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耳朵痛,竟然是夜間磨牙造成的!談顳顎關節症候群

by | 4 月 27, 2022


顳顎關節位在我們耳朵前方,中臉的兩側,是個讓下頷與頭骨的顳部連結起來的關節。我們的下頷可以開合,能說話、咀嚼、打哈欠,都需要這個關節的動作。如果顳顎關節出現狀況,可能是讓人張口困難、感到疼痛的「顳顎關節症候群」。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症狀

◎ 痛:例如下頷痛,也可以單側或雙側的關節痛,甚至可能帶來頭痛、耳內痛、肩頸痛
◎ 難以把嘴巴張到很開
◎ 張嘴或閉嘴的時候會有關節摩擦的聲響
◎ 臉部覺得很累,或有關節被鎖住的感覺
◎ 比較難咀嚼,或咀嚼時也會痛


如果常覺得臉的兩側會痛,嘴巴無法順利打開、合起,咀嚼有困難,或是耳內痛時檢查耳朵都沒事,聽力沒下降,沒有感染等問題,可以考慮找牙醫師診治,看看是否有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問題。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原因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問題可能出在控制顳顎關節的肌肉,或是在關節本身。通常比較難說究竟是哪個確切原因導致了顳顎關節障礙,因為通常是綜合了幾個可能因素而讓顳顎關節的狀況愈來愈惡化。例如以下的狀況

◆ 常常用力咬緊牙關,或容易半夜磨牙,喜歡咀嚼硬的食物。
◆ 平時壓力大,或容易緊張焦慮,臉部肌肉過度緊繃。
◆ 曾經有外傷讓關節錯位,或原本就咬合不良。
◆ 有各種原因引發的關節發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


在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患者中,女性患者佔的比例比較高,常常是介於20到40歲之間的年齡。


改善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方式

如果不處理顳顎關節症候群的話,可能會臉部會愈來愈容易痛,牙齒也容易受損。萬一有顳顎關節症候群的症狀,記得找牙醫師診療。

○ 正在痛起來的時候可以冰敷臉部顳側約十分鐘
○ 不要吃太硬的食物,不要嚼口香糖
○ 打哈欠、唱歌的時候嘴巴不要張太大
○ 練習冥想等放鬆減壓的技巧
○ 晚上睡覺的時候帶個咬合板,咬合板讓肌肉和關節放鬆
○ 使用止痛藥、減少發炎的藥物
○ 可以使用抗憂鬱劑與肌肉鬆弛劑來舒緩疼痛以及減少肌肉的痙攣
○ 練習下頷的伸展,練完之後熱敷個五分鐘


臉部微運動,改善顳顎關節症候群

如果你覺得平時顳顎關節有點不舒服,試試看練習以下的幾個動作,讓下巴獲得伸展放鬆。


下頷放鬆

舌尖頂到牙齒後方的上顎處,上下排牙齒自動分開,讓下頷肌肉放鬆。這個動作並不引人注目,可以在任何時間點練習這個動作。

金魚練習

舌尖頂在上顎牙齒後方,右手食指放在右顳顎關節處,左手食指放在下巴,讓下巴往下打開嘴巴,再合起,連續練習十次。


縮下巴

挺胸坐直或站直,頭擺正眼睛往前看,然後做縮下巴、擠出雙下巴的動作,停留3秒鐘,反覆練習十次。

張嘴阻力練習

用拇指頂住下巴,慢慢張開嘴巴,感覺張口時拇指帶來的阻力,持續三到六秒,再閉上嘴巴。

多多練習這些動作,能改善顳顎關節症候群,效果甚至不亞於咬合板喔。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改善癌症惡病質,幫助抗癌更有效

改善癌症惡病質,幫助抗癌更有效

癌症惡病質對於患者來說,不只單純是體重的減輕,它會帶來的影響非常全面,有可能會導致癌症治療的效果降低,或者是疾病復發或惡化。如果能夠比較早發現,比較早治療,才能有比較好的結果!

乳房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嗎?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適用時機與手術步驟,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乳房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嗎?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適用時機與手術步驟,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接受超音波檢查時發現一顆約2公分的乳房腫瘤。」黃啟瑜醫師表示,「即便是良性的乳房腫瘤,患者還是會擔心、焦慮,但是又對手術感到害怕,而一直猶豫不決。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

後續在局部麻醉下,利用真空抽吸輔助針進行手術,順利切除乳房腫瘤,傷口約0.3公分,術後恢復相當順利。術後病理報告顯示為良性腫瘤,讓患者鬆了一口氣,相當開心。

復發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治療進展,國際指引列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入後線治療,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復發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治療進展,國際指引列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入後線治療,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濾泡性淋巴瘤多好發於50至60歲中年患者,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很多是在做檢查時意外發現;或在頸部、鼠蹊、腋下等處摸到腫大的淋巴結,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疲勞、咳嗽、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等症狀,確定診斷時大多已是第二、第三期。」張明志醫師指出,濾泡性淋巴瘤為淋巴結濾泡生發中心中的淋巴球不受控制地生長,導致增生的細胞大於正常比例而形成,如果濾泡內的淋巴球數量過多,甚至溢出到淋巴結外,就有機會進一步發展成瀰漫性淋巴瘤。

長不高,好煩惱!提前佈局長高黃金期,最大化增值兒童成長的生長激素治療解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長不高,好煩惱!提前佈局長高黃金期,最大化增值兒童成長的生長激素治療解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幾年前有位12歲的男生,來就醫時身高只有135公分。」高銓宏醫師指出,「追蹤發現,他一年長高不到4公分。進一步檢查後,確定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症。」

雖然診斷生長激素缺乏症,也準備向健保申請生長激素治療,但是患者卻沒有回診。幾年後,患者再度回到門診,身高只有150公分,當時X光檢查顯示骨齡已經超過15歲。當男生的骨齡達16歲後,幾乎無法再長高,所以150公分大致就是他的成人身高了,錯過治療期,真的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