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骨質疏鬆日呼籲「防疫」更要「防意外」 疫情降級更應嚴守骨鬆三防 千萬別因骨折讓病情警戒「升級」!

by | 10 月 20, 2021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訂定每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World Osteoporosis Day),期望能透過世界骨質疏鬆日,提倡民眾增加骨質疏鬆症疾病認知,關心骨質健康。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四名,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1〕。疫情導致民眾待在家中的時間增加,根據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統計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約有30%至50%曾在1年內發生過跌倒事件,其中更有三分之一的老人曾於家中跌倒,其他區域包括醫院、社區、長期照護機構等皆榜上有名〔2〕。若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嚴重則可能造成未來生活品質降低與失能臥床風險等後果,死亡率更高達約22%〔3〕。建議民眾遵照骨鬆三級警戒有三防:防意外、防跌倒、防骨折,提高警覺做好日常防護,才能有效降低因骨鬆骨折導致之失能臥床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黃兆山醫師分享,曾收治一位已確診骨質疏鬆症的70歲黃阿嬤,某天在家中浴室不小心跌倒,造成腰椎及其他多處骨折,差點就面臨嚴重失能風險。提醒骨質疏鬆症患者與照護者對於日常生活照護絕不可大意,建議家中長輩的生活區域,例如臥室、浴室,可加裝扶手等防跌倒的設備,「防疫」更要「防意外」。


停經後婦女隱形殺手!骨質疏鬆症導致之骨折嚴重恐將失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骨質疏鬆症為骨量減少或骨密度下降,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導致骨骼脆弱,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急速降低,骨質流失的速度會迅速增加。因為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中,有6%的民眾會發生髖關節骨折,根據統計,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之內女性死亡率達15%,男性死亡率更高達20%,且存活的病患中三分之一從此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需要他人照顧〔3〕。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黃駿豐主任表示:「台灣每三位50歲以上的女性中,就有一位罹患骨質疏鬆症,且更有二分之一的機率發生骨折情況,國人雖然對骨鬆普遍認知度高,但對嚴重骨折風險卻無警覺,導致眾多民眾都直到意外跌倒而骨折就醫,才發現已罹患骨質疏鬆症,而嚴重骨折後,更可能導致失能臥床風險,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骨鬆現在治療方式越趨完善,只要遵循醫囑,骨鬆是可以被治療的。目前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也持續在推動健保給付能夠受益用藥的限制放寬,過去健保給付的藥品僅支付發生骨折的患者為限,希望能盡快開放給已確診骨質疏鬆症患者能夠及早用藥。」


骨鬆治療勿中斷,遵循醫囑防骨折

骨鬆患者相較於一般民眾,更易發生骨折,像是上述黃阿嬤的案例,在家中不慎跌倒就造成嚴重骨折,甚至有失能風險,但若能及早發現且持續治療,骨折機率便會逐漸下降,如自行停藥,骨折機率甚至比治療之前還要再更高。除了留意自己有沒有駝背、變矮或下背疼痛等症狀外,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至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藉由DXA骨密度檢測(雙能量放射線吸收測量法)確認自己的骨密度,萬一罹患骨鬆症也可以及早治療。目前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藥物有多種選擇,主要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作用,傳統治療骨鬆的藥物多為單一作用,而目前已有同時可對抗骨質流失,又可促進骨質生成的雙機轉藥物,可為罹患嚴重骨質疏鬆症,與因骨鬆骨折住院、希望降低再次骨折風險的患者,提供另一種積極的治療選擇,建議民眾諮詢專科醫師,並遵從醫囑進行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黃兆山醫師提醒:「骨質疏鬆症患者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若因疫情中斷治療,將會導致嚴重後果,目前疫情趨緩,使用骨質疏鬆症藥物的患者應繼續接受持續治療,保持無發生骨折對於骨質疏鬆症來說是至關重要。有部分的藥物延遲會造成骨質流失骨折風險增加的危害,建議與醫師商討回診時間,或透過視訊門診方式開立藥物,遵循醫囑積極配合治療。另外,進出醫院時務必做好防疫措施,只要有穩定且長期的治療,都可以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預防未來骨折情況的發生。」


骨質疏鬆有三防:防意外、防跌倒、防骨折,聰明解除骨鬆警戒

骨折情況一旦發生便不可逆,民眾可以利用骨質疏鬆警戒來自我照護,進行生活調整。

「一級警戒:自我照護防骨折」保密防跌不骨折,注意日常環境需視野良好且確保行經路徑以避免跌倒,除多曬太陽增加體內維生素D轉化,也可搭配適當的阻力運動促進骨質生成。

「二級警戒:謹遵醫囑防停藥」骨質疏鬆患者若自行中斷用藥將導致骨質流失,並提升骨折風險。建議已接受治療的患者,聽從醫囑定期回診並持續用藥,以防自行停藥後病情惡化。

「三級警戒:骨折發生防失能」骨質疏鬆患者容易併發脊椎壓迫性或髖部骨折,導致不良於行,20%的髖部骨折患者多在一年內死亡,若出現劇痛或骨折狀況,請立即至醫院就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黃駿豐主任提醒患者:「骨質疏鬆症本身不會增加 COVID-19 感染或併發症的風險〔5〕,骨鬆治療及施打疫苗相同重要,建議盡早確認自己施打疫苗的時機,並且遵照醫囑用藥,建議骨鬆施打治療與疫苗施打間隔一週,若民眾無法確定自己的病情如何,建議與自己的主治醫師詢問及討論,切勿自行中斷藥物,以避免不良情況出現。」

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黃兆山醫師進一步提醒民眾:「骨質疏鬆症最重要的是及早檢測與藥物治療,民眾可以經由骨折風險評估表估算未來10年骨鬆性骨折的可能性〔6〕,如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並配合醫囑使用適當藥物治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台灣安進長期關注台灣民眾的骨骼健康,期望藉由世界骨鬆日讓民眾提升對骨質疏鬆症的認知,疫情期間,「防疫」更要「防意外」,千萬別因骨折讓病情警戒「升級」!」

參考資料:
1.隱形的殺手骨質疏鬆症 關心骨骼的健康,就從今天做起:https://www.cgh.org.tw/rwd1320/store/F4/1669_15.pdf 
2.老年人的跌倒與骨折預防:https://www.tagg.org.tw/upload/nFile/0-3-2-P078-090%20%E6%A5%8A%E6%A6%AE%E6%A3%AE.pdf 
3.骨質疏鬆簡介:https://www.tcmg.com.tw/site/site_2/info_detail.php?id=212&Key=623 
4.早期診斷可預防未來骨折:https://www.fightthefracture.tw/prevent-a-fracture 
5.COVID-19 疫苗接種和骨質疏鬆症治療聯合指引:http://www.toa1997.org.tw/upload/news/108/74.pdf?v=210609151408 
6.FRAX Calculation Tool:https://www.sheffield.ac.uk/FRAX/tool.aspx?country=26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針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謝炯昭醫師說,「傳統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必須先要開胸,接上心肺機,並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已成為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利器。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七十多歲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患者,接受第一線治療後一年多又復發,二線治療的效果也不佳。淋巴結腫大到壓迫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兩隻腳腫得非常嚴重,偏偏當時患者的身體狀況又已無法承受更高強度的化療,情況十分不樂觀。」蕭惠樺醫師回憶,「當時剛好有一款突破性機轉的新藥問世,與患者討論後決定試試,結果才打第一個療程,腫瘤就縮小一半,第二個療程後更是幾乎全消,很快速就將淋巴癌控制住!」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每次好像我只要一出國,手掌上就會出現這些好癢的小水泡。」飛機一落地,若真就向來接機的姐姐抱怨著。 姊姊看了一眼若真的手,輕輕鬆鬆地回應:「你還好,只有出國時才會這樣。我覺得我的腳每隔幾個星期就會出現一次這些小水泡,本來想要不理它,不過好像因此而感染了,在皮膚科吃了幾天的藥才好。」 「天啊,原來你也有同樣的狀況,」若真驚呼:「醫生說我的狀況是汗皰疹,所以汗皰疹是遺傳引起的嗎?」 汗皰疹(Pompholyx, Dyshidrosis)是種影響手部和腳部的濕疹變化, 汗皰疹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