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腦轉治療趨多元 八旬婦靠肺癌標靶獲控制

by | 10 月 1, 2021


記者:蔡岳宏報導

一名80多歲女性,平常不抽菸,被診斷第四期肺癌,合併骨轉移,透過標靶治療穩定控制肺部腫瘤。然而一年後開始出現頭暈、智力情況下降,檢查確認是腦部發生癌轉移了。之後轉用新型標靶治療,後續服藥將近一年,成功讓腦部腫瘤縮小、智力情況也趨穩定。



肺癌發現多晚期 20-30%患者可能初診斷即腦轉移

診治上述案例的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嘉成表示,台灣肺癌發生率逐年上升,每年有一萬兩千多例,過去多與抽菸有關,目前不抽菸的女性卻越來越多,又以EGFR基因陽性表現的肺腺癌最多,而且早期症狀不明顯,60-70%有症狀求醫時已屬晚期,有器官轉移的現象。

「肺癌容易轉移至骨頭、肝臟和腦部,其中約20-30%肺癌病人在初診斷即發生腦轉移。」曾嘉成醫師指出,肺癌患者應定期腦部常規檢查,因為超過一半腦轉移沒有症狀,另一半則以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以類似中風徵兆表現,出現癱瘓、半邊肢體無力、語言受阻,更嚴重則癲癇發作。


肺癌腦轉移治療棘手 標靶治療逆轉

在過去,肺癌腦轉移是很棘手的治療狀況,臨床報告顯示,沒有好好治療,存活期僅約3-6個月。曾嘉成醫師提到,過去只有屬於大分子藥物的化療,難以穿透血腦障蔽進入腦部抑制癌細胞,還必須仰賴腦部放療,確實預後較不理想。

所幸肺癌已經進入精準治療年代,曾嘉成醫師說明,特定肺癌基因是腫瘤生成的途徑,只要基因檢測陽性,就能透過標靶藥物對帶有該基因的癌細胞精準打擊,而且標靶藥物屬於小分子藥物,可以穿透血腦障蔽,尤其EGFR標靶發展至今,已有穿透成效較高的藥物,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因此腦轉移病人在一線標靶治療的選擇上非常重要的,對其預後也有很關鍵的影響。

在標靶治療的一項國際大型臨床試驗中,就有收入不少腦轉移個案,針對腦轉移的效果已有明確的分析。

不過醫師提醒,標靶藥物的副作用與化療不同,EGFR屬於上皮細胞的受體,多分布於皮膚,因此容易有皮膚疹、皮膚癢、青春痘等副作用,嚴重則有甲溝炎;另外同屬上皮細胞的腸道細胞也會受影響,出現腹瀉;更嚴重則有1-3%患者會間質性肺病,造成低血氧。

醫師也強調,嚴重副作用不太常見,且大部分副作用可以用藥物緩解,或減低劑量設法控制。


肺癌腦轉移的觀念翻轉 好好治療改善預後

「肺癌腦轉移只要好好治療,預後都會好很多。」對於肺癌腦轉移患者,曾嘉成醫師喊話,若基因檢測陰性也不用氣餒,目前更新的化療、放療也可以好好控制;若基因檢測是陽性,更不用擔心,新一代的標靶藥物,有機會不用電療。

曾嘉成醫師說,肺癌腦轉移的觀念已轉變,只要持續治療,腦部腫瘤都有機會順利消失,即使復發也需要長久的時間,甚至腦部腫瘤只有一兩顆,也可以外科開刀處理,預後還會更好,患者應好好治療。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免疫合併標靶治療開啟新篇章!晚期肝癌不再絕望,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合併標靶治療開啟新篇章!晚期肝癌不再絕望,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 60 歲的男性患者,原本肝功能就不太理想,確診晚期肝癌時,發現肝臟內有多顆腫瘤,最大超過 10 公分,且壓迫周圍器官,AFP(甲型胎兒蛋白)指數高達 190,000 ng/ml(正常值小於 20 ng/ml)。」林裕民醫師表示,「我們先改善他的肝功能,隨後與家屬討論後決定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並協助申請健保給付以減輕經濟負擔。」經治療後,患者的 AFP 指數從 190,000 ng/ml 迅速降至 30 ng/ml,且持續治療一年,目前穩定維持在 5 ng/ml 以下。電腦斷層顯示腫瘤明顯縮小,僅殘留少量癌細胞,肝功能也逐漸穩定。

HIV感染者達到U=U後 活得長更要活得好!感染科醫師詳解HIV治療5個必問 李雋元醫師圖文解說

HIV感染者達到U=U後 活得長更要活得好!感染科醫師詳解HIV治療5個必問 李雋元醫師圖文解說

隨著醫學進步,HIV已不再是絕症,透過持續穩定服用抗病毒藥物,感染者已可有效控制體內的病毒量,預期壽命也幾乎與一般人無異。但在治療效果與平均壽命的提升後,感染者如何活得更好,成為了新的治療目標。

照護線上請李雋元醫師來談談HIV治療,希望藉由5個問答能讓感染者對HIV治療有進一步認識。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科手術的傷口很怕感染,如果感染無法控制,便得將植入物、人工關節移除,然後需要長時間的換藥,等到感染改善後再想辦法關閉傷口,往往需要3至6個月以上。」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想要改變髖部僵硬、常常髖部痛,請試著增加髖部的活動度與肌力。活動度是我們身體可用的活動範圍,也是運動能力的基礎。你需要有足夠的髖部活動度,才能讓髖部關節好好運作,增加對髖部的控制力,讓活動上協調、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