,每天賣力打出7000公升的血液到全身,當中的瓣膜更是心血管的守門員,把關血液在心臟中進出不逆向,但若心臟瓣膜出現問題,可能使血液在心臟中逆流或無法通行,導致心臟受損。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外科教授陳紹緯醫師指出,最容易發生問題的是二尖瓣膜及主動脈瓣膜,若未在前期介入治療,待瓣膜狀況惡化,就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最終導致心臟衰竭、甚至死亡。



二尖瓣常見逆流 主動脈瓣常見狹窄

瓣膜出現的問題有許多種,陳紹緯醫師舉臨床較常見的說明,主動脈瓣常見問題為狹窄,除了先天性心臟病造成的狹窄,其他因老化、鈣化等後天因素造成主動脈瓣狹窄,多半會在七、八十歲出現症狀,也因為主動脈瓣狹窄,瓣膜開口變小,無法順利將足量血液送出到全身;二尖瓣常見問題為逆流,成因眾多,因此涵蓋的好發年齡層也更廣,如退化脫垂、心內膜炎感染、缺血性心臟衰竭、等,都可能造成二尖瓣關不緊,使得心臟內會有血液逆流的問題。

未及時治療恐心臟衰竭 及早治療搶救心臟功能
雖然致病機轉不同、發生年齡層不同,不過若未及時治療,產生的症狀卻有許多雷同。陳紹緯醫師表示,無論是瓣膜關不緊(逆流)或打不開(狹窄),持續未改善都可能邁向心臟衰竭一途,心臟功能開始衰退,便會出現胸悶、運動很喘、不運動也喘、暈倒等症狀,若是連躺平休息都覺得喘不過氣,心臟功能都可能已經非常差!若此時才治療,不僅功能無法完全恢復,也會大大增加手術風險,增加心律不整、猝死等併發症危機,使死亡率上升。因此必須在症狀不嚴重,甚至無症狀時就開始介入治療。


結構異常無法靠藥物改善 二尖瓣靠修補、主動脈瓣靠置換

瓣膜主要為結構性異常,無法以藥物治療,藥物僅能緩和症狀、減緩心臟衰退的速度。兩種瓣膜的治療方向不同,陳紹緯醫師分析,主動脈瓣主要以侵入性治療矯正結構異常,利用外科手術或經導管方式置換瓣膜,但有時心臟問題不會僅出現瓣膜上,也會在主動脈血管上,問題複雜就必須依賴外科手術一併處理。此外,建議八十歲以上長者或高風險病人則以經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為優先。

較嚴重的二尖瓣脫垂,則建議以外科手術修補為優先,保留自身組織的長期手術結果最為理想,且併發症低、存活率高,不適合修補者才建議更換瓣膜。陳紹緯醫師補充,牙周病,免疫力較差如洗腎病人,或是先天瓣膜異常患者,細菌可能經由血管進入侵蝕瓣膜,造成感染性心內膜炎,此類心臟瓣膜缺損,需先施打抗生素治療,若過於嚴重或治療無效,就必須手術將感染處切除並常需置換新的瓣膜。


生物瓣膜成未來趨勢 使用年限拉長、生活品質高

若需要進行人工瓣膜置換,主要分為金屬(機械)瓣膜與生物瓣膜,選擇的關鍵在於年齡與個人意願,國際治療指引認為未滿五、六十歲的年輕人以金屬瓣膜為主,因其使用年限最長,但同時也需要終身服用抗凝血劑,避免產生血栓。而生物瓣膜的使用年限一般為十至十五年,依個人體質等因素會影響其使用年限,因此建議年長者選擇使用牛心包膜或豬心製成的生物瓣膜。他也提到主動脈瓣目前主流為牛心瓣,而二尖瓣部分,則有最新研究顯示新一代豬心瓣膜使用年限更長,實際該如何選擇,請與專科醫師交流討論實際狀況後決定之。

雖然指引中建議年輕人選擇金屬瓣膜,但陳紹緯醫師坦言,終身服用抗凝血劑對許多年輕人來說相當麻煩,如拔牙需住院、不能從事容易受傷的高危活動、飲食需忌口等,因現代人越發注重生活品質,因此年輕人傾向選擇生物瓣膜也逐漸增加,尤其臨床中偶會有年輕女性病患有生育需求,但因服用抗凝血劑有致畸胎的可能,也會改選擇生物瓣膜。「生物瓣膜是趨勢,一定會越來越多人選擇。」陳紹緯醫師表示,因新一代瓣膜使用年限會越來越長,置換及二次手術的技術也會更進步,民眾如有置換瓣膜的需求,可以與醫師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再進化,血管內固定錨釘納健保給付,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混合式手術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再進化,血管內固定錨釘納健保給付,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混合式手術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六十多歲的男士,幾年前做健檢的時發現腹主動脈瘤,不過沒有持續追蹤。最近患者在上班的時候,突然腹部劇痛,而被送到急診室已經休克,檢查發現是主動脈瘤破裂。」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主動脈瘤是因為主動脈病變,而在承受血流壓力後逐漸膨大。膨大的主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破裂出血,建議要盡快接受治療。」

乾癬復發致傷害累積,積極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皮膚專科醫師解析

乾癬復發致傷害累積,積極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皮膚專科醫師解析

「他是一位老師,從年輕的時候就出現乾癬,每天都需要家人協助塗抹藥膏,相當費時和辛苦。」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邱足滿醫師表示,「雖然醫師一再強調乾癬並非傳染病,但患者仍然深陷恐懼中,擔心自己的皮屑會影響孩子,甚至不敢和小寶寶同床睡覺。患者的憂慮反映了「累積性生命損害(CLCI)」的概念,乾癬在多年的反覆發作與治療中,深深影響了他的心理狀態、生活型態以及家庭互動。」

患者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效果良好,皮膚狀況將近100%改善。然而,兩年後因健保規定被迫「下車」暫緩生物製劑,改用傳統藥物與外用藥膏治療,但效果較不理想。見到好不容易消失的皮膚病灶再度惡化,讓患者非常難受。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女士,因為容易疲倦、食慾不振、全身不適等症狀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腎臟有顆約5公分大的腫瘤。」葉劭德醫師表示,「由於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在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根治性腎臟切除術及淋巴結廓清。」

病理報告證實為腎細胞癌且有淋巴結轉移,所以在術後開始使用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KI)合併免疫治療。經過治療後,患者的食慾改善,體重也漸漸回升,目前仍持續在追蹤治療。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居家動起來的最佳選擇就是有趣又多變化的踏步有氧,想要保持低衝擊的話可以先減少跳躍的動作。當身體熱起來後,可以再搭配其他肌力訓練或做點動態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