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雷射手術比一比,眼科醫師解析

by | 3 月 3, 2022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張聰麒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張聰麒醫師:大家好,我是遠見眼科張聰麒醫師,大家好。


劉育志醫師:請問張醫師,為什麼會出現老花眼?

張聰麒醫師:老花眼就是眼睛調節能力隨著年紀而下降,以前年輕的時候,眼睛像是一台很好的相機一樣,可以看得很遠、看得很近,所謂的老花就是調節力變差,我們需要戴另一副老花眼鏡,除了近視眼鏡之外,還要再加上一副老花眼鏡來幫助我們看近的,一般人大概到40歲左右,開始會體會到老花眼的威力,你會發現有些人常會把眼鏡往上推,來看近的、看手機,或是把手機拉很遠,這些都是老花眼的現象,通常到40歲左右開始會有這種現象產生。

劉育志醫師:到幾歲之後老花眼就不會再繼續在惡化了?

張聰麒醫師:老花眼其實就是所謂調睫肌愈來愈像,像到0為止,像到0就是300度老花看30公分的東西,300度老花到60歲左右,之後就定型了,老花再也沒有調節力了,最終就是300度老花。

劉育志醫師:請問矯正老花眼的方式有哪些?

張聰麒醫師:最簡單的矯正老花眼方式,把近視眼鏡拿下來看近的,拿上拿下這樣子,另一種可以換另外一副眼鏡,另外一副老花眼鏡,近視眼鏡拿下來換另一副眼鏡,還有另外一種漸進多焦的眼鏡,也可以戴著,上方看遠,下方看近,雙焦眼鏡,現在也有漸進多焦的眼鏡,另外還有隱形眼鏡也是一種方式,我們也有多焦的隱形眼鏡可以戴上去看近,還有比較新的方式,用雷射去處理老花的問題,另外,白內障也是一種方式,白內障水晶體的置換,也可以把老花功能加進去,有這麼多方式來做處理。

劉育志醫師:如果用手術矯正老花眼該怎麼做?

張聰麒醫師:過去長久以來醫師一直嘗試,想永久改善老花的這種狀況,所以我們曾經嘗試用植體植入我們角膜上面,使角膜產生一個凸點,產生類似放大鏡一樣,這樣看近的物體就會變大,那有蠻多缺點的,因為它會造成周邊視野只剩中間視野而已,所以一隻眼睛只剩中間視野,這樣整個犧牲太大了一點,開車還是什麼看不到旁邊的物體,這樣開車非常危險,後來我們選擇用視差的方式去處理,就是我們一隻眼睛打入近視雷射之後剩下0度,另外一隻眼睛是150度或200度,那這樣的狀況是比較可以被接受的,但是依然沒辦法cover掉我們300度老花的距離,這是過去以來老花雷射手術的缺點。

劉育志醫師:目前老花雷射手術會怎麼進行?

張聰麒醫師:目前老花雷射一直再推陳出新,愈來愈好,目前還有一種新的方式,除了打上視差之外我們可以打上景深,剛剛有說過老花會有300度,可是我們眼睛頂多只能承受200度的視差,開始會覺得不舒服,那我們現在可以打上景深,用球差來製造景深,每一隻眼睛可以多延長150度左右的功能出來,所以我們可以在比較弱的那隻眼睛,已經150度近視眼的時候,再打入150度的景深達到300度老花的功能,就可以遠、中、近都通吃,而且因為連我們的利眼,都延長焦段到中距離來的時候,二隻眼睛的影像融合度會比較好,比較不會有視差跟頭暈的問題。

張聰麒醫師:那有一個50幾歲的女性,在公司職位很高,每天都要看很多報表,那她常常這樣拿上拿下的看,都會被調侃說主管妳是不是有老花眼了?那她聽到這個老就會覺得說自己明明就很年輕,是個美魔女,可是就絕對不能聽到老這個字,所以她就來到我這邊,就說到底有什麼方式,我就是不要讓人家看到我,需要一直把眼鏡拿上拿下的,我們就用這個老花雷射幫她處理完之後,她就不用戴眼鏡,看近、看遠都還覺得蠻適應的,她覺得都很不錯,可以重新回去公司,挺起腰桿子說我沒有老花眼,不要再說我老這個字了。

劉育志醫師:感謝張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張聰麒醫師:謝謝劉醫師,謝謝大家。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早上起床時,容易筋骨緊繃,頭昏腦脹嗎?試試看用11分鐘順過這簡單的醒腦流程,從躺在床上開始做,讓我們的四肢與筋絡獲得適當地伸展,改善血液循環,調節呼吸。迎接一天的挑戰!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