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降低死亡率?薑黃是超級食物?(懶人包)

by | 6 月 9, 2021


香料自古以來,就是很難以取得的高等物資,因此煮任何食物用上香料後,就好像帶有種療癒的力量,其中辣味香料更是獲得不少好評。不只天氣冷會讓人想吃麻辣鍋,現在宅在家時,大家也很想煮一鍋香氣四溢鹹辣夠味的麻辣鍋來吃。然而,又有人認為,吃辣應該很傷胃,不該多吃。究竟吃辣對身體有哪些影響,我們一起來看看。


新鮮紅辣椒的成份

首先,辣椒裡面究竟有哪些營養素呢?以15克的新鮮紅辣椒來看,裡面的成分以水份及碳水化合物為主。紅辣椒裡面也有維生素A、維生素B6、維生素C、維生素K1、以及銅、錳、鐵等礦物質,不過因為吃辣椒的量很少,不可能一口氣吃個好幾百克,因此我們幾乎不會因為吃辣椒而補足維生素。


□ 熱量:6大卡
□ 水分:88%
□ 蛋白質:0.3克
□ 碳水化合物:1.3克
□ 糖:0.8克
□ 纖維:0.2克
□ 脂肪:0.1克


辣椒素讓你活久一點?

紅辣椒裡面含有「辣椒素」,辣椒素是個強力的抗氧化劑。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樣的說法:吃辣能活久一點?!在2019年,一份針對義大利約2萬3千位成年國民的研究認為,在體重、血壓等心血管條件類似的狀況下,有規則吃辣(一星期吃四次)的人比起都不吃辣的人死亡率更低。


過去也曾有其他研究指出,每天吃辣的人之死亡率,比起一周吃辣一次的人之死亡率,還來得更低。多數研究認為,習慣吃辣可能與降低死亡率有關,尤其是死在心血管疾病、癌症、或呼吸疾病的可能性。

這些研究認為,吃辣會降低死亡率的原因,很可能與辣椒裡含有的辣椒素有關。因為辣椒素能抗氧化,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消耗的熱量,因此對健康帶來了好處。另外,調味加辣之後,可以因而少放一點鹽,減少了鹽分的攝取量,像是炒個空心菜加點辣椒,就能因此少放點鹽,或許也因此帶來了健康好處。(不過,通常麻辣鍋的鹽份還是非常高喔!)


那麼,既然看到了這樣的研究結果,代表我們應該要多吃辣嗎?或是平常不吃辣的人,需要因為這樣的結果而改成一星期吃辣四次嗎?不。請注意,這些研究都屬於觀察性研究,因此很難釐清其因果關係。我們無法了解是健康的人比較喜歡吃辣,或健康的人比較能承受住吃辣;還是因為喜歡吃辣,才能有較低的死亡率。另外,關於吃辣,還是可能帶來其他負面影響,我們繼續看下去。


吃辣能減肥嗎?

吃進辣椒素後,體內負責溫度感覺的受器會與辣椒素分子結合,傳送訊息到大腦,發展出「好熱」的感覺。辣椒素亦會與疼痛受器結合,引發燒灼的感覺,但也因此比較不會感受到其他的疼痛。吃辣不僅可以稍微止痛,還可能讓人感覺較暢快。

辣椒素可以靠著讓人吃得少一點,並增加脂肪燃燒,因此體重可能下降。曾有研究指出,當每天吃10克左右的紅辣椒,就能明顯增加燃脂效應。不過,這些效應常常是暫時性地,如果一路都是辣食常客,就不太會因為吃辣而食慾下降,燃脂效果也比較差。



吃辣可能帶來腸胃道癌症及失智?

