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叮咬會傳染?無症狀免治療?停藥不會復發? 預防肝癌,先救B肝!常見B肝迷思大破解!

by | 10 月 15, 2021


前陣子,前中華職棒兄弟象總教頭王光輝,驚傳因肝癌病逝,享年56歲,令球迷震驚不已。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每天約有15人因B肝導致肝癌而失去性命,然而,國人對B肝普遍存在不少迷思,包括蚊子叮咬會傳染B肝、B肝無症狀就不用治療、甚至7成5病友不知道B肝治療停藥後會有復發的風險……等,相關觀念亟需被導正,為避免B肝導致肝癌,國人應重視長期治療的重要。

疏忽B肝的痛,台灣癌症基金會「抗癌鬥士」何清全先生有深刻的體悟!他很早就知道自己是B肝帶原者,但始終置之不理,甚至在16年前,對衛生局的免費健康檢查心生抗拒,直到受不了兒子一個月的天天叨念才妥協。隨後確診肝癌的何清全回憶,那幾年的心情很黑暗,「很像站在懸崖上,不得不跳下去了」。後來因為女兒捐肝才讓他遠離肝癌反覆復發的折磨;有了機會重生,他也主動成為B肝衛教大使,宣導積極治療B肝、預防肝癌的觀念,希望其他病友不會重蹈覆轍、成為家人的負擔。



B肝日殺15人!預防肝癌第一關,先搶救B肝!

台灣是全球第一個全面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的國家,自民國75年開始,迄今已35個年頭,促使國內B肝盛行率明顯下降,但疫苗並非萬能!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執行長表示,台灣目前約有180萬人感染B型肝炎病毒,其中有多數人不曉得自己是B肝帶原者,因此錯失治療良機,悄悄步入「肝病三部曲」,病況惡化為肝硬化和肝癌。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最新108年國人死因統計報告,肝癌共造成7,881人死亡,其中約7成與B型肝炎有關。以此估算,國內每年超過5,000名、每天約15位B肝病友,因未妥善治療而死於肝癌。因此,搶救肝癌應先從B肝防治開始!


B肝停藥易復發,7成5病友「莫宰羊」~常見迷思大破解!

然而,臨床發現國人普遍存有對B肝防治的迷思,亟需破解以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肝炎中心蘇東弘醫師表示,除了坊間常聽到的錯誤觀念,包括:蚊子叮咬會傳染B肝、B肝無症狀就不用治療、作息規律不熬夜就不用擔心惡化為肝癌……等,國內一份針對240位、平均病齡24.3年的B肝病友線上調查,也顯示逾4成病友瞭解B肝會增加肝癌風險,但約7成5病友不知道停藥後會有復發的風險,且2成5病友在肝指數和病毒量正常後會自行停藥,無形中讓自己暴露在惡化的風險之中。

事實上,B型肝炎病毒是經血液或體液接觸而傳染,日常舉動包括被蚊子叮咬、同床而眠、同鍋共食、上廁所、用馬桶和擁抱親吻等,都無需過度擔心。不過,如果因母子垂直傳染,或其他血液、體液接觸而感染,則要提高警覺,及早檢查和追蹤、治療。

一旦確診,蘇東弘醫師表示,即使身體無症狀、早睡早起、肝功能指數和胎兒蛋白數值正常,B肝病友仍需積極用藥,定期監測B肝病毒量與肝臟纖維化程度,將病毒量壓制至最低,有機會讓肝功能恢復正常,降低演變為肝癌的風險。。


B肝何時該用藥?醫:越早開始治療越好!

「太多B肝病友需接受治療而未治療,而且治療應及早。」義大醫療財團法人肝病中心許耀峻醫師表示 B型肝炎病毒只要存在人體內,隨時都會危害肝臟健康。目前B型肝炎的治療主要是以抗病毒藥物壓制病毒,因無法完全治癒,因此患者需像控制高血壓一樣,規律每天用藥。

許多國際醫學共識或指引皆建議,病友只要B肝病毒量大於2,000 IU/mL且肝纖維化達中級(F2),即應該積極治療、持續用藥。但是,國內現行健保條件嚴格,針對B肝患者給付用藥的規定為連續兩次檢查,每次檢查間隔3個月,病毒量皆需超過20,000 IU/mL且嚴重肝纖維化(F3)。許耀峻醫師表示,非常高興政府於今年3月放寬了健保給付條件,加惠更多病友治療、遠離肝癌風險,但希望能夠繼續逐步放寬,避免在診間看到更多遺憾的故事。

許耀峻醫師提到,門診就有一名B肝個案「阿發」,今年41歲,擔任貨車司機,自20幾歲因無法捐血而意外發現B肝帶原後,多年來體內B肝病毒量如坐雲霄飛車般忽上忽下,肝功能指數屢屢破千,但囿於健保藥物給付規定嚴格、家中經濟無力自費,日子過得提心吊膽,需隨時觀察自己皮膚是否泛黃(黃疸症狀)、精神異常疲勞,就怕引發致死率高的猛爆性肝炎,或是肝病三部曲的時程加速,確診肝癌的日子提早報到。


拒讓病毒釀成癌症 台癌呼籲多關懷B肝病友

每年10月是國際肝癌防治月,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執行長呼籲,B肝與C肝同為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近年國內積極推動的C肝照護政策成果豐碩,可望超前WHO目標,於2025年消除C肝,然而也希望C肝的積極照護政策可做為B肝的借鏡,讓病友獲得更多協助和健保支持,避免肝炎惡化為肝硬化甚至肝癌,積重難返,從此人生黯淡無光。而民眾也應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一旦確診B肝,記得趕快就醫治療,預防肝硬化與肝癌的發生。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