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發炎猶如火燒厝,積極治療助黏膜癒合

by | 3 月 22, 2022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張崇信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張崇信醫師:大家好,我是張崇信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讓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最困擾的問題有哪些?

張崇信醫師:其實在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非常困擾的就是不斷的腹瀉,然後都是血便。有些患者一、兩個小時就要跑廁所,甚至沒有辦法離開自己的馬桶或是臥室,所以就沒有辦法出去工作。每次看到出血的時候也非常的害怕,然後一直貧血、頭暈的狀況。

張崇信醫師:儘管沒有嚴重的腹瀉跟血便,光是腹痛、吃不下,人一直瘦下去其實也是非常困擾的。更不用說有些患者,他其實跑了很多家醫院,但是對於這種罕見的免疫系統疾病,沒有辦法獲得診斷,也沒有辦法獲得很好的治療,到最後就要手術了,這是病人非常困擾的事情。

劉育志醫師:接受治療前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張崇信醫師:接受治療前,患者需要排除一些感染跟腫瘤,比方說巨細胞病毒、結核菌、細菌、厭氧菌這部分,也要排除腸子的淋巴癌,才不會誤診。我們開始治療的時候,會確認患者影響到的部分是胃、小腸、大腸,或者有其他的眼睛、關節、皮膚的部分,也會評估他的嚴重程度。

劉育志醫師:接受治療的時候,要如何評估治療成效?

張崇信醫師:很多病友會認為他肚子不痛了、沒有拉肚子了、能夠吃了、臨床的症狀已經緩解了,這樣就夠了。這些患者有些人腸道還在發炎。我們需要用驗血的方法、檢驗糞便的鈣衛蛋白,可以做小腸的超音波;可以排腹部的核磁共振;當然也可以排膠囊內視鏡、小腸鏡、大腸鏡,有很多的工具。然後依照病患的需求及特徵來安排追蹤,只要黏膜可以癒合,就可以減少將來的一堆併發症。

劉育志醫師:請問腸黏膜癒合有何重要性?

張崇信醫師:如果腸子的黏膜沒有癒合,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況,還是會有反覆出血的狀況,甚至有一些瘻管的形成,腸子的穿孔,需要緊急手術。久了以後,因為發炎、癒合又發炎,十年內大腸癌的風險也是正常人的好幾倍。

劉育志醫師:請問生物製劑和傳統藥物的治療成效有何差異?

張崇信醫師:如果是針對輕症,這種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使用傳統藥物,口服的5-ASA這類藥物。基本上在潰瘍性結腸炎效果會比較好一點,但是在克隆氏症的效果就不是很好,變成有些患者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劑的治療。儘管有免疫抑制劑的治療,讓症狀都好了、黏膜也完全癒合,這樣的機會恐怕也不到一半。以致於有些患者必須在疾病發作的時候就開始用類固醇把它壓下來,久了類固醇的效果越來越差,或是產生依賴性以後,類固醇的副作用一一地又跑起來。

張崇信醫師:如果是中重度的患者,又有很多不良預後因子,我們會建議提早使用生物製劑,來避開免疫抑制劑跟類固醇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然後讓黏膜癒合、臨床症狀也緩解、內視鏡看起來完全正常。這樣的機會可以從20%,提高到60%,甚至80%。

劉育志醫師:請問生物製劑和傳統藥物的副作用有何差異?

張崇信醫師:傳統藥物如果是口服的5-ASA這類藥物,其實還是有些人會產生過敏,甚至吃藥以後拉肚子更嚴重的狀況,而必須要停藥。而且隨著年紀的增加,腎功能變差,這些藥物都要從腎臟去做排泄,所以藥量必須減到很低。

張崇信醫師:接下來針對中度的患者,他如果使用免疫抑制劑,有些人會造成骨髓造血不好,白血球低下就感染,然後貧血,血小板低下的話,就很容易有瘀青、出血的狀況。也有些人有反覆的鼻竇炎、中耳炎、肺部的發炎、泌尿道發炎、傷口癒合也不好。甚至少部分的人會有胰臟的發炎、肝臟的發炎,必須把免疫的抑制劑停掉。

張崇信醫師:相對而言,如果可以提早正確地在適當時機,慎選病患給予使用生物製劑,可以避掉免疫抑制劑和類固醇的副作用。而且越早把疾病控制下來,那麼我們就不需要用這麼高貴或更久的時間讓疾病獲得控制。

劉育志醫師:長期接受治療的安全性如何?

張崇信醫師:其實如果長期治療下去,黏膜可以癒合、症狀都可以好,患者可以生活自理,甚至出去工作、出去旅遊,這樣反而安全性比較高。可是在疫情期間,可以發現有些人就醫不方便,或是擔心會染疫,所以就自己停藥了。或者是健保已經不給付藥物了,而在疫情期間,他也不願意接受內視鏡的檢查。停藥以後,風險反而就變得非常高,有些患者會來急診,重新再打類固醇;有些患者甚至就會接受手術。所以對我們來講,長期的用藥,如果可以依照疾病的嚴重程度、腸道影響的範圍去做一些調整,長期用藥會比擅自停藥來講,安全性來得更高。

劉育志醫師:計畫懷孕的時候,需要調整藥物嗎?

張崇信醫師:跟傳統藥物比起來,現在已經有很多新一代的生物製劑,甚至有腸道專一的生物製劑,所以患者用藥就有更多選擇。這些藥物在維持症狀能夠穩定、生產能夠順利,其實都比之前的藥物好很多。

張崇信醫師:他其實才二十幾歲,他是一個博士生。在準備畢業論文的時候,因為壓力非常大、飲食也不正常,以致於解大量的血便,然後昏倒在圖書館,才被人家緊急送醫。一送過來就住進加護病房,做了一些斷層掃描跟內視鏡,發現整個腸子潰爛地非常厲害,而且又有狹窄的狀況。我們積極地用生物製劑幫他控制下來以後,他也不需要用類固醇,而且他也沒有開刀,黏膜的狀況也很穩定,所以我覺得還蠻高興的。

劉育志醫師:感謝張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