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瘀青、出血點,當心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by | 4 月 25, 2022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周聖傑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周聖傑醫師:大家好,我是周聖傑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什麼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周聖傑醫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顧名思義就是免疫的失調,造成免疫系統去攻擊病友自己的血小板,而造成血小板減少的現象,以前又叫做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或者是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甚至簡稱紫斑症,英文的縮寫是ITP,都是指同樣的疾病,甚至在更早以前,曾經因為不太清楚這個病發生的原因,還有被稱作是特發性,或者是不明原因血小板減少症,也都是同樣的疾病。

劉育志醫師:請問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周聖傑醫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就是因為血小板減少,所以會產生一些出血的症狀,血小板沒有減少太厲害的時候,有時候也有可能沒有症狀,只是檢查的時候可以發現,出血的症狀,比較典型的是皮膚這種點狀的瘀斑,也有可能是大片的瘀斑,或者是任何身上其他部分的出血,包含流鼻血、口腔、牙齒、黏膜出血,或者比較嚴重的內臟,或是腦出血,都有可能會發生。

劉育志醫師:請問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可能造成哪些嚴重的併發症?

周聖傑醫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因為它的主要症狀是出血,所以嚴重的併發症就是出血,在比較關鍵或者是嚴重的部位出血,像是嚴重的腸胃道出血,或者是腹內出血,或者是有時候會遇到腦內出血的情形。

劉育志醫師:請問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好發在哪些族群?

周聖傑醫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是一個免疫失調的疾病,所以蠻多是在小朋友或年輕人,但是最近也發現到老年的族群,因為免疫功能的退化跟一些變化,也會造成在老年族群也有看到不少這樣的病患。

劉育志醫師:懷疑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的時候,需要到什麼科就診?

周聖傑醫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可以到各大醫院血液科的門診,就可以做適切的診斷跟評估,同時也可以給予適當的治療。

劉育志醫師:懷疑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的時候,需要做哪些檢查?

周聖傑醫師:如果醫師懷疑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首先是要看血小板的數值,是不是下降到一定的程度,再來可以做一些免疫相關的檢查,包含抗血小板抗體,或是其他自體免疫的疾病,來分辨是單純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還是有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的問題。

劉育志醫師:請問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周聖傑醫師:在早年的時候,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只有兩種治療方式,就是類固醇跟脾臟切除,但是最近醫學的進步,已經有許多新型的免疫抑制的藥物,可以更有效,更少副作用的壓制免疫系統,來治療免疫失調的情形,同時也有一些新型的刺激血小板生長藥物,所以現在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可以說是相當多元,選擇非常多,所以病友們可以跟醫師好好討論,來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劉育志醫師:接受治療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狀況?

周聖傑醫師:因為主要的治療還是會以類固醇為主,但是類固醇常有一些血糖,或者是失眠,或者是腸胃不適,甚至長期使用有一些體態改變等副作用,一般建議類固醇最好不要使用超過六個禮拜,不過這要看病人臨床上的變化,跟醫師的判斷,不是絕對的標準。

周聖傑醫師:另外一個會用的治療包含脾臟切除,就要注意一些疫苗施打,需要在脾臟切除之前進行,另外很多免疫抑制的藥物,各自有副作用,大部分通用的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免疫的壓制,病友們要注意感染的發生,如果是刺激血小板生成的藥物,有一些會有肝指數的問題,也需要密切的追蹤。

劉育志醫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周聖傑醫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這個疾病,因為是免疫失調所造成的,所以常常跟生活裡面各種壓力的狀況,或者是生活上的改變有關係,像有病友考期中考,準備論文、工作壓力增加,就會讓疾病惡化,跟一般疾病一樣的,它也是一個慢性疾病,所以要長期跟醫師好好配合,規則服藥,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周聖傑醫師:我印象很深刻有一位年輕的小姐,她是在其他醫院診斷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用類固醇用了蠻長一段時間,來的時候胖胖的,有一些瘀斑,因為類固醇也容易讓皮膚變薄,同時血小板控制得也非常不好,看起來很不開心,經過一些藥物的調整,我們逐漸把類固醇減量,改換成其他免疫的藥物,改善之後,類固醇這種長期使用、造成體態改變的藥效,慢慢地消失。

周聖傑醫師:因為後來我們讓病人很穩定的三個月回來一趟,有一次她回診的時候,我完全認不出來她是誰,因為她大概消了一半,變成原本一半的大小,我完全沒有想到她原本的模樣是這樣,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早年的時候只有類固醇可以使用,確實讓病人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副作用,有時候治療的效果也相當不好,現在有很多療效很好、副作用又比較低的選擇,這個案例可以分享給大家,希望病友們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劉育志醫師:感謝周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周聖傑醫師:掰掰。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