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好了嗎?第 2 型糖尿病緩解的定義

by | 9 月 27, 2021


糖尿病病友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糖尿病會好嗎?以新陳代謝科醫師的角度來看,回答這個問題要花很多時間。就問題本身,我們不說糖尿病有沒有「好」,而是有沒有「緩解」。

美國糖尿病學會 (ADA) 在幾年前對糖尿病緩解的定義有一份共識報告,今年又與美國的內分泌學會、歐洲的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英國的糖尿病學會Diabetes UK等專家學者召開共識會議。


新的第二型糖尿病緩解的會議共識如下:


描述第 2 型糖尿病持續的代謝進步到接近正常血糖的專有名詞應該是糖尿病緩解 remission of diabetes

因為第 2 型糖尿病的致病機轉複雜,牽涉基因、年齡、體重、生活型態等,用解除resolution、逆轉reversal、治癒cure 等都不是那麼理想。

學者們認為緩解remission是目前最適合的說法,表示血糖暫時正常了,但是以後還是有可能高起來,還是要繼續追蹤。


緩解的定義是糖化血色素HbA1c自發性的或經介入後,在沒有用降血糖藥物之下,持續至少 3 個月小於 6.5%。

學者們認為以 HbA1c 小於糖尿病診斷標準 6.5% 來當作最主要的定義。停用降血糖藥是必要的條件,否則也不能確定是不是血糖藥的效果。

如果使用某些血糖藥,是因為降血糖以外的好處,比如 metformin、腸泌素 GLP-1 receptor agonist、排糖藥 SGLT2 inhibitor,沒有停藥的話就無法知道是否有緩解。但是也不需要為了知道有沒有緩解而刻意停藥。

有些藥物可能影響血糖,但不是公認的降血糖藥,比如減重藥物,則不需要停藥。

以前的定義依血糖值分成部分緩解和完全緩解,學者們認為這樣對於政策制定、保險給付、疾病編碼造成模糊空間,把時間大於 5 年稱為長期緩解其實沒有客觀的證據支持。學者們認為用單一的血糖標準即可。


如果 HbA1c 沒有正確反應血糖,可用空腹血糖小於 126 mg/dL 或 eA1c 小於 6.5% 來替代。

HbA1c 在某些人可能低估或高估血糖平均值,可用空腹血糖取代。eA1c 則是用連續血糖監測CGM 的血糖值,計算出 Estimated A1c。


HbA1c 的檢測,應該在介入之前,以及停用血糖藥和介入後至少隔 3 個月

這項是對藥物以外的介入 手術、生活型態改變 對糖尿病緩解的研究方式提出建議。


糖尿病緩解是否有維持,應該至少每年追蹤一次,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篩檢也要繼續。

糖尿病的控制有遺蔭效應Legacy effect,發病初期把血糖控制好,對於十幾年後的併發症也會有幫助。血糖控制不好的話,則會顛倒過來,就算現在血糖正常了,併發症還是有可能發生。學者們建議針對併發症的篩檢要持續。


依此篇的定義,各種介入方式對於預後的影響,仍需要更多研究來探討。

目前的定義方式,對於併發症等預後的有什麼影響,要有更多研究之後才知道。


有沒有緩解重要嗎?

由於醫療端強調飲食控制和運動對糖尿病的幫助,糖尿病的診斷,似乎帶有病人都亂吃東西、不愛運動的負面印象。其實第 2 型糖尿病的成因複雜,很多因素不是個人可以掌控的。

有些病人因為「西藥傷身」的錯誤觀念,把控制糖尿病的目標放在有沒有吃藥、藥會不會吃太多,反而不是很注意血糖的數值。

控制糖尿病的目的,是希望減少日後發生慢性併發症的風險。血糖不管是透過降血糖藥才控制好,還是單純透過飲食和運動就控制好,都可以減少併發症。

近幾年的研究發現,像腸泌素和排尿糖藥,對於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心臟衰竭等,有額外的保護作用,不是單純透過控制血糖而來。

所以如果為了知道自己是否糖尿病有緩解而停藥,除了沒有必要,也可能因此少了藥物對心腎的額外保護。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