許多人不吃辣的原因就是因為吃辣讓腸胃道不舒服,誘發胃痛、胃食道逆流、肚子痛、腸胃道有燒灼感,絞痛,甚至拉肚子等不適。
在吃很辣、常吃辣的國度,例如印度,曾有觀察性研究認為吃辣會破壞腸胃道的細胞,增加嗜辣者膽囊癌、胃癌、或口腔癌的機會。

還有研究認為,吃愈多辣食的人,似乎後來認知功能變得更差,愈容易失智。一種解釋方式認為,辛辣的植物可以因為辣味而避免被昆蟲吃掉,同時也可能會產生少部分的毒素,避免自身成為昆蟲獵食的犧牲品。或許就是這些少許的毒素影響了腦部功能。


關於辣,可以這麼想

  • ◆ 如果腸胃承受的住,偶爾吃適量的辣並不會太傷身。

  • ◆ 飲食加辣可以減少些鹽分的攝取,可以將辣當成一個適當的香料。

  • ◆ 平常不吃辣的人,不需要因為看到吃辣降低死亡率的研究而開始吃辣。

  • ◆ 不要靠吃辣減重。

  • ◆ 吃太辣或太常吃辣會帶來腸胃道受損及認知功能受損的可能。

  • ◆ 任何東西都是適量即可,不要迷信單一食物會帶來超級影響力。



薑黃是超級食物嗎?

說到「辣」,我們提醒了「任何東西都是適量即可,不要迷信單一食物會帶來超級影響力」。這時我們不禁想到薑黃,薑黃在這段時間以來非常知名,普遍有不少宣稱薑黃可以增強免疫力、抗癌、抗憂鬱、抗病毒、抗糖尿病的說法,幾乎是被認定為超級食物的等級。

然而,我們這裡也想提醒一下,薑黃裡面含有薑黃素,薑黃素雖然是個抗氧化劑、能有抗發炎的能力,但目前關於薑黃素抗癌、抗憂鬱等研究,多是在「實驗室環境」下做的動物研究。在脫離實驗室環境後做的研究,還缺乏薑黃素對健康有益的強力證據。

會有實驗室內與真實環境的差異,可能的原因是濃度和水溶性。第一,薑黃內含有3%的薑黃素,量並不多,我們就算吃薑黃,薑黃素的量可能也沒辦法多到能帶來健康好處。另外就是薑黃素的水溶性極差,人體小腸無法好好吸收,既然難以吸收,就很難因為吃了薑黃素而帶來什麼健康好處。而且當薑黃素在腸胃道內與蛋白質結合時,結構又會有所變化;於腸胃道內難以吸收、會結構變化等這些實際的因素,都是讓薑黃素無法重現實驗室內表現出的抗癌能力之原因。

總之,我們盡量不需要相信某個食物是超級食物,而吃「孤味」。廣泛攝取各種食物與營養素,並多選擇原型食物,減少加工食物的攝取,對健康就有一定的助益了。

吃出健康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位50多歲男性,診斷肝癌時腫瘤已經接近10公分,且有脊椎骨的轉移,屬於晚期肝癌。」許偉帆醫師指出,「當時患者恰好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利用雙免疫合併療法作為治療。」

接受雙免疫合併治療的成效顯著,腫瘤逐漸縮小,讓病情得相當好的控制。從發現至今已有兩年時間,目前胎兒蛋白、PIVKA-II等指數正常,而且不管是電腦斷層掃描、骨頭掃描都沒有找到腫瘤存活的跡象,患者已回到工作崗位,也持續在門診追蹤。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60歲HER2乳癌患者,在接受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吳世重醫師表示,「但由於患者體態較豐腴、脂肪層較厚,每次打針都是挑戰;加上靜脈輸注兩種HER2標靶藥物,每次都需要2、3個小時,容易讓患者感到不便與不適。」

後來,患者的家屬聽說HER2雙標靶藥物有新的皮下注射劑型,主動提出詢問。改採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後,每次給藥時間大幅縮短,僅5至8分鐘即可完成,終於讓患者如釋重負。

健保延長給付年限!新一代口服抗荷爾蒙治療對抗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延長給付年限!新一代口服抗荷爾蒙治療對抗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在台灣,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已是男性癌症的第三名,死亡率也有上升的趨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張議徽醫師指出,由於攝護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為第四期,常出現轉移的部位包括骨骼、淋巴結、肺臟、肝臟等。 因為雄性激素會刺激攝護腺癌生長,所以荷爾蒙抑制療法扮演重要的角色。張議徽醫師說,傳統的荷爾蒙抑制療法可以降低體內的雄性激素濃度,發揮抑制腫瘤的效果,不過在經過一、兩年後,攝護腺癌可能發展出抗藥性,稱為「去勢抗性」,讓治療變得更加困難。...