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停用保健食品的三個理由,醫師詳解

by | 8 月 17, 2021


在洗腎室查房時,腎友黃先生告訴我他最近要住院接受大腸癌手術。

「那可是需要全身麻醉的大手術呢!平時若有在服用抗血小板藥,術前一週要記得先停藥喔~」我邊說邊翻閱病歷,查看黃先生的常規用藥記錄。

「謝謝醫師提醒,我沒有在吃您說的那種藥!」平時對自己的身體情況與相關用藥都很清楚的黃先生很快就回答。


他頓了一下,接著反問我:「請問張醫師,我平常有在吃一些保健食品,開刀前需要先停藥嗎?」


手術過程不易止血


某些營養補充品會抑制血小板凝集:

• 亞麻籽油(Flaxseed oil)
• 綠茶粉(Green tea)
• 魚油(內含 omega-3 脂肪酸):體外實驗發現會抑制血小板凝集,但臨床的隨機對照試驗則指出,在手術前後服用魚油,和安慰劑相比,沒有因此增加出血風險。

有些保健食品則會干擾凝血機轉:

• 薑黃(Turmeric)與薑黃的活性成分薑黃素(Curcumin):會延長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 PT)與部份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 葫蘆巴(Fenugreek):又稱雲香草、香草、苦草、香苜蓿或香豆子等,原產於印度和北非等地中海地區,在中國的四川、河南、甘肅、安徽等省份也有栽種;會延長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 PT)。

此外,生薑(Ginger)內含的有效成分,可用以緩解噁心感,體外實驗發現有抗血小板的效果,若和抗凝血劑 Warfarin 合用,會增加 INR 數值,凝血所需時間延長,增加出血的風險。

研究發現,服用山楂草(Hawthorn herb)萃取物會顯著增加心臟手術後之流血風險,甚至嚴重到需重新送回開刀房做開胸止血、術後胸管留置在體內的時間較長、待在加護病房的時間也比沒服用者來得長。

其他如鋸棕櫚(Saw palmetto)、大蒜(Garlic)、以及銀杏(Ginkgo),皆有案例報告指出,在服用後會讓體質變得易流血不止,需小心注意。

上述這些保健食品可能會增加手術過程與術後的出血風險,建議在術前最好停止服用。


橫紋肌溶解風險增


在開刀過程中,待病人被藥物麻倒睡著後,醫療團隊會依主刀醫師的需求與指示,將病人的身體擺為特定姿勢,以最大化手術視野,有利手術的進行。

長時間的軀幹扭轉與肢體彎曲,可能會增加肌肉炎、橫紋肌溶解的風險;其他危險因子包括:手術時間長、體液狀態不足、體溫過高或失溫、有在服用特定藥物如降膽固醇 statin 類藥物。

紅麴(Red yeast rice)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物質,可抑制 HMG-CoA 還原酶,故也有降膽固醇的效果,作用機轉同 statin 類藥物;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 2011 年發出聲明:紅麴相關產品內含 Lovastatin(一種降膽固醇的 statin 類藥物) 成分,提醒民眾服用時要小心肌肉疼痛等橫紋肌溶解之症狀。

此外,艾草油(Wormwood oil,植物學名為 Artemisia absinthium)、甘草(Licorice)、水合性肌酸(creatine monohydrate)、與塑身複合物燃脂膠囊 Hydroxycut,皆有醫學文獻指出可能會間接影響肌肉,造成發炎、甚至橫紋肌溶解症。

若不想增加術後併發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建議上述保健食品如紅麴、甘草、水合性肌酸粉等,在手術前一兩週還是先不吃為妙。


影響麻醉品質


有些保健食品本身就具有鎮靜安眠的效果,如印度人參(也被叫做南非醉茄,Ashwagandha)與纈草根(Valerian root);其中纈草根會抑制 GABA(又稱胺酪酸)的代謝,讓大腦內有更多 GABA 可作用在中樞神經突觸,抑制神經傳導,達到放鬆、助眠的效果。

有些則會和麻醉用藥產生交互作用,使藥效減弱或增強,因此會進一步干擾手術過程中的麻醉深度控制。

聖羅勒(Holy basil species Ocinum sanctum),又名打拋葉,因泰式料理打拋肉會用此植物來提香而得名,具特別的氣味,在東南亞及印度使用較多;若將聖羅勒和 Diazepam 兩者併用,會增加 Diazepam 的藥效,延長睡眠時間。

卡瓦胡椒(Kava)具安定神經的效果,可增強 GABA 抑制神經的作用、強化巴比妥酸鹽(Barbiturates)與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s)這些鎮靜催眠藥的鎮定藥效。

除了建議在術前暫停服用這類鎮定神經的保健食品外,手術結束後最好也繼續停用一段時間,以避免和術後止痛藥或鎮靜安眠藥有藥物交互作用,影響臨床治療、干擾醫師判斷。


結語

美國麻醉醫學會建議:在開刀手術前的一至二週,應停止服用營養補充品。

研究指出,即將接受手術的患者中,16.5% 病人所服用之營養補充品會和鎮靜麻醉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干擾藥物代謝而讓麻醉品質大打折扣;有 19% 病人服用會影響正常凝血機轉之營養補充品,其中有八分之一的患者因此出現術中出血的情形。

手術屬侵入性治療,在開刀前除了需停用抗血小板藥或抗凝血劑外,若原本有吃保健食品的習慣,建議在術前兩週先暫停服用,待術後狀況穩定後再詢問主治醫師是否可恢復服用,才能將不良事件發生率減至最低。


參考資料
1. Us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in Living Kidney Donors: A Critical Review. Am J Kidney Dis. 2020 Dec;76(6):851-860.
2. Herbal medicines and anaesthesia. Continuing Educ Anaesth Crit Care Pain. 2011;11(1):14-17.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