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岳宏報導
一名80多歲女性,平常不抽菸,被診斷第四期肺癌,合併骨轉移,透過標靶治療穩定控制肺部腫瘤。然而一年後開始出現頭暈、智力情況下降,檢查確認是腦部發生癌轉移了。之後轉用新型標靶治療,後續服藥將近一年,成功讓腦部腫瘤縮小、智力情況也趨穩定。
肺癌發現多晚期 20-30%患者可能初診斷即腦轉移
診治上述案例的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嘉成表示,台灣肺癌發生率逐年上升,每年有一萬兩千多例,過去多與抽菸有關,目前不抽菸的女性卻越來越多,又以EGFR基因陽性表現的肺腺癌最多,而且早期症狀不明顯,60-70%有症狀求醫時已屬晚期,有器官轉移的現象。
「肺癌容易轉移至骨頭、肝臟和腦部,其中約20-30%肺癌病人在初診斷即發生腦轉移。」曾嘉成醫師指出,肺癌患者應定期腦部常規檢查,因為超過一半腦轉移沒有症狀,另一半則以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以類似中風徵兆表現,出現癱瘓、半邊肢體無力、語言受阻,更嚴重則癲癇發作。
肺癌腦轉移治療棘手 標靶治療逆轉
在過去,肺癌腦轉移是很棘手的治療狀況,臨床報告顯示,沒有好好治療,存活期僅約3-6個月。曾嘉成醫師提到,過去只有屬於大分子藥物的化療,難以穿透血腦障蔽進入腦部抑制癌細胞,還必須仰賴腦部放療,確實預後較不理想。
所幸肺癌已經進入精準治療年代,曾嘉成醫師說明,特定肺癌基因是腫瘤生成的途徑,只要基因檢測陽性,就能透過標靶藥物對帶有該基因的癌細胞精準打擊,而且標靶藥物屬於小分子藥物,可以穿透血腦障蔽,尤其EGFR標靶發展至今,已有穿透成效較高的藥物,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因此腦轉移病人在一線標靶治療的選擇上非常重要的,對其預後也有很關鍵的影響。
在標靶治療的一項國際大型臨床試驗中,就有收入不少腦轉移個案,針對腦轉移的效果已有明確的分析。
不過醫師提醒,標靶藥物的副作用與化療不同,EGFR屬於上皮細胞的受體,多分布於皮膚,因此容易有皮膚疹、皮膚癢、青春痘等副作用,嚴重則有甲溝炎;另外同屬上皮細胞的腸道細胞也會受影響,出現腹瀉;更嚴重則有1-3%患者會間質性肺病,造成低血氧。
醫師也強調,嚴重副作用不太常見,且大部分副作用可以用藥物緩解,或減低劑量設法控制。
肺癌腦轉移的觀念翻轉 好好治療改善預後
「肺癌腦轉移只要好好治療,預後都會好很多。」對於肺癌腦轉移患者,曾嘉成醫師喊話,若基因檢測陰性也不用氣餒,目前更新的化療、放療也可以好好控制;若基因檢測是陽性,更不用擔心,新一代的標靶藥物,有機會不用電療。
曾嘉成醫師說,肺癌腦轉移的觀念已轉變,只要持續治療,腦部腫瘤都有機會順利消失,即使復發也需要長久的時間,甚至腦部腫瘤只有一兩顆,也可以外科開刀處理,預後還會更好,患者應好